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打印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二战日本不打印度)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打印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二战日本不打印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05 更新时间:2023/12/21 9:20:03

说起二战时期的边肖,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忆犹新。二战也叫二战。二战对所有国家都没有好处。可以说,战争只给人带来伤害,没有好处。但是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打印度?很多人也在问日本到底有没有攻击印度。具体的小编也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

明治维新后,日本

脱亚入欧,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其国力越来越强,军国主义盛行。为了留下资源条件差的日本列岛,日本制定了总的侵略政策,就是征服朝鲜、中国等大陆国家,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这是日本的大陆政策。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提出日本的"国家政策基准",决定"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外交国防地位,同时在南大洋扩发展",也就是放"南进"还有"北行"作为国策的两个方面。为了实现"国家政策基准"日军先侵华,中途突围,却被困在中国战场。

所以日本迫切需要学习"南进"还有"北行"在世界上寻找新的突破口。1938年日苏在张鼓峰的冲突和1939年日苏诺门坎战役挫败了日本北扩张的战略。

1940年,德国在西欧的闪电战相当成功,先后占领了荷兰、法国等国,英国也受到重创。这让日本相信新生力量的崛起会让旧势力屈服于新兴力量的国威。随着战局的变化,日本的扩张政策也有所调整。日本以日本、满洲、中国为骨干,以印度以东、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北的南洋地区为圈子,建立资源自给自足的势力范围。

自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日本开始了南进战略。1942年1月,日军对缅甸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目的是切断美英对华援助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孤立中国,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然后向西推进,与德军在中东会师。

驻缅英军在日军的攻击下被迫退守英属印度的领土,然后在英属印度东部靠近缅甸的英帕尔建立了军事基地和物资供应基地,成为盟军反攻的战略基地。当时中国作为同盟国,面临着严峻的抗战形势,但为了营救英军,保证中国物资补给线的安全,中国派出30万远征军前往缅甸等地区参加对日作战。

为了摧毁盟军的军事基地和物资补给基地英帕尔,日本的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建立"大陆指1776号"作战指令,代号"吴"英帕尔的作战计划。

1944年3月8日,むたぐちれんや率领15军3个师共约10万人,赶着大批牛马羊渡过印缅边境的钦敦河,打响了这场战役。

为什么日本急着用大量的马牛羊去打仗?

当时,日本的战场包括中国、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由于战场众多,物资无法保证和按时供应。日本一直奉行以战养战的政策。一方面用牲畜拖运军用物资,另一方面作为日军的食物。这也说明日本几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庞大的战争开支已经让日军无法承受。

当时英国的第14军,包括第4、15、33军,驻扎在英国和印度。在得知日本已经渡过钦敦河后,英军撤回了在印缅边境的驻军到英帕尔地区积极自卫。起初日军进攻比较顺利,但随着雨季的到来,日军补给线过长,丛林运输,后勤补给困难。原计划一个月攻占黑斑羚,但耗时四个月,日军伤亡10万,5.3万人,严重损害了日本在缅甸的军事实力。1944年7月2日,日军大本营奉命终止"吴"一号战斗命令。日本入侵印度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日军英帕尔战役的失败,让日本最终放弃了全面进攻印度的企图,也让德国议会幻灭了中东梦。此后,盟军开始从印度和缅甸发起全面反攻。

从英帕拉之战来看,日本惨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日本补给线存在重大问题。

日本在准备发动这场战争的时候,只携带了1-2周的干粮,弹药也不够,所以为了吃完干粮有肉吃,就赶着去放牧马牛羊。缅甸由于丛林地形,雨季泥泞湿滑,运输十分不便,后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很难有效补给。

第二,日军不能适应丛林作战。

虽然日本之前也进行过丛林作战的演习和训练,但并没有真正在复杂环境下的热带丛林中作战过。进入缅甸丛林正是雨季,丛林中充满了各种危险,随时会要了日军的命。

第三,中国远征军将与英军一起对日作战。

中国自开始救援英军以来,已派出30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中国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派出10万人,总共伤亡6.1万人。缅北反击战中,中国远征军和驻印部队参战共计307281人,印度伤亡12729人,滇西远征军4万余人。中国驻印部队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50多个小城和滇西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

英军撤出缅甸后,中国远征军接管英军防务,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了摧毁盟军反攻基地,切断英美对华物资援助渠道,日军发动了英帕尔战役。由于日军后勤补给难以维持,最终在付出5.3万人的惨重伤亡后撤回缅甸,从此再也没有对印度发动进攻。

标签: 日本缅甸日军

更多文章

  • 美国二战老兵重返战场,与曾经的对手见面,解开他们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莫耶,埃塞尔,谢弗

    二战就像绞肉机。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9000多万人因为这场战争而死去。无数平民死于这场战争。克拉伦斯·斯莫耶是二战期间的一名美国坦克驾驶员。当他的装甲部队进攻科隆时,发生了一件事,影响了他的生活。克拉伦斯·斯莫耶当时只有19岁。这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解决的时候,已经是68年后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 如来为什么要把孙悟空压在山下而不是亲自调教他?(如来为什么不直接压孙悟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武,玉帝,如来

    西游记中,玉帝和如来对孙武空的态度完全不同。早年孙武空被任命为天庭官员是因为孙武空在三界引起了一些小事情,但是孙武空很厉害,是个天生的猴子,所以玉帝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了孙武空一个官职。没想到孙武空根本不想让玉帝赏他官位,天庭大乱。玉帝不喜欢孙武空,只好向如来求助。如来一出场就和吴空打了个赌。结果

  • 东条英机是怎么一步步当上首相的?其实还是得从他的父亲说起(东条英机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条,东条英机,日本

    最近很多人对东条英机感兴趣,想重新认识这个人,那么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从东条英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首相开始。有兴趣的可以跟谁简单分析一下,有兴趣的不要错过。作为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纳粹头目,东条英机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这既没有突出的功勋,也没有聪明的头脑"傻逼",能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领袖,那是"日本

  • 英国在布尔战争中损失了多少?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布尔人,布尔,南非

    非洲大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大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黑人民族和部落。但进入殖民时代后,南非慢慢成为一个新的白人民族,被称为布尔人。布尔人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当时真正的航海活动活跃,地理大发现也早。之后,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周围的殖民统治和法国宗教战争的影响,许多荷兰和法国的胡格

  • 二战苏联反坦克步枪威力有多大?(苏联二战反器材步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反坦克炮,坦克,苏联

    二战之前,以及二战初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当时的反坦克武器都很差。除了步兵携带的反坦克手榴弹,还有反坦克抓斗,士兵可以使用。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反坦克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反坦克炮和步兵不属于同一个组织,步兵群很难叫反坦克炮。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苏联单兵反坦克武器,一种实际上可以穿透虎式坦克侧甲

  •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啊)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匡胤,王位,赵光义

    其实历史上有太多为了皇位而杀死亲人的事情,无论是杀死自己的父亲、兄弟还是儿子。这在历代皇族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权力真的可以让人失去人心,失去最珍贵的东西。还有一种习语,蜡烛和斧头的声音,也差不多。这个习语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历史上真的有为了王位而杀弟这种事吗?1.烛影斧的声音是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又称斧影

  • 北宋时期的宋哲宗赵煦的皇后是谁?孟皇后生平介绍(宋哲宗赵顼怎么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哲宗,皇后,哲宗

    宋朝的皇帝边肖认为宋哲宗是当时皇帝中最英俊的,而宋哲宗是非常英俊的。英俊潇洒的宋哲宗·赵旭英年早逝,被认为是英年早逝。在宋哲宗统治期间,他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宋哲宗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皇帝。然而,宋哲宗的许多想法没有实现,最后他死了。这有点像纸上谈兵。据说在宋哲宗死前,他的后宫里仍然有许多美丽的女人。

  • 宋用的兵器很厉害,但重斧中的重斧威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军,斧头,重甲

    "在宋代,使用军事武器的人无非是臂弓,而使用斧头的人在外无所畏惧"这是金兀术说的一句话,所以我们都知道他是阿津人,所以他对宋代的兵器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他说的臂弓重斧,其实也是相当的说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重斧"是什么武器?让我们揭示这个秘密,看看它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吧!

  • 把人卖了当猪仔是什么意思?(把你卖给别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华工,中国,这些

    "小猪"这个词从表面上最直观的意思来理解,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小猪。其实"小猪"对中国人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早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就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绑架华工,带往南洋、美洲等地区转卖。现在南美很多国家都有华工的后代。当年广东鹤山把这种行为称为I"卖小猪",这个"小猪"它指的是中国工人。来源典故

  • 刘英懦弱无能。刘邦为什么要封他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刘英,如意

    大多数人认为,皇帝要立太子,自然要选一个能治理天下,有才干有胆识的人。但是,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这样的接班人。就算有,也不一定喜欢,或者不是他的长子,身份比较尴尬。西汉时期刘邦立太子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偏爱刘如意,最终却树立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刘英。发生了什么事?汉高祖刘邦对刘英是真的不满意。他认为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