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索拉孔会战对拜占庭有什么意义(拜占庭远征军和拜占庭是什么关系)

索拉孔会战对拜占庭有什么意义(拜占庭远征军和拜占庭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80 更新时间:2023/12/29 23:42:10

6世纪末,积怨甚深的拜占庭萨珊波斯易经保持了多年的和平。但长期的和平共处并没有让这两个强大的政权消除根深蒂固的敌意,反而因为身边的各种琐事和事件不断积累积怨,最终习惯了互相争斗。但与以往的对抗不同,变化中的罗马军队竟然选择了全骑兵阵容出战

,并在索拉康之战中大获全胜,堪称混乱。

△拜占庭骑兵

△拒绝用贡品贿赂波斯的贾丝汀二世。

早在公元572年,皇帝贾斯丁二世就拒绝缴纳每年的贡品,这立刻引起了波斯的极大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万之王的私有财产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对基层实行垂直征税。因此,来自罗马的固定收入成为其支持皇家军队的重要保障。经过几任统治者的反复模仿,演变成历任君主的外交成绩单。以至于当对方不愿意继续提供的时候,自己在国内贵族圈的面子也会受损。

△多次成为两国对抗中心的达拉要塞。

然而,亚美尼亚人的大规模叛乱严重打乱了萨珊王朝的军事部署。对此极为关注的拜占庭势力也开始与中亚腹地的突厥汗国取得联系,完全有可能建立国际联盟对抗波斯。这迫使霍尔木兹四世采取强硬措施,主动进攻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拜占庭城镇。甚至很好地利用了对方的大意,占领了一直在己方路线前方的达拉要塞。此后,双方的对抗趋于停滞,双方都不愿意接受现在的现实。

△6世纪的拜占庭军队几乎完全依靠骑兵赢得战斗。

公元582年,莫里斯一世靠兵变登上东罗马王位,随即开始处理边界问题。在此前的和谈失败后,他派自己的妹夫费利克斯·库克斯担任前敌指挥官,准备对波斯军队发动大规模反击。为了追求战术上的突然性,后者选择放弃战力不断恶化的移动缓慢的步兵,只用纯骑兵部队执行骚扰任务。很快就对两河平原和亚美尼亚山区的敌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并引来了对方主力的针对性报复。

△萨珊波斯人的精锐骑兵

于是在公元586年春天,波斯将军卡尔达里率领1万-2万人的军队从北高加索山区进入梁河平原。途径是我方步兵驻扎的达拉要塞,准备对附近的罗马对手实施突然袭击。但菲利克斯·库克斯早已预料到他们可能的路线,始终停留在城南的尔扎斯·蒙河边,借机阻止萨珊人接近当地最大的水源。他的斥候甚至俘虏了为波斯人带路的阿拉伯诸侯,从而掌握了强敌接下来的大部分行动轨迹。

△经往返于两国之间的阿拉伯藩属部落

另一方面,卡尔达里甘也非常渴望与罗马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即使明确对方已经控制了水源,也会毫不犹豫地带着全军穿过干旱的东叙利亚沙漠。为此,他动员忠于萨珊王朝的阿拉伯部落,利用对方提供的骆驼队运送物资。这勉强满足了他的骑兵部队最基本的补给,在临近河流的索拉康平原上遇到了。当然,这次艰苦的行军并没有让波斯人带来大量的步兵。索拉康之战成为双方唯一一次只用骑兵的大规模碰撞。

△萨珊波斯军的一名旗手

知道了敌人大概的到达时间,费利克斯提前在他精心选择的高地位置部署了战斗。来自帝国各省的骑兵部队被组织成三个部分,包括使用骑枪的重骑兵和更擅长射击的轻骑兵。其中中路分遣队人数最多,由赫拉克利乌斯指挥,赫拉克利乌斯将来掌管迦太基,帮助保护儿子登上王位。攻击力最强的右翼部分交给DTarus带队。左边的腓尼基骑兵相对较弱,但被边上的丘陵地形覆盖。还有一些有计划的匈牙利人后裔在指挥官埃利夫达斯的指挥下,被特别安排在后面作为特种部队使用。最后,还有少部分教练本人的雇佣随从,作为后方二线的总预备队。

△非常相似的两军处置模式

萨珊的军队大致和罗马人一样。卡尔达里亲自坐在中间,指挥来自波斯和亚美尼亚的骑兵部队。右翼指挥官是来自苏伦家族的梅·博德斯。因为家族长期在偏远的锡斯坦地区活动,士卒基本都是东部塞尔维亚游牧民族的后裔。左翼将领阿夫拉特也是总司令的侄子,部下多来自里海沿岸平原省份,如米提亚人。虽然没有安排二线后备力量,但波斯人后面还是有不少阿拉伯驼队。他们组成的临时营地,保护着全军的军饷和一切私有财产。

△拜占庭右翼很早就形成突破。

战斗开始后,萨珊三路人选择马匹齐头并进,还派出大量弓箭手,用弓箭为重装精锐开道。因为很多波斯低级贵族都按规定配备了头盔和锁子甲,理论上比罗马人的普通轻骑兵同行优越。但拜占庭士兵早就占领了高地,使得他们的箭矢射程比对方略远,并没有因为装备低劣而直接陷入劣势。等到敌人终于接近上坡阵地,才允许准备俯冲下来的重骑兵。尤其是充当先锋位置的右翼分队,在一次艰难的爬升中直接击破了波斯左翼。

△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骑兵

然而,大多数波斯骑兵来自具有深厚骑术传统的武士阶层。所以中央支队作为真正的主力追上后,仍然和同时到达的拜占庭中央军形成了胶着状态。就算罗马人的重甲早就不敌自己,也不能靠简单的地形便利占据绝对优势。更有甚者,许多在右翼获胜的拜占庭骑兵没能及时绕道前去援助,而是带着大量财物直奔骆驼营。这样一来,不仅没能逼退负责守卫物资的阿拉伯人,也给萨珊的左翼留下了喘息的机会,后者稍稍撤退。幸运的是,住在高地观察情况的菲利库克斯蒂也及时目睹了这起自杀事件,并立即派手下前往现场维持秩序。这就避免了前线强者一方的极度欢喜和悲伤。

△拜占庭和波斯骑兵的杀戮

与此同时,强大的萨三中路骑兵也逐渐上推进,大有从正面直接形成突破的可怕态势。费利克斯·库斯提还下令采取特别措施,让所有重骑兵下马组成步兵方阵,用他们的盾牌和骑枪对抗波斯装备。及时撤退的轻弓手趁机向停滞不前的敌人射出密集的箭矢,成功地将对手的拼命变成了隐身。

△拜占庭军队左右两翼被包围。

当然,真正关于战局发展的转折点,还是来自相对弱小的拜占庭左翼。腓尼基骑兵虽然是最晚与锡斯坦人正面交锋的,但由于战力不足,立即自动撤退。而忙于推进的萨珊部队,根本没有精力去关心边上的山头。一直隐藏在山后的匈牙利军队趁机从高处发起侧翼攻击,成功帮助整个左翼军队绕过干坤。此外,右翼分子在恢复秩序后又回到了镇压状态,逐渐将更多的波斯人驱赶到中间位置。面对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很多萨珊骑手也因为奋力进攻而消耗了更多的体力。最后,它不可避免地摇摆了一下,掉头向下坡的位置逃去。罗马人乘势而起,掀起全面追击,斩断众多拥挤在一起的波斯人。

△拜占庭军队获胜后打扫战场。

卡尔达里幸运地逃出了包围圈,带着几个残兵跑到了附近的另一个山头。费利克斯还下令在那里进行了几轮试探性攻击,但由于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他选择了放弃。但凭借之前的成功指挥,他已经暂时消灭了萨桑博斯的整体进攻能力。即使战争会断断续续持续几年,整个叙利亚边境也能暂时解除大部分危机。

标签: 拜占庭波斯骑兵

更多文章

  • 封建欧洲的队列射击战术有什么优势?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火枪,士兵,射击

    你肯定看过很多关于17、19世纪欧洲封建时期的电影。这几部电影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估计是,战争期间,部队会整齐列队,然后开始排队射击。"列队射击"这种战术后来被称为线步兵。虽然看起来有点蠢,但这种战术确实有其合理性。1、第一个原因是指挥效率。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也就是排队射击战术盛行的时代,虽然

  • 历史上小沈阳被抢走财产后得到了多少?巨额财富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小沈,沈阳

    何昆是当时古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最大的原因不是他的伟大贡献,而是他的腐败。当时的贺昆很厉害,不仅把皇帝忽悠得团团转,还把很多兵权握在自己手里。因为权力大,当时的乾隆皇帝不敢拿他怎么样。然后最后嘉庆帝把何坤的财产拿走了。据说他在拿走何坤的财产时,发现了巨额财富。有多少钱,巨额财富去了哪里?让我们来看看细

  • 六耳猕猴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不怕佛祖?(为什么佛祖念经六耳猕猴也跟着疼)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武,猕猴,唐僧

    很多人在看西游记的时候,一定会对长得像孙武空又有着同样技能的刘二猕猴印象深刻。闹久了谁也说不出区别,就算分开了也不敢说。最终刘二猕猴被如来击败,被孙武空一棒子打死。师徒二人也尽力冰释前嫌,在取经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虽然这个角色只出现过一次,但是他的背景很有意思。什么样的怪癖能让这么多人不敢说?1.原创

  • 樊哙在草垛里干吕须图(樊哙吕媭在草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这个,樊哙

    说起这个樊哙,这个吕旭,很多人还是很了解的。这两个人的故事太多了。最近很多人想问这个范快甘露徐在哪里?在哪一集?有相关图片吗?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樊哙肯定在这个7级的草堆里,相关图片如下:哈哈,不忍直视。樊哙只是个屠夫。他为什么能娶吕雉的妹妹吕奇?

  • 清初女诗人李因是个怎样的人李因生平简介(清代女画家李因价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正奇,诗人,明末

    说到古代著名女诗人,你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李清照、蔡文姬、唐婉等人。今天,我要介绍一位离我们更近的女诗人——李因。李因生于明末,曾是浙江名妓,后嫁给光禄庆葛正其为妾。她的诗也很受欢迎。但是,据说李因非常自负,她经常把自己比作"诗佛"王伟,可见其心高。让我们来谈谈李因的生平。如果你对这位女诗人感兴趣,不

  • 关于我爱春季的作文(我爱春季作文600字10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天,比美,桃花

    我喜欢春天。期待着,期待着,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我多么期待你啊!我准备了一条裙子来欢迎你。春天你好!天空空转蓝,飘着几朵白云。太自然了,出自画家之手,让我给你一个大大的微笑空。太阳重返天空空,温暖地照耀着大地,很像母亲的温暖。小燕子也收到了春天到来的消息,从远方赶来,在蓝天上画下自己的印记空

  • 二战主要参战国对俘虏的态度是怎样的?哪个国家最残忍?(二战战败国的态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俘,士兵,日本

    众所周知,二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最残酷的战争。有战争,就会有俘虏。每个参与国对待囚犯的态度都不一样,通常会按照日内瓦公约执行。但如果双方真的杀红了眼,或者干脆无视公约,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今天边肖就给大家讲讲二战期间主要参战国对战俘的态度。美国:二战期间,美军对待两大战场

  • 刘邦称帝后是如何对待父亲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嫂子,父亲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与起义军并肩作战,与西楚霸王争夺天下,最终建立了汉朝。不得不说那是一段传奇的人生。他称帝后,他的父亲,也就是刘太公,过着平凡的生活,突然当上了皇帝的父亲,对他的人生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项羽曾经用杀刘太公来威胁刘邦,刘邦可以装作不在乎。那么

  • 林如海为什么要送走林黛玉而不是留在自己身边?(林如海为何送林黛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海,林黛玉,黛玉

    《红楼梦》里,林黛玉过着依赖他人的生活,可以说是不幸福的。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很理解她的心情。不过,当初林黛玉进贾府,是父亲林如海安排的,但当时林黛玉母亲贾敏去世,林黛玉进贾府,根据"嫁个老公"从观念上看,林黛玉就算去了贾府,呆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为什么林如海没有带林黛玉回去?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才回

  • 为什么《金瓶梅》一直被认为是一本不可读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金瓶梅,本书,一个

    《金瓶梅》是古代第一部独立写成的小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水浒传》中宋武为武大郎报仇的故事改编的。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金瓶梅》,但是从来没有读过,因为小说《金瓶梅》上的标签太有名了,这也导致这本书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不可读的书,尤其是在未成年的朋友中。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总结三点。如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