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是如何压榨东南亚的?(日本输掉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是如何压榨东南亚的?(日本输掉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632 更新时间:2023/12/28 12:46:07

1942年,日本只用了5个月就获得了"南方作战"东南亚战役的胜利,几乎整个东南亚都已被日本人控制,并饱受战乱之苦。当地政府军战败投降后,日本对当地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制度,进行物资管制和经济掠夺。用高压手段强迫占领区人民缴纳大量税款,为日本法

西斯隆隆战车加注燃料。当地原有的资源也被日本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夺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具体情况如?还是等等慢慢学吧。

日本残酷的戒严令制度

日本人的贪婪和残忍在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的时候就已经显露无遗。他们通过扶植傀儡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资源掠夺的法规。其中,对人民伤害最大的是"谷物配送"制度,日本人通过这个制度在东北掠夺了大量的粮食。据资料显示:

"运粮系统在日语里是‘卖’的意思,在中国是‘送粮’的意思。粮食运粮方式是伪满洲国政府先召集伪满总督和各省副部长开会,确定当年的“搜粮”政策和各省的“搜粮”数量。然后由各省发放到各自的市县和旗,依次到街道和乡村,最后到农民手中,秋后强制农民按规定数额缴纳。价格方面,以1940年为例,每100公斤才1元。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粮食,伪满洲国统治政权的各级官员,以及“谢赫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一起出动。1940年粮食总产量620万吨,1941年680万吨,1942年720万吨,1943年780万吨,1944年820万吨,1945年900万吨。到1945年,农民要交总产量的51%,也就是说一年农民交了“交运粮”后,粮食所剩无几。许多农民没有食物和种子。在实行配给制的城市,中国人每个月只给十斤豆饼或高粱米,半夜还得排队。“伪满洲国”时期,只有日本人能吃大米,中国人是吃大米和白面的“经济罪犯”。"

通过这样的掠夺手段,日本得以保证太平洋战争前后日军和日本的粮食支援。东北是中国的粮仓,盛产各种农作物。然而在这样的日本高压政策下,东北的经济也日益萧条,人民深陷泥沼。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扩大,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并对这些地方采取了不人道的军事管理政策。

战前日本制定了对东南亚的经营方针,其中整体宏观战略是出了名的"大东亚共荣圈"。在战争经济的基本战略中,详细规定了被占土地资源的开发计划,即:

"确保东亚共荣区的国防资源和物资,使中国实施战争的能力迅速扩大和发展,同时设法切断敌人的战略物资供应,遏制其扩大战争的能力。

国防资源和国防物资要快速开发和获取。特别是石油,来打开我们国防生产的致命困难;与此同时,占领地的资源,特别是煤炭和铁矿石,正在被快速开发和利用,以保持和增强我们发动战争的能力,使其能够挫败美国在国防计划实施后发动的攻势,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来自北方的攻势。"

官方在这一方略的指导下,日本伪政权和派驻各地的军官开始对当地民众进行无情的压迫。日本民族有很强的优越感,即使在它支持的傀儡政权中,日本人也会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比如泰国缅甸政府在战前日本投降,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日本驻泰国大使平上正治成为日本在泰国的代理人,超过了泰国部长。所以日本的戒严政策大多是由自己的高级将领来执行的。在香港,日本新任港督YasukeIkuya在那里实行军票制度,用没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军票换取居民手中的钞票,沉重打击了香港的经济。

根据日本事先的统计,东南亚被占领的地区包含了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大约1.2亿的人口。战前,日本军部和企划院把这里的戒严计划定为:

"1.行使军事管制时,充分利用残存的统治机构、组织和民族习俗。

2.占领军应当在不妨碍作战的范围内,采取措施促进重要国防资源的获取和开发。在沦陷区开发或获得的重要国防资源,应纳入中央物资动员计划。至于作战部队地方补给所需物资,原则上按照上述分配方案,分配给地方使用。

3.陆海军应尽力为运往日本的货物提供协助,并充分利用其征用的船只。

4.铁路、船舶、港口、导航空、通信和邮政服务应由占领军管理。

5.占领军控制贸易和交换,特别是为了防止石油、橡胶、锡钨、奎宁和其他特殊和重要的资源流入敌国。

六、原则上尽量使用原本币,必要时可使用标有外币的军票。

七、为了获取国防资源,补充当地占领军的补给,必然会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沉重的压力,有必要让他们忍受。宣传工作的要求不得违背上述宗旨。"

在这个计划中,日本法西斯的残忍和无情表露无疑,毫无掩饰。直接陈述其政策会给当地民众带来沉重的压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民众积极忍受是极其恶毒的。东南亚出产的石油、橡胶、锡钨、奎宁都被日本人收走了,严禁随意流通。而原本的生活资料也被迫进入"国防资源"名义下被日军公然掠夺。计划中还提到了军票的问题,可见当时军票的使用非广泛。需要说明的是,东南亚在此之前一直是美英的殖民地。日本不可能让美元和英镑继续在东南亚流行,所以军票的推广应该是普遍情况。众所周知,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在完全没有公信力的通用等价物面前,其实和废纸没什么区别。当时东南亚人民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日本占领东南亚后为什么要实行如此严格的戒严制度?

首先,日本没有明确的最终计划,也不清楚这场战争的走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正式开始了与英美的战争。这样的大国战争通常以一方完全压制另一方而告终。战争的铁蹄永远不会停止,直到一方真正倒下。所以日本什么时候会打败美国,日本自己也没有明确的日期。珍珠港事件爆发前,日本总参谋部已经提交了终战的前提和条件。1941年11月,日本在《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介石战争的草案》中提到:

"方形针

一是迅速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立帝国自卫的地位,同时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促使蒋政权早日屈服,配合德意先使英国屈服,再迫使美国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

第二,尽量防止战争对手的扩大,努力争取第三国的好感。

想要接收

第一,帝国要进行闪电战,摧毁美、英、荷在东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根据地,建立战略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局面,并试图用一切手段引诱美国海军主力,适时歼灭。"

从计划来看,结束战争的目标非常模糊。不少"在赢得所有的胜利之前,永远不要退却。意,但如果要瓦解当时工业支撑最强的美军的战斗意志,就很难谈了。而且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的航空兵空部队并没有真正摧毁美国的航母编队。当时日本联合舰队也不是没有对手。因此,为了支持这场持久战,我们必须从占领区人民身上榨取财富和资源。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经济预算一直非常紧张。为了支持邪恶的战争,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降低。"堤内堤外损失赔偿"应该是当时日本当局的首要考虑,用东南亚的财富补贴当时的国内经济。

第二,日本的极端民族性。日本法西斯之所以能和德国法西斯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或者种族主义者。希特勒主张"雅利安优越优生学",而日本人主张的是"大和民族优越论"。在日本,除了少数夏伊人,几乎都是大和民族。长期封闭的生活状态,让整个日本人都沉迷其中。尤其是元朝忽必烈远征日本失败,舰队被风暴摧毁后,日本全国上下都坚信"一个被神保佑的国家"。再加上神道教的思想火上浇油,日本人的优越感由此而来,并演变成绝对的极端民族主义,把其他民族当成劣等民族。所以东南亚采取的压榨措施也是基于这个思路。另一方面,日本吞并东南亚后,不仅要支持自己的战争进程,还要利用这一资源与德国讨价还价,换取自己短缺的工业品和先进武器。根据大东亚补给战:

"德国要求提供21.5万吨橡胶、锡等南洋特产,中国则要求德国提供坦克、船只等装备。最后德国决定提供1万吨特殊钢,但都没有落实。中国计划供应84000吨椰子油,这是德国最紧缺的食用植物油,并于1942年9月在大连装运了6500吨豆油,在马尼拉装运了12000吨椰子油。德国货船原本用于这种运输,但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中期,盟军控制了大西洋,计划难以实施。大宗物资和重型武器的交换因运输问题而被放弃,只有少量物资由潜艇运输。"

这说明日本对东南亚的压迫也是希望利用东南亚的农业资源与德国进行战略交易。但是轴心国本来就是一个利益联盟,没有一致的理念和信仰。各种环境下勾心斗角的情况也不少,所以日本的高压政策重创了东南亚人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日本在东南亚的高压政策对后代的影响

日本在东南亚统治了三年多,给整个东南亚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日本的高压政策不得人心,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随着盟军逐渐站稳脚跟,反击开始了。在最初的中途岛战争中,日本的航母舰队损失惨重,航空兵空实力遭受毁灭性打击。逐渐开始转入太平洋岛屿作战的过程,期间东南亚的物资也遭到了盟军潜艇的攻击。日本无法将物资运回日本,盟军潜艇就像深海中的幽灵,不断摧毁日本货船。据日本历史学家在战后反省中提到:

"反潜战的失败是大东亚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海军把击沉中国运输船作为最大的任务,而中国海军则专注于与敌方舰队的海战。1943年11月15日,海军正式成立,川口次郎将军任司令,但为时已晚。在英国,丘吉尔首相站在第一线。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全国上下一盘棋,推动电子设备的发展,最后成功了。到1943年夏天,德国潜艇无法再在大西洋活动,英美运输船重获航行自由,英国重新站了起来。"

正是在这个反攻过程中,日本的物资运输线被彻底切断。东南亚军事管制的高压政策已经逐渐无用武之地。随着盟军的深入,东南亚等地的民众起义和英军反攻也在不断进行。最后,日本在受到美国战略核打击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南亚也摆脱了日本的魔爪。

综上所述,日本在战争前期对新占领的东南亚等地实行了严格的戒严制度。不仅掠夺了当地的资源和财富,还扰乱了当地的金融体系。用不值钱的日军票当本币压榨当地人。这都是因为日本对战争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极端民族主义观念。最终日本人在盟军的进攻下一步步撤退,在一片残垣断壁上喝下了这杯自酿的苦酒。

标签: 日本东南亚战争

更多文章

  • 石鼓文是什么?为何被称为振国之宝?(石鼓文是什么时期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石鼓文,石鼓,小篆

    说到国宝,可能有些朋友会想到孙子兵法。但是,在我国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中,《孙子兵法》只是我国的瑰宝之一。边肖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东西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之一。这个宝藏叫做石鼓文。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石鼓文是一个先秦石雕人物,因其鼓状而得名。发现于初唐,有十件,高约三尺,

  • 松花江坠龙事件是真的吗?(1944年:松花江坠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松花江,当时,事件

    龙一直被认为是神话传说中存在的生物,是神兽的一种,龙的形象也是其他几种动物的融合,与其他动物并无区别。但是历史上有很多事情让人怀疑龙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松花江坠龙事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件事真的有龙掉下来吗?龙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然而,龙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

  • 建文帝朱允文为什么不用汉武帝的推恩令来瓦解各地藩王呢?(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藩王,诸侯,明朝

    说起他的朱允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皇帝。他知道藩王真的是一个国家的毒瘤,所以他也想推翻瓦解这些藩王。据说汉武帝的玉玺挺好的,那他的朱允炆为什么不选择用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让我们跟随边肖来分析和揭示它吧!退恩令的作用是将原来的大诸侯国分封为小诸侯国。刘邦的长子刘飞被封为齐王,辖73城,

  • 西湖的“小虫二”和泰山的“小虫二”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泰山,西湖,两个

    说起Bug二,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什么Bug二,什么浪漫的月亮都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那么这个bug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字出现在西湖,也出现在泰山,这里"WormII"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西湖的景色一直为文人墨客所称道。明朝时,为了更好地欣赏西湖的景色,在湖中央建了一个亭子。相传乾隆

  • 年财神贴在哪(财神符怎样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所以,桃花,专属

    第五天了,大家都在迎接财神。那么这个财神是怎么遇到的呢?2021年的财神会在哪里?2021年财神会在哪里?这些问题也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欢迎这位财神!1.固定财务状况固定财务状况是固定的财务状况,不会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而改变。在风水学中,固定财位主要分为明财位和

  • 长屋王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屋,藤原,日本

    说到长屋王之变,这是日本历史上奈良时期的一次政变,也是强大的皇室转到藤原手中的一次机会。在这次政变中,长屋王被迫自杀。长屋王是已故郑泰大臣高适亲王的长子,官至左大臣。作为皇室的巨人,他是当时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长屋王革命后,藤原四兄弟取代长屋王,控制了日本政权。729年(龟六年)二月,漆部君祖、陈

  • 多尔衮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多尔衮为何不夺顺治皇帝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多尔衮,皇太极,摄政王

    说到多尔衮,稍微了解一下清朝历史的,应该都知道这个人。他是大清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能力非常强大。作为接触清初的政治家、军事家,还辅佐皇太极为辅政王,被称为摄政王。但最后,我没有成为皇帝。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众所周知,皇太极是一个非常痴情的人,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爱人海兰珠。后来海兰珠死后

  • 豆蔻年华、破瓜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对女性年龄的称谓介绍(古时豆蔻年华是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豆蔻,杜牧,女人

    在古代,一些文人比较多情,比较优雅,所以用很多特殊的称呼来称呼女性的年龄。比如杜牧用"豆蔻"一代是指一个女孩的青春。可能大部分朋友都不知道豆蔻是一种什么植物,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除了"豆蔻年华"这个说法,在其他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称谓,比如金钗之年,破瓜之年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们来看看。

  • 足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足球战争的过程与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他们

    我们经常听人说足球是和平时期的战争,但是在现代历史上,确实因为足球爆发了一场战争。1967年7月14日,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场足球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发生在美洲的两个小国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两国为足球开战,双方出动兵力达5.4万人。空陆军和陆军全面开火。整个战争持续了6天,造成3000多人伤亡。这是

  • 马岱是怎么杀死魏延的?魏延连马岱都赢不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马岱,马超

    魏延最后被诸葛亮视为蜀国的叛徒,于是要求杨仪除掉魏延,以免后患。不过,硬碰硬的话谁都打不过魏延,但马岱却成了能砍魏延脑袋的人。对于魏延来说,他是受了委屈还是真的想叛变,无从得知,但杨仪确实和魏延关系不好,马岱只是充当了刽子手。但马岱能轻易斩杀魏延,肯定不是显示出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看三国演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