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形成五代十国乱象的真正原因(五代十国是乱世吗)

形成五代十国乱象的真正原因(五代十国是乱世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13 更新时间:2024/1/10 10:55:06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五代是唐朝灭亡后在中原建立的五个朝代,而十国是同时在全国分离出来的十个政权。五代十国虽然只持续了70多年,但是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很多伤害。战争和饥饿接踵而至,乱世人民最痛苦。其实在五代十国之前,也有一个分裂时

期,就是晋朝十六国。这两个乱世是怎么形成的?这其中的原因一言难尽。

五代十国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以乱世著称。

五代以前,盛唐以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而著称。即使在今天,外国华人社区也被称为唐人街,这表明了唐朝的辉煌。

但自唐朝以来,中原硝烟四起,各种政权此起彼伏,变幻如灯笼。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和武后王朝依次出现在黑粉色中,被后人称为五代。

中原之外,还有许多小国,包括钱树、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福建、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国,被后世史家统称为十国。

作为乱世,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互相攻讦,争斗不休,却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尊礼,保证一方百姓的安定。

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却是一片战火纷飞、混乱不堪的景象——政权更迭频繁,大国勾心斗角,小国朝不保夕。

第一,藩镇政权埋下祸根

五代十国如此混乱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但追根溯源,却是唐朝割据的祸根。

据《旧唐书》记载,藩镇又称方镇,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为防止外敌入侵而设立的。玄宗年间设九使一使,称为天宝十节。

但建立缓冲区固然可以抵御外敌,但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因为每一次都是掌管一方军政大权,如果中央朝廷没有控制能力,那将是一只繁殖的老虎,无穷无尽的灾难,导致我们的时间被奉献给自己的事情,肆意破坏法度的情况层出不穷。

从唐中期开始,我国使臣掌管地方民政和财权,逐渐形成了可以与中央对抗,甚至威胁中央统治的割据势力。

比如我们范阳、平陆、河东时代的安禄山,第一个违抗朝廷,公开发动叛乱。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只好逃入蜀中躲避。

即使在叛乱被平定,皇帝重新登基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晚唐时期,我们所有的节日都是顺从太阳,不顺从阴。虽然没有公开发动叛乱,但都成了自己辖区的地方皇帝。中央无力治理,即使想削藩也无能为力。

如果说藩镇割据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么黄巢起义则是这一局面形成的最终导火索。

公元878年,王献之领导的起义失败后,黄巢组织农民发动了晚唐时期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成为压倒腐朽的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自唐朝的唐肃宗开始,就有很多藩镇,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然而,中央政府仍然有一个表面的名称。黄巢事件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黄巢起义后,唐朝已经无法维持名义上的统治,地方藩镇纷纷自立为王:宣武令朱温废掉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在河东,李克用之子李称帝,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的局面开始形成。

著名历史教授张国刚曾说:五代历史仍然明显受到唐朝割据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或多或少与唐末各藩镇有关,五代十国后患无穷的根源是唐末藩镇割据。

第二,异族是中原的灾难。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如果你不是我的种族,你的心会不同"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这种语言有点太极端了。毕竟人的素质、善恶和种族无关。你不能一棍子打一堆人。

但古往今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势如果有外来的干预,必然会增加很多混乱的斗争。同样,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也与众多异族的参与和干涉密切相关。

俗话说,内乱必然外患。曾经强大的唐朝突然解体,必然会引起众多外族的关注:西有吐蕃,南有南诏百越,北有契丹族,是外族中最强大的一支。

唐朝中期,契丹与安禄山有过几次交战。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由于唐朝国力强大,始终被挡在国门之外。

到了唐朝末年,前面说过,地方政府一盘散沙,唐朝已经名存实亡,契丹开始蠢蠢欲动,希望从各藩镇的混战中获得一些利益。

耶律保吉成为契丹首领后,契丹士兵摩拳擦掌,欲南掠。但是,在他们面前还有一道天然的屏障,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称十六州,又称姬友十六州,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带。因为中间有太行山、阴山等山脉,加上唐朝时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说是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有幽州阻挡,契丹人想南下劫掠,只是痴人说梦。

但是,家贼难防。叛徒的存在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后晋皇帝石敬瑭自称"帝尔"十六州被亲手割让给契丹,使契丹战士可以毫无阻碍地越过幽州,南下,在中原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舞台上,除了契丹吐蕃等民族,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比如羌、匈奴、鲜卑、柔然、沙陀。

今天,这些曾经的外星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在当时汉彝界限分明的情况下,这些进军中原的少数民族就像是往油锅里倒了一壶水,让本已动荡的中原更加沸腾。

第三,礼崩乐坏还是军事。

《三国演义》中,刘备认为天下祸乱的根源在于人心的混乱,要先得民心,再取天下。虽然刘皇叔的战术和武功不仅仅是人,这个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商周到明清经历了很多封建王朝。历朝真正追求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礼仪道德。甚至很多法典条文,比如《唐律简论》、《宋刑法》、《大明法》,都是基于传统道德而不仅仅是法律。

孔子创立儒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一直是历代王朝维持统治所奉行的正统思想。

但皇帝们推崇三纲五常,推崇君权神授,并非真的信奉,只是把它们作为一种愚蠢的政策来维护统治和控制的思想。

说白了,在封建农业社会,广大下层农民只要守规矩,精耕细作,国家和人民自然就安全了,动乱也就停止了。让这些农民听话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接受道德伦理的约束,也就是尊老爱幼,侍奉父,侍奉君。

细看历史上很多盛世,如文景、开元、康干等,他们的兴盛都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

道德崩塌和思想多元是乱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礼乐崩溃,宗法制停息,百家争鸣,迎来了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汉末三分天下,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佛教兴起,玄学道家老庄思想占主导地位,使得魏晋南北朝混乱了几百年。

和上面两个乱世一样,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也和思想文化有关。然而不同的是,春秋战国魏晋时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的,各种学说尽管冲突不断,但却欣欣向荣。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极其弱小,与之相对的,是对武力的崇拜。

欧阳修曾经说过:"五代是一个战乱不断、盗贼猖獗的世界。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历朝历代的制度文化荡然无存。"

五代时期,各政权统治者不受传统儒家伦理的束缚,不懂礼乐,鄙视文人。他们在乎的是武力,不是军事。

《旧五代史·史传》中记载,当时人们认为平息灾难、稳定民心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剑作战,但文人的礼仪教育并没有起到作用。正是这种盛行的来自少数民族的尚武风气,让五代十国的中原陷入了混乱和连绵不绝的战乱。

因为五代时武风太重,宋朝建立后,风气大变,武官由文官把持。这导致了宋军的虚弱,战斗力低下,最终被蒙古骑兵所灭。极端尚武或者崇文都是极端,治国安民都是不可取的。

第四,争议令人眼花缭乱,变化多端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混乱,历史学家很少专门研究它。因此,五代史的介绍大多依附于隋唐史,往往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缺乏系统的介绍

其实五代虽乱,乱中求变。各种政权互相攻击的混乱局面包含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所谓不破不立,在这难得的混乱之后,迎来了宋元明清的辉煌。

作者:历史大叔编辑:托马斯(唐)

标签: 十国五代契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守陵人是蒙恬后代吗(秦始皇地宫有蒙恬俑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陵,陵墓,秦始皇

    秦始皇陵只有一小部分被开发到今天,更多关于秦始皇陵的秘密仍然不为我们所知。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非常壮观的,应该是史无前例的。然后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秦始皇陵历经千年仍能保存完好?秦始皇陵真的有守陵人吗?相信大家对“守陵人”这个称呼不会太陌生。如果有守陵人,谁会对秦始皇这么忠心?1.

  • 为何会翻译成俄罗斯?古代不是叫罗刹国么?(俄罗斯为什么不翻译成罗斯)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契丹,罗刹,俄罗斯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俄罗斯很有意思,因为俄罗斯的英文名是"俄罗斯"在古代,这个翻译叫罗刹,所以很多人要问,现在怎么能翻译成俄语呢?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下面简单分析一下,揭秘一下。为什么俄罗斯可以详细说说。契丹意为熟铁,古代北方铁器是从中原传入的。在蒙古语、突厥语和其他北方语言中,中国被称为契丹。这种情况

  • 古代的癌症呢?古人是怎么对待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半夏,茯苓,癌症

    说到这个癌症,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都很难,虽然现在医疗实力比较发达,很多癌症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如果癌症是在古代发现的呢?古人是如何治疗癌症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古人对癌症不是那么清楚。大多是按证治,不是按病治。有些疾病和证候更清晰。古人说,膈肌呛咳包括食道癌、食管良性肿瘤、

  • 昏君唐懿宗是如何登上王位的?难道都是宦官的阴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玄宗,皇帝,唐朝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唐懿宗,唐朝著名的昏君。说起晚唐,很腐败。晚唐处于灭亡的边缘。当初唐朝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到了后来,人们沉迷于一些幻想,觉得唐朝已经很繁荣了,没必要做什么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宦官执政,唐朝中期爆发安史之乱。所以,许多人也在问,坏国王唐懿宗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什么说这是

  • 司马懿墓为什么年从没被盗过?(司马懿的墓为什么无人敢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陵墓,没有

    司马懿死后,曹魏基本属于他的司马家,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很能干,比司马懿的野心还要大。其实司马懿本人并不是一个欲望无限的人。司马懿临死前交代,他的墓很简单,连墓碑都不要了。最好没人能知道。这和诸葛亮很像。两人似乎都想让后人知道自己葬在哪里。但是曹魏司马懿的条件还是比葛亮好很多,但是为什么2000年司马

  • 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吗?(荷马史诗是一个人写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荷马,伊利亚特,史诗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神话小说《特洛伊》,它来源于一部叫做《荷马史诗》的古代文本。荷马史诗的作者也被称为荷马。然而,历史学家在研究这一古代文本时发现,荷马史诗可能不是一个叫荷马的人写的,而可能是一群人写的。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结合,据说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个名叫

  • 湖北钟祥为什么有处明朝皇陵?里面埋的是谁?(湖北钟祥有多少个皇陵)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祥,明朝,凤阳

    说到帝王陵墓,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皇帝的陵墓,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选址上。比如明朝的帝王陵墓,基本都集中在当时的首都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除了少数皇帝,明朝大部分皇帝都葬在这里。朱元璋不在这里,因为当时他的首都是南京,他葬在南京。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古都和皇陵的关系。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

  • 孟郊为什么被称为诗囚?(孟郊诗是什么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孟郊,母爱,诗歌

    孟娇,本名东野,湖州武康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为他两次做学问都失败了,四十六岁才做学问。所以他的诗常常有一种人才匮乏的感觉。因为他不能展示他的"Fist",闯出了一片天地,所以他干脆放任自流,在山上吟诗。曾任溧阳县尉,因疏于公务而失职,后赴河南任职。那么你知道他也有一个名字"诗囚"真的吗?为什么

  • 吴起、白起和韩信谁的军事才能最厉害?(吴起韩信白起谁的评价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起,韩信,鲁国

    说起吴起、田雷、韩信,虽然这三个人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但是仔细辨认就会发现,这三个人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这三个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很有天赋,军事能力接近神。最近有很多网友问,这三个人放在一起谁最厉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先说答案:吴起最好!这三人虽然都是名将,但吴起率领的军队却是三人中最弱的。

  • 尧舜禹真的是禅让吗(尧舜禹禅让真实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儒家,舜禹,丹朱

    说到姚舜禹在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由于记载等原因,当时的情况还是很复杂的。所以有人说姚舜禹真的退位了?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所以让我们用这个问题来揭示姚舜禹灭亡历史的真相。有兴趣的不要错过!姚舜禹退位的事迹基本上可以在儒家学说中找到。儒家把姚舜禹的三王描述为中国历史记载中最辉煌的时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