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文臣之首宋濂为何会被逼死?得罪朱元璋晚年被流放茂州(明朝文臣宋濂)

明朝文臣之首宋濂为何会被逼死?得罪朱元璋晚年被流放茂州(明朝文臣宋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7:16

写《送马晟东阳序》的宋濂是个怎样的人?

初中用的古代语文教材大多要求背诵唐宋诗词,明清文章很少。我记得宋濂的《送马晟东阳序》是一篇文章,是记叙文。没有散文《王腾亭序》、《岳阳楼记》那样华丽的辞藻,但内容很励志。

在这篇文章中,宋濂讲述了他学习的

艰辛。家里穷,没法看书"为了读书而向别人借书,然后快速抄写。即使冬天手冷得伸不开,也要及时抄下来,送给别人。

为了请教圣贤,我需要去几百里之外请教,面对圣贤的批评教育,我不敢急躁。可见读书之难,在当时的学校房子里,条件特别艰苦。其他学生在吃东西和穿破衣烂衫的时候却很奢侈。

为什么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态。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去了城市读书,其中的辛酸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受到。

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年轻人应该多看看这样的文章。如果他们不努力,不要总是抱怨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只要肯努力,还是有机会的。如果他们因为一些不公正而放弃努力,这就是人类堕落的根源。

通过不懈的努力,宋濂终于有所成就。文中宋濂依旧谦虚,只说自己在君子之列。其实历史对宋濂的评价很高,叫"与刘基、高;明初三大诗人"朱元璋曾称赞其为明朝"开国公务员的领袖"。

本文不着重讨论宋濂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一位大学者,曾经担任过太子朱标的老师,却在晚年被朱元璋逼死。

朱元璋为什么让宋濂教太子朱标?

宋濂应该和朱元璋属于同一个时代。从宋濂对他年轻时在东阳马徐升的经历的叙述来看,宋濂家里至少有纸和笔,他可以借书和抄。虽然条件艰苦,但他绝对不是穷孩子。

真正是穷人家的孩子的是朱元璋。这几年朱元璋的八代祖宗都是在明朝大火中被挖出来的,我就不提了。简而言之,朱元璋家是一个很穷,很穷,农民出身,为了生计去当和尚,最后去化缘。可以说,朱元璋早期的经历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朱元璋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他更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人批评朱元璋没文化。其实他没看过朱元璋的作品。从朱元璋的言谈来看,他还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写作水平可能不会低于写了四万首歌的乾隆皇帝。

由于朱元璋的曲折经历,他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后来他当了皇帝之后,更加注重太子的培养。

在历代皇家教育制度中,应该说汉唐皇家教育是最失败的。正因为如此,汉唐时期很多昏庸的皇帝经常篡位夺权。明清两代最为成功。明朝皇帝虽然出了很多奇葩,但那是严格执行长子继承制的结果。就教育而言,它是相当成功的。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学者。朱元璋曾经问过他,作为一个皇帝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宋濂推荐朱元璋读《大学宜颜》,于是朱元璋开始读书。可以说朱元璋还是很重视宋濂的。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是修史。不要以为我们当代历史学家和我一样。就因为在网上赚了点小钱,就觉得编历史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在古代,我们的后代为前朝编史,是为了证明现朝的合法性。这是历代最大的盛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整个事情,它将威胁到统治的基础。洪武元年,朱元璋上书修元史时,宋濂为长官。

随后,宋濂被任命为国子监学士。正因为如此,宋濂后来成为太子朱标的老师之一。

宋濂作为太子的老师,朱元璋为什么要处死他?

对于太子朱标的教育,除了宋濂作为导师外,朱元璋还经常亲自上台讲自己创业的艰难,朱标懂得珍惜皇位的不易。

朱元璋早年坎坷颠沛流离的仕途,让他意识到人心的险恶,而太子朱标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仿佛出自宋濂中某个著名的儒家,这让朱元璋十分苦恼。

朱元璋除了朱标以外的儿子都犯了错误,而朱标继承了"大哥就是父亲"这个想法为弟弟们求情,使他们免受惩罚。朱元璋对朱标期望很高,朱标长大后也确实温文尔雅,与朱元璋的处事方式大相径庭。

其实朱元璋的担心是没有道理的。朱元璋出身卑微,跟着他打天下的都是草包。这些草包遇到了朱元璋的领导,他们是开国功臣。如果遇到李自成的领导,他们连名字都留不住。

大明政权建立后,这些人身居高位,难免自傲自大,甚至觊觎至高无上的皇权。胡案、蓝玉案接连爆出,涉案人数高达数万,不能不说明问题。

很多人屠杀这些英雄,就是因为朱元璋多疑。其实我觉得这个结论有颠倒因果的倾向。应该说这些英雄都有相继造反的倾向,这让朱元璋生疑。

从胡案到蓝玉案,明初官场牵连了一大批人,尤其是建国功臣,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对朱标负责任的行为。据说朱元璋折断了一根刺给朱彪晚年去取,朱彪不敢动手,于是朱元璋用手刮掉了这根刺,然后交给朱彪。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贤王喜欢给儿子铺路,昏君喜欢给儿子设绊脚石。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承认朱元璋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尤其是胡和蓝玉都有可能给明朝政权的稳定带来隐患。

宋濂作为一个公务员,和开国功臣不是一回事。他虽然身居高位,与朱元璋关系密切,但并无实权。朱元璋起用宋濂,说白了就是看中了他的书生名声,而不是他的政治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七十多岁的宋濂被发配到四川茂州,因为他的儿孙卷入了胡案,朱元璋处死了宋濂。多亏了马皇后和朱彪,他被送到四川茂州,第二年就死了。

野史说宋濂没有参加朱元璋的生日,被杀了。可信吗?

朱元璋想处死宋濂,是因为宋濂与胡案有牵连。然而,毕竟是他的后人参与了此案。朱元璋需要这么做吗?存疑!

明初大案很多,涉及几万人,死一个人很正常。然而,宋濂不是一个普通的部长。在明史大臣列传中,宋濂排在刘伯温之后。

明史对宋濂之死的记载如此简单,显然是有问题的。

宋濂之死,记录在王浩的笔记《真吉泽文》中,更生动有趣,但更有趣。

虽然这篇笔记更像是野史小说,但作为财政部官员和文渊阁学者的秦望不像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所以他的说法应该是有一定依据的。

据秦望说,宋濂退休回家后,每年都去北京参加朱元璋的生日宴会。宋濂被朱元璋评价为"开国公务员的领袖",自然是在列。

洪武十二年,宋濂陪着朱元璋爬到文楼,累得气喘吁吁,因为当时宋濂已经七十岁了,年纪有点大了。当时朱元璋还嘲笑宋濂的年龄,问宋濂,明年还能再来吗?宋濂说他年纪大了,明年不能来了。估计朱元璋当时也同意了。

但是第二年朱元璋过生日的时候,很想念宋濂,却忘了说宋濂不能再来了,就派人去请。使者去了之后,才发现宋濂在家里和人吃喝玩乐,气质很高。于是朱元璋大怒,杀心。

当然,我们还是要有八卦精神和对待历史的严谨态度,不要轻易下结论。至于真相,估计只有朱元璋知道了。

宋濂被朱元璋逼死,表现了明朝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时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事实上,如果把宋濂、朱标和胡放在一起分析,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宋濂只是个倒霉蛋。如果参照王皓的说法,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宋濂不吉利。

宋濂的厄运绝不是这么简单。他的厄运是由于一个时代的伟大知识分子。如果他涉及政治叛乱案件,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皇帝的一个小小的疏忽而丢掉性命,那真是可悲。也许这就是秦望在他的笔记中想要表达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宋濂当做明初的知识分子,就会发现明初的知识分子真的是坐了一把明初的过山车,但是把你送上巅峰之后就脱离了轨道,跌得比赵四的父亲还惨。

同宋濂"明初三大诗人"明初,高启的礼遇几乎和宋濂一样。先是参与编写《元史》,后来又受命教诸王,只写"龙虎"四个字,认为是向张士诚致敬,斩首。

另一位明初大学者宋濂的学生方孝孺,也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人。后来朱允炆即位后,又让他主持编纂《毛实录》,在当时很有影响。结果,经过朱迪的艰难战斗,方孝孺拒绝合作,并惩罚他杀死十个家庭。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解缙,也深得朱元璋赏识。朱元璋甚至想私下和父子交朋友。朱迪登基后,非常重视解缙,曾经对他说:"这个世界不能没有我,我也不能没有解缙。"礼貌好到让人不敢相信。主持修订《元史》,增补《宋书》,鲁总裁,《永乐大典》主编。结果,当朱迪在外面打仗的时候,解缙去拜访了朱高炽王子,结果,他被"没有礼貌"被捕入狱,最后被锦衣卫灌醉,埋在雪地里冻死。

可以说,从宋濂、高启到方孝孺、解缙,可以看出明初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是,如果能为我们所用,听从安排,就有得人心,有得辣。一旦他们认为你有抗命之心,就直接封杀,死得越惨越好。

把知识分子的骨头打得粉碎,然后实行高压的文化政策,最后建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这才是明朝统治者的真实意图,而宋濂只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人物。

标签: 朱元璋宋濂明朝

更多文章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处是哪?(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克洛克,城池

    飞鸟尽,好弓藏,狡兔死,好狗烹。事实上,当一个人成功或者获得一个傲人的位置时,他会把身边那些做出过贡献、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但在《吼虎吟龙》中,诸葛亮是根据这四句话来判断司马懿的军队是否撤退的。在这里使用它们真的合理吗?飞鸟尽,好弓藏,狡兔死,好狗烹。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和寓意?其实在吼虎龙族的故事

  • 历史上甘露之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甘露之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甘露之变是哪个皇帝发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宦官,唐文宗,文宗

    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吗哪的变化。甘露之变发生在当时的唐朝,是唐文宗与当时宦官大臣的较量。大家知道,当时唐朝中期有一点社会动荡,唐朝的宦官也很凶。尤其是唐朝中期,宦官当道,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其实很多皇帝都想削减宦官的权利,但是很难。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唐文宗时期甘露的变化是怎样的。甘露之变发生在唐大和

  • 魏延的形象为什么总是被贬低?魏延难道不是冤死的么?(魏延被杀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延,诸葛亮,刘备

    魏延在小说中成了叛徒,但杨仪在魏延叛逃前杀了他。为什么魏延的形象在这里降到最低?也许魏延的一生都被忽略了。魏延作为蜀国的老臣,没能进入五将,所以人缘不怎么样。而且魏延和诸葛亮也有过不和,所以诸葛亮怀疑魏延的背叛是合理的,但是这次诸葛亮错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想到关羽,张飞等人。大多

  • 横城战役美军伤亡有多严重(横城阻击战消灭了多少美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志愿军,南朝鲜,敌人

    20世纪50年代,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经历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朝鲜战争,经历了五次大战役和无数次小规模战役。每一个血肉之躯都在整个世界面前展现了最耀眼的光彩。衡城反击战,是朝鲜战争中众多战珠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在教科书层面的完美表现,为世界战争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现在,说到抗美援朝战争,衡城反

  • 第五姓氏的由来(十大最稀有姓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复姓,齐国,宁县

    说起这个姓,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奇怪的。最近很多人对第五姓比较感兴趣。边肖没想到有人姓第五,这很有意思。那么这个第五姓的由来是什么呢?第五姓现在有多少人?第五姓是什么家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1.第五姓的由来第五姓是中国姓氏中的复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姓氏(齐天氏),现

  • 北宋初期书法界为何盛行&;尚意&;书风?(北宋时期的四位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尚义,书法,苏轼

    说起北宋初期的书法,这些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毕竟这个时期早,那么多东西暴涨,没有什么大的规则可言。最近很多人也发现了。也就是说在北宋初期,这个书法界非常流行的是什么"尚义"书风,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故事?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实际上,尚义书法的风格是在北宋中期确立的。北宋初没有书法家,尚义书风的

  • 水门桥战役教训与经验(水门桥战斗经过)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门,战役,我们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水门大桥战役,也有很多人发现了,就是中国当时真的吃了很多苦,所以很多人要问,这场战役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和管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讨论意义的。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看看吧。先简单说一下水门桥战役我方明显的劣势。其实很简单。有一个核心劣势,一个是吃不饱穿不饱,一个是武器装备不先进。但是志愿军确实

  • 为什么关羽死后成为忠义的化身而曹操却摆脱不了奸雄二字?(关羽为什么被曹操俘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人们,忠勇

    三国时期,说起最杰出的君主和传奇的武将,马上联想到曹操和关羽,"治天下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白手起家,一路北战,为魏国创造了大好局面,"武生"关羽自桃园结义以来,一直忠于大哥刘备。他的英雄形象和传奇故事至今被我们津津乐道。关羽,忠勇双全,堪称一代名将。那么这两个人死后,人们对他们的印象就完全不一样

  • 何进自己权利那么大又有兵为什么要让董卓去消灭十常侍?(何进为什么召董卓而不是其他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宦官,外戚,太后

    三国时期也有很多网友说,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间接的,也可能是直接的,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什么,就像董卓在北京的乱局,让人觉得很可恨。其实有人说何进有鬼。事实上,他在消灭那十个正式仆人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解决了。他直接就有了让董卓入京的权利和士兵,所以这个事情很有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永乐皇帝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迪,明成祖,皇帝

    说到朱迪,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皇帝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的。最近,很多人也问,朱迪背后的皇帝是谁?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朱迪背后的皇帝是:朱高炽仁宗。朱高炽是朱迪的长子。他勤奋好学,性格稳重。同时,他也深受朱元璋的喜爱。然而,朱高炽从小就体弱多病,很难长寿。他登基后勤政爱民,发展经济,不支持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