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古代官员辞职后一定要退休?

为什么古代官员辞职后一定要退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61 更新时间:2024/1/23 18:48:22

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历史剧,相信也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陛下,请允许陈先生归隐故乡"。不管是什么级别的朝臣,想要退休或者辞职,一般都会加上这句话作为论文的结尾。要知道,这句话可不是简单的客套话,也不是俗称听天由命的约定俗成。在中国历史上,如

果官员想退休或辞职,回到家乡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唐代大诗人何张之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其中一句写道"年轻人离开家乡,老人归来,乡音不变"。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是,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离开了家乡,去北京参加考试。37岁,高中秀才,之后四面为官。他直到将近八十岁才回到家乡。

这有两个原因。一:古代交通不发达。相隔几百里,往往要走十几天。回家真的花了很多时间。二:古代官员的假期并不富裕。以唐朝为例。虽然一年有几十天,但大部分和今天的周末制差不多,分布均匀。这样,回家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个人愿望。大部分官员,当了几十年的官,回家的次数也就那么几次。像何一样,一个年轻人离开家回到他的晚年并不罕见。

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便利的飞机和高铁在几个小时内前往中国的任何地区,使五一,十一和春节成为回家或与家人一起旅行的好机会,缓解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代,即使身为高官,对家乡的思念也无法减轻,所以思乡的主题在唐诗宋词中一直很常见。可见古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深。

类似依恋的感觉,还有回家的心理满足感。自古以来,中国每个人都被灌输了一种类似于照门楣的奋斗理念,所以我们在取得成功之后,往往会回家。类似于今天,一旦有人成为奥运冠军,高考冠军必然会全城报道,与家乡共享荣耀。中国人的执念可能是统治中国哲学两千年的儒家思想造成的。

自汉武帝任用董仲舒以来,"罢黜百家独尊"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治国的核心理念。在孔孟等儒家著作中,孝已经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往往有一种君主以孝治国的政治理念,为了宣传和树立这种理念。在政治制度上也采取了很多相应的奖惩措施。

以官员为例,他们一生中最长的假期往往是因为父母去世。那就是所谓的"丁友"。古代政府规定,父母一旦去世,要孝顺三年。像丁酉这样的有赏,不孝自然有罚。类似子女不孝的行为,写入法律。一旦违反,就会立即受到惩罚。如果行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像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孔融就是被曹操杀死的。用的理由之一是孔融曾经抨击儒家伦理所提倡的刚性孝道,可以称之为不孝。

上面说了,皇帝以孝治国,具体"孝顺"推广的思路就是靠"牺牲"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皇帝祭祀的日子。通常在祭祀当天,天子会带领数百名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前来祭拜。天子祭祀前需要斋戒、沐浴、熏香,然后以复杂的祭祀礼仪祭拜天地、悼念祖先、寻求庇护。这些礼拜场所是固定的,比如清代的礼拜场所,就是北京著名的天坛。

孔子荀子提出的五种祭祀对象中,天地、君、师、以上亲属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官员自然不比皇帝的房子好,可以在首都附近建墓。他们的祖坟通常位于他们的家乡,祭祀和供奉神灵的地方今天仍然可见"祠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官员做官后会回乡,父母会孝顺父母。没有父母负责领导家庭,守株待兔。

孝道大行其道,造就的社会本质是宗法式的古代地方治理制度。这种治理制度,除了情感之外,还为家乡增加了很多实质性的好处。这些利益,最明显的就是乡党委的政治利益。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人得到了这个词"实际上描述的是这种艰难时刻涌现的联合现象。通常一个地方出来的高官,都会热衷于提拔同宗、族、族的官员,最终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历史。

北宋时期,以韩琦为代表的河北汉家,利用地理位置重要,毗邻宋辽战争前线的优势,在河北安插宗族和亲信,成为河北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支配者。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常说明朝死于党争,这里的党不仅大家熟悉"太监","林东党"。事实上,在这些党派中,乡党的利益是纽带"党",而且还层出不穷。如以内阁大学士沈方从哲为首的浙江党,给六科,关颖珍为其党魁。当然,我们还必须提到金党。作为明朝的老牌势力,金党曾经产生过像王崇古这样的朝廷大员。但政党政治失败后,山西籍官员很少再触及权力中心,可见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清朝中后期,由于太平天国的兴起,满清政府只能开始使用汉族官员。乡党现象越来越严重。曾国藩的崛起,在他自己一手缔造的湘军中,只担任过总督一职的,分别是:曾国藩(逸仙四大名臣)、左(逸仙四大名臣)、罗(四川巡抚)、(两江总督)、胡林翼(湖北巡抚)、(两江总督)、郭嵩焘(两广总督)。清末两江总督一职由"湖南党"在中间。

等到以淮军为根基的李鸿章登上顶峰时,安徽的淮军将领已经成为政治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如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潘等。,都是位高权重的诸侯。北洋成立的时候,因为首领是李鸿章,所以北洋两军也是淮军将领。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提督丁出生于淮军。在军队中,叶志超、聂士诚等将领也是淮军出身。

如果要问是什么造成了政治苦干乡的现象,要怪其原因,恐怕就是以户籍为核心的科举了。中国的科举考试分为三届。以地方政府为考试机关后,通过考试的是秀才,中头名的叫谢园。在以中央为考核机关的省考中,考中者为进士,中上者称为省元。并且最后由皇帝亲自考核的进士殿试,授予进士排名,胜出者为状元。

这样一种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考试模式,无疑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党委在官场的观念。即使仕途亨通,也是枢纽,老乡之谊,同家之情,也是必须顾忌的私人纽带。

而且因为封建王朝的户籍制度和经济制度,村与村之间还有很多独特的经济优势。

在这一点上,有必要说一下,中国有2000多年的户籍制度。现在我们每个人除了身份证,一般都有一本户口本,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户籍制度的现代版。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生命诞生后,编一本书进行归化,归化的主体是家庭,而不是个人。所以在古代史书中,你会看到统计人口是以户为单位的。住户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人口弹性极大。如果人们想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他们需要拿着户籍证明向政府问路。如果没有路标,中国的土地将寸步难行。

造成这种情况的自然原因是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体的国家,分散的农耕经济非常脆弱。春种秋收的关键时刻只有几天,一个人很难保证充足的劳动力,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以户为单位,为这种小农经济提供了一个互助的平台。

不自然的原因是,政府以家庭为单位分配土地、收税和分配劳动力和兵役。政府选择这一措施,实际上是把民众限制在有地有族的土地上,既便于管理,又避免了随时出现大量流民,影响国家稳定。但这样的结果反过来加强了宗族对地方的影响。

官员虽然是特权人物,但还是被束缚在户籍上。他们成为高官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兼并土地时,兼并收购的最佳地点自然是在家乡周边。就拿《明史·徐阶》来说吧。他在家乡华亭县附近收购了多达24万亩土地。

家乡那么多土地,辞职选择回老家当然是正常的经济选择。

我们从古代官员为什么选择辞职回乡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剥夺了个人的自由,即使身居高位,拥有财富,也很难自由选择自己想生活的地方。

虽然这种情况的成因可以从个人感受、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到合理的解释,但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仍然是对选择的限制,对自由的压制。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虽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我们的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都在不断地被释放。国家设置的各种社会保障,也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更能遵从内心。当代社会普通人所拥有的选择,并不是古代那些高官所拥有的,是时代进步给予我们的好处。

标签: 中国家乡官员

更多文章

  • 关羽身边有神机妙算的王甫为什么多次失利最后还失去了荆州?(关羽死后王甫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荆州,梦露

    说起荆州,这个地方一定是战略意义上非常强大的地方,尤其是三国时期。大家一定很清楚这个地方的重要性。蜀汉、吴栋和曹魏正在争夺荆州。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关羽身边其实有很多谋士,有一个叫王符的人,他不够睿智,输给了诸葛亮。那么为什么关羽还是丢掉了荆州呢?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个话题上的秘密,看看!说到三国里的

  • 历史上宋朝时期的垂帘太后和影子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朝太后垂帘听政)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哲宗,太后,慈禧

    说起宋朝的边肖,相信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当时宋代经济比较发达,宋代出现的宋词也是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当时宋朝有很多趣事,比如皇太后的艳遇。在当时的宋哲宗统治时期,慈禧太后当政八年,还有影子皇帝。这些都是宋代的一些特殊的东西,具体的边肖也是整理出来的。宋哲宗·赵旭是北宋的一位皇帝。他的原

  • 郡国并行制是怎样的?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有怎样的弊端?(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并行,郡县,西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西汉。相信很多人还是知道的。西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时期。说到西汉,就要提到当时的郡国并行制。县邦并行制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强化中央集团的专制,通过土地分割再分割来降低地主的作用,最终强化中央集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县州并行制。县州并行制有什么弊端?西汉郡县并行制存在诸多弊

  • 秦始皇陵有多少水银?哪来的如何存放?(秦始皇陵到底藏有多少水银)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水银,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有许多谜团至今未解。正是因为这些谜团,人们对秦始皇陵有了很多猜测。据调查,秦始皇陵的地下有大量的水银。第一个目的是保护身体,第二个目的是防止盗墓。水银毕竟毒性很大。如果盗墓贼潜入,地下空gas常年不流通,大量的水银会让空gas充满毒气。然而,在两千多年前,为什么能提取出如此大量的汞?按照中国

  • 朝秦暮楚出自哪个时期(朝秦暮楚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楚国,战国

    说起历史上很多成语和历史典故,都有一些根据,比如这个"去秦朝"。很多人可能知道这个习语,但它是什么时候来的呢?成语在讲述什么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朝代出自哪个时期?这是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当时两个伟大的诸侯国秦楚互相对立,经常打仗。来源:毕伟的竹叶船:"因为我看到了王皓;富如敌国;比

  •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何群殴俄罗斯(克里米亚战争为什么没击垮俄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俄罗斯,欧洲,克里米亚

    说到克里米亚战争,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听说过没有。这场战争发生在1853年至1856年,在欧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克里米亚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双方实力相当的战争。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场战争之前已经打过多次仗,这次应该是第九次俄土战争。1.这场比赛势均力敌。团战"?但战后,大英帝国

  • 古滇国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古滇国是怎么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国,云南,消失

    说到"古滇国"很多网友都有一种感觉,这个王国似乎很神秘,很强大,但王国最令人遗憾的似乎是昙花一现。非常有名的王国怎么就这样消失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欢迎评价,一起学习!《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的西南诸侯国。最大的是夜郎王国,再往西,最大的王国是古滇王国,引

  • 关系苏区生死存亡的战役是哪一次?战斗有多激烈?(啥叫苏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川军,万源,红军

    在我国近代史上,苏联和我国都比较先进,但在国内受到国民党的压迫,甚至爆发了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前,共产党的力量非常薄弱,一场关乎苏区生死存亡的战斗就此打响。所以现在边肖将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看一看。刘向把刘搬出去,是为了让西线的川军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而不敢完全依靠流言蜚语去打生死攸关的东线。193

  • 虚竹如果没有学成神功还会和萧峰段誉结拜吗?(萧峰虚竹段誉三人少林寺结拜)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结拜,许诸,他们

    冯晓、段誉、许诸三兄弟被认为是武林中的佼佼者,他们都很年轻,未来潜力无限。许诸和冯晓可以结拜为兄弟,段誉也在其中,所以这三兄弟可以在少林寺的所有英雄面前结拜为兄弟。但当时,冯晓的情况并不乐观。冯晓的契丹身份已经暴露,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故意抹黑他,这导致冯晓成为众矢之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我敢站出来支持冯

  • 四川人有多离不开火锅?(四川人有多离不开火锅视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火锅,四川人,四川

    "等到你吃了种子?""我不知道""火锅?""明白了,我们走吧!"这种对话在四川已经成为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叫做四川人和火锅是多么的不可分割。这么说吧,他们热血的时候,下面一定要放个火锅,然后血一过就到位了。尤其是在那个辗转反侧,不眠不休,心慌意乱的夜晚,脑子里都是毛肚鸭肠油碟的红汤。一打开手机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