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不杀他父亲严嵩?(严世藩为什么被嘉靖帝杀死)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不杀他父亲严嵩?(严世藩为什么被嘉靖帝杀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19 更新时间:2023/12/29 17:02:04

说起明朝嘉庆皇帝,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为明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对敌之战中大获全胜,对内政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减少税收,减少宦官数量等。他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最近边肖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就是嘉靖皇帝

没有杀严嵩,而是杀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

在语文课本上,曾经有一首阿明时代的歌谣“都城是严嵩峪”:"搞笑严介西,金银堆积如山,刀锯尽忠。试着冷眼看螃蟹,看你狂奔多久。"是关于严嵩受贿枉法的。家里有堆积如山的金银,他又是欺软怕硬,又是杀忠。

仅史书中被严嵩诬陷杀害的忠臣就有、李、、王佑、、、等。因弹劾严嵩父子而遭贬的大臣有、童、赵进、王宗懋、何、、陈龙、、许、周弘、吴世来。

因此,严嵩被收入《明史·奸臣传》,成为明朝首屈一指的奸臣。

1.十年爬山

历史上的奸臣基本上都是有才能的人,严嵩也不例外。五岁开悟,九岁入县学,十岁入县试,十九岁被招。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岁的严嵩中了高中状元,被推举为庶吉士,前途一片光明。

但在郑德第三年(1508年),严嵩突然生了场"大病"所以只能回家养病,这一撑就是十年。这一时期,严嵩在千山读书作诗,赢得了一定的名气。郑德五年(1510年),刘瑾失陷。两年后,袁编纂《史记》,请严嵩为主编。郑德九年(1514),严嵩担任主编。成功后,严嵩北上恢复公务。

可见,严嵩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为了躲避刘瑾,而在这十几年里,严嵩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书生到大汉奸的转变。

奉承并获得晋升

回到北京后,严嵩先后在北京和南京的国子监工作。郑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嘉靖皇帝驾崩。礼部尚书夏衍受到嘉靖的宠信,严嵩利用老乡关系疯狂讨好夏衍。

就在嘉靖继位几个月后,严嵩生被提拔到南京翰林院参加读书,掌管院务。

嘉靖四年(1525年)因祭酒被提升为国子监。

嘉靖七年(1528年)任礼部右侍郎,受嘉靖之命,供奉仙灵。当他回来时,他说:"当我走到藏宝书和床边安抚神经时,雨及时停了,鹳鸟飞来飞去。当我把碑文扔进汉江时,河水突然上涨了。请陛下命人刻文碑,纪念上帝眷顾。"这些话迷倒了笃信道教的嘉靖,从此记住了严嵩。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为南京吏部尚书。

3.投机获利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进京为嘉靖祝寿。当时朝廷正在修订宋史,于是宰辅提出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一直掌管。夏衍入阁后,命严嵩回去主持礼部事务。

不久,嘉靖要给自己的父亲起一个宗族名字,放在祠堂里供奉,爆发了一场大典辩论。起初,严嵩和他的大臣们一样反对,但嘉靖立即给大臣们写了《唐明或问》。严嵩立即改变了见风使舵的态度,并为嘉靖详细策划了相关的礼仪日程。不久,又叫青云出场,写了《青云赋》《大礼颂》演嘉靖。

严嵩的一系列政治投机行为得到了丰厚的奖励,被封为太保太子,受到了重赏和宰辅大臣的待遇。

垄断权力

此后,严嵩日益嚣张,甚至向宗室藩王索贿。所以北京的御史在弹劾贪官污吏的时候,是把他们放在第一位的。但当时夏衍等大臣在崇道问题上经常反叛嘉靖,而严嵩总是阿谀奉承,迎合他,只有严嵩的诗才能满足嘉靖的愿望,这使得嘉靖偏向严嵩。严嵩还让儿子严世蕃打通了各部的关节,所以每次弹劾都不了了之。

从那以后,夏衍离开了。二十一年(1542)八月,严嵩拜为武英殿大学士,赴文远馆当值,仍掌管礼部事务。此时的严嵩已经60多岁了,却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他早晚在西苑的板房值班,不回家洗澡。很快,他甚至直接从吏部辞职,留在西苑值班室。嘉靖认为严嵩勤政,封他为太子老师。

此后,严嵩指示官员弹劾资历更高的翟鸾,还篡夺了大员许赞、大员张弼的权利,独揽朝政大权。

5.诽谤夏衍

嘉靖虽然整天练玄学,却是天生的战术家。他逐渐意识到严嵩在朝中缺乏制衡,日益嚣张。于是他召回夏衍,并封严嵩为少师以示安慰。夏衍回来后,首先打退了许多严嵩的党羽,并想揭露严嵩父子的罪行。

严嵩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害怕,他和他的儿子跪在夏衍面前哭着求饶。夏衍被严嵩父子的虚伪表演蒙蔽了双眼,放过了他们,但最终导致了自己日后身死。

暂时解除危机的严嵩想除掉夏衍。当他得知刘冰与夏衍不和时,就与他串通一气。在注意到皇帝开始失去对夏衍的宠爱后,他立即指示官员弹劾收复河套的计划轻言挑起边界争端"并勾结秋鸾诬告曾磨平败局,克扣军饷,贿赂首辅。

嘉靖二十七年一月,和曾锒铛入狱,最后被判死刑。

6.君臣之用

严嵩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实际上是一般的,而蒙古和达汗接近首都,傲慢地要求进贡。嘉靖召集严嵩、烈本、徐阶商议。严嵩没有计划,只会交给礼部讨论,而徐阶能提出很多建议,都被嘉靖采纳。

但是严嵩善于算计,猜透人心,奉承皇帝,能够顺从嘉靖的意愿,帮他做了很多事情。嘉靖十八年(1539),慈禧太后张生下葬后,他不再上朝,开始听政。20年,因差点被宫女勒死,迁居西苑万寿宫。从此,除了严嵩之外的其他大臣都很难见到嘉靖,严嵩也借此机会独断专行,控制朝政。

每当他要救人的时候,严嵩总是按照皇帝的意愿先诋毁他,再委婉地解释,让嘉靖不忍心责怪他。说到伤害一个人,先夸他,再在小事上诋毁他,这让嘉靖忌讳他。

但嘉靖真的是严嵩演的吗?其实嘉靖对严嵩来说只是一种利用。所有的事务并不完全取决于严嵩。他常常摘录一两件事来对付自己,或者在某件事上做出与严嵩完全相反的决定,以此来打击他。在感知到严嵩的势力越来越大后,他通过亲近来支持徐阶,打压严嵩的权利。

吏部尚书空不在的时候,严嵩极力推荐欧阳毕金,但上任才三个月就被罢免了。严嵩的养子赵文华被贬后不久突发疾病去世。这些严嵩都无力回天,可见嘉靖对严嵩的打压。

7.因年老而失宠

严世蕃,严嵩之子,史书记载"短期胖身体,只有一只眼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头大脖子粗。但其丑严世蕃不仅继承了严嵩的精明,而且超越了《照你身上》。

严嵩七十多岁后,开始越来越昏昏沉沉。他已经开始猜测嘉靖的想法,自己也没有精力写绿字了。偏偏嘉靖的书信晦涩难懂,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因此,在晚年,嘉靖的所有愿望都开始得到严世蕃的回应,而且总是满足嘉靖的愿望。

后来,严嵩的妻子欧阳石去世,严嵩邀请本该下葬的严世蕃留下来侍奉自己。嘉靖皇帝同意了,但严世蕃被禁止进入办公室帮助严嵩处理政治。严世蕃只能呆在家里,每天玩得开心。

然而,没有严世蕃的帮助,严嵩只能亲自回复嘉靖的信件,这往往导致错误。另外,此时的绿字都是别人写的,不能满足嘉靖的愿望。

当时万寿宫失火,严嵩建议暂时搬到程楠住,远离皇宫,但那是明英宗当太上皇时住的地方,这让嘉靖很不高兴。但徐阶修建的万寿宫,却很合皇帝心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将山东道士蓝道行介绍给嘉靖,得到信任。有一天,蓝道行夫说:"今天有奸臣在玩东西"而就在严嵩路过的时候,严嵩更加失宠了。事实上,当时只有严嵩能看到嘉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只要掌握规律就很容易制造这种巧合。

严嵩察觉到嘉靖对自己的疏远,便在家中设宴款待徐阶,让家人像徐阶一样下跪,并说:"我严嵩都快死了,这些人还希望你能养活他们。"徐阶哪里敢拒绝。

此外,夏衍是徐阶的老师,徐阶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

8.穷人和死者的坟墓

当邹应龙在一个太监家避雨时,他得知了这些变化,立即写信弹劾严嵩。皇帝降职安慰严嵩,认为严嵩过于宠爱严世蕃,但他早日有了自己的爱和依靠,令他功成身退,每年给他100石粮食养老,并依法审判严世蕃。

当时,林润和其他人揭露了他的罪行,并提到他杀害杨继绳和沈炼是不公正的。严世蕃知道后非常高兴,但徐阶对他们说:"你想让他活着!"大家都说:"我们都想杀了他。"

徐阶说:"但你所做的只是让他活着。杨慎的罪行都是严嵩拿皇帝的旨意来完成的。现在揭露这个案子就是揭露皇帝的过错。如果是这样,你就出事了,燕公子慢慢骑出斗门。"

于是徐阶为他们截稿,提及谭龙与知望是姻亲,并贿赂严世蕃为知望谋官。他还说,严世蕃按照皇室制度为自己建造了豪宅,招募了死者,并与王之瑜勾结,企图叛逃日本。

当严世蕃听到徐阶改变了内容后,惊讶地说:"这次我死定了!"果然,严世蕃被斩首了。我抄严世蕃家的时候,得了三万多两黄金,二百多万两白金,还有其他贵重的衣服和玩的东西,价值几百万。

严嵩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庶人。之后,年老多病的严嵩不得不住在墓地的小屋里,吃着贡品,两年后死去。

9.为什么嘉靖皇帝杀了严世蕃,留严嵩活口?

只有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才能理解嘉靖为什么杀了严世蕃,留下了严嵩。准确地说,嘉靖没必要杀严世蕃,但徐阶想杀严世蕃,而严嵩与严世蕃案有牵连。

从夏衍,到严嵩,再到现在的徐阶,他们其实都是嘉靖手中的工具。夏衍为人正直,但不够狠,最后被严嵩陷害,而夏衍平时违抗嘉靖,最后落得身首异处。

严嵩服从嘉靖而不是夏衍,统治国家事务长达20多年,但由于年老体衰,被嘉靖所抛弃。但是,严嵩其实是为嘉靖效力的。如果严嵩受审,如徐阶所说,最终会指向嘉靖。所以嘉靖只指责严嵩溺爱儿子,让他退休回老家。至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事,嘉靖一点都不知道。严嵩也被骗了,严世蕃私下里也这么做了。所以试试严世蕃吧。

现在因为严嵩的倒台,徐阶在影视上已经被形容成成了了,但其实徐阶并不比严嵩好多少,更有能力和足智多谋。本来,严世蕃不用死,只要替严嵩和嘉靖背点罪名,平息朝野的怨气就行了。

然而,徐阶知道杀一条蛇的后果是无穷的,他也看到了他的老师夏衍的命运。严嵩八十多岁,活不了几天了,但严世蕃正值壮年,如果嘉靖有一天再想起他父子。一旦严世蕃重新用,对徐阶来说将是一场灾难。所以很聪明的是不提所有与嘉靖有关的案件,只夸大了嘉靖最忌讳的佟波的诬告。最后严世蕃被杀,牵连波及到严嵩,一举两得。

标签: 严嵩嘉靖夏衍

更多文章

  • 小沈阳死后,他的亲属发生了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阳,小沈,嘉庆

    说起小沈阳,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宠儿,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嘉庆帝登基的时候,直接给了小沈阳死亡的礼物。小沈阳死后留下的财富可以说是整个清朝年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你可以想象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但是在小沈阳死后,小沈阳的家人、妻子和孩子怎么样了呢?嘉庆帝是怎么处理他们的?让我们一

  • 周鲂在三国属于什么水平?周鲂曾用妙计骗来曹休(周鲂怎么念)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字母,鄱阳

    三国演义中的吴国存在感不是很高,但是吴国属于出类拔萃的地方,孙权在位的时候很和谐。其实吴也是人才济济。周瑜、鲁迅等人都是有才华的人,有些少年也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能力。周福就是最好的例子。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周复。周复最出名的是引诱曹休写七笔记,但他是怎么做到的?不要看三国演义,那里的吴不过是打酱油的

  • 越王勾践剑上的同心圆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其工艺水平令人称奇(越王勾践的剑是怎么制作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勾践,剑首,越王

    越王勾践剑,国家一级文物,发现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王山楚墓群。越王勾践打造的剑非常精美。它高55.7厘米,宽4.6厘米,重875克。这把剑还刻有"论越王的鸽子"还有"自助"八个字证明越王勾践亲自用剑。越王勾践的剑身有规则的菱形隐纹,剑首铸有11个间隔仅0.2毫米的同心圆。这个技术就当时的技术来说简直

  •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为什么没有姓赵的?是因为皇帝姓赵吗?(为什么梁山好汉没有姓赵的英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梁山,宋江,姓氏

    《水浒传》梁山好汉中,共有108位不同姓氏的好汉,但常见姓氏虽多,如王、张、李等,却没有百位之首的赵。有人认为这当然是因为当时的宋朝皇帝姓赵。如果有姓赵的人也上了梁山,必然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含义,所以也就没有姓赵的人了。这当然可能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梁山好汉

  • 传统汉服都是交领右衽汉服右衽和左衽有什么区别?(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左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中原,汉族

    关注汉服文化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汉服大部分都要结婚?怎么穿?右撇子和左撇子有什么区别?今天就来说说汉服友谊的由来和意义。咦,原来裙子。左前盖右腋系带,右前盖内侧,称为右裆。相反,它被称为左毅。古代中原汉族的衣服都是向右拐的,"游燕"被称为中国习俗。左雨"一般指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服饰。

  • 介绍有关端午节的儿歌或顺口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端午节,龙舟,粽子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还是要知道的。毕竟传统文化不能丢。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端午节的童谣或者童谣。边肖只是为你收集了一些。欢迎大家来看看,一起学习。很简单也很容易。有兴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端午节顺口溜:1.(粽子)叶裹千味,(爱情)破汨罗江。屈原的怨恨(飘)使灵魂悲伤(香)。2

  • 雷震子的宿命是什么?(雷震子是什么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封神榜,雷震子,封神演义

    雷震子是谁?相信只要看过《封神演义》或者《封神榜》的,都不会陌生。他是周文王的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的徒弟,神仙,姜子牙的侄子,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神之一。那么雷震子的命运是怎样的呢?现在边肖将带大家去了解它。根据《封神演义》中的描述,雷震子身长两尺,长着翅膀,青面獠牙,形象可怕。手握金箍棒的他,有

  • 二战美军和德军谁更强?双方战斗力全面对比(二战美军与德军实力对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美国,二战,强大

    二战期间,德国人在欧洲大陆战无不胜,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如果对比当时美军和德军的陆上力量,谁更胜一筹?从先进的装备和工业实力来看,美国肯定更强,但德国在美军面前也没少吃亏,主要是无法在陆地上发挥美国强大的海上力量。然而,美国在二战中在多条战线上作战,因此它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下面给大家做一个美军和德军

  •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之役?具体是什么意思?(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迪,侄子,京南

    说到明朝的靖南之战,很多人也都知道。那么这次京南之战,京南是什么意思呢?这次京南会战为什么叫京南会战?其实很多人都说过,关于张三为什么叫张三,你有点意思。事实上,并非如此。关于这场艰难的战役,还有很多说法。为什么叫这个还是有很大意义的。让我们一起仔细研究一下。其实很简单。从字面上讲,靖南之战是一场消

  • 三顾茅庐在历史上有发生过么?刘备到底怎么请到诸葛亮的?(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

    今天,我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三顾茅庐"《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邀请刘备,才邀请诸葛亮出山。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刘备没有去过山寨,很可能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的。虽然诸葛亮年纪轻轻就成名了,但是年轻人总有一种不靠谱的疑问,所以刘备刚开始并不是很欣赏诸葛亮,但是后来诸葛亮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