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羡慕的。但是,虽然处在权力的顶端,但也是孤独的,因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盯着皇帝的位置,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虎视眈眈。但是改朝换代也没那么难。毕竟皇帝戒备森严,一般人很难见到皇帝,更别说
刺杀了。既然无法强求,那就有人另辟蹊径下毒了!
御膳有可能下毒吗?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皇帝吃饭之前会有专门的太监用银针试毒。如果有毒的银针会在短时间内变黑,但银针不会变色,说明食品是安全的。但其实检测皇帝的食品安全并不是银针那么简单,不要被电视剧里的银针迷惑了。
在古代,皇帝吃饭的问题是皇家的秘密。最近的清朝,每一个皇帝,每一天,每一顿饭都有详细的记录。甚至在细节上,从食材的挑选到食材的运输再到烹饪,都会有专职人员在皇帝面前管理菜品。任何一顿御膳,从食材的准备到皇帝的肚子,都需要至少100名太监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太监们先用银针试毒,再亲自试。过了一定时间,皇帝才能吃,没有中毒。所以用投毒的方式杀死天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古代,银针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只是巧合。因为古代科技相对不发达,提取出来作为毒药的砷纯度不高。银针变黑是因为不纯砷中含有的硫与银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所以银针只试出了硫杂质,根本不是砷。所以古代有很多银针黑化导致的冤案。有些物品没有毒,但是含有大量的硫磺。比如鸡蛋是黄色的,一扎银针就变黑了。相反,还有一些毒性很大的东西,却不含硫,比如亚硝酸盐、农药、老鼠药、氰化物等等。银针碰到他们也不会变黑。所以银针不具备探毒功能。
皇帝一般不会和厨子乱搞。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的第三子朱在去太原的路上大发脾气,打了旁边正在做饭的一个厨子。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赶紧派人给朱捎个信:"我南征北战多年,身边每个犯错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徐兴祖跟了我23年,我一次都没碰过他。"。徐星祖是谁,能量这么大?其他的,他只是朱元璋身边的一个厨子。在所有可能毒死皇帝的人当中,厨子可能是机会最大的,所以古代大多数皇帝对厨子都很好。
古代的皇帝是怎么试毒的?
但是皇帝的命不是厨子决定的,有很多方法可以防止厨子中毒。比如皇帝吃之前让别人尝一尝。这件事会由侍候开饭的太监来做,也就是"品尝美食"。如果御膳有毒,为了救皇帝一命,牺牲一个太监当然值得。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此外,御厨规定每个灶台必须配备三个人:一个负责配菜,一个负责做饭,一个负责打杂,各司其职。三人互相监督,每个工作流程都要用纸笔详细记录。御厨的厨师长在做菜、上菜、传菜的时候,会时刻关注着大家的一举一动,每一道菜的底部都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个灶台三个人的名字,以及菜品的详细记录。
供应蔬菜的银器
白银确实是检验清代毒药的好方法,因为古代毒药大多是砒霜。银和硫化物接触会产生黑色的硫化银,而砷在提取的时候往往会和硫化物混在一起,所以银器对验毒非常有效。如果你用银针一个一个的试100多道菜,菜都凉够了,皇帝肯定会怪罪的。智者想到了最简单的方法——用银餐具上菜。
如果用的是陶瓷或者其他器皿,会在器皿外面挂一个银色的小标志,专门用来检测毒物。开饭前,太监们会把银章放在菜里,在皇帝面前一个一个地试。溥仪曾证实过这一点:“每一个盘子或碗都有一枚银牌,是为了防止中毒。"
即便防投毒措施看似滴水不漏,帝企鹅们还有最后一个大招——找人试试。这个非常光荣的任务叫做"品尝美食"。太监们验证无毒后,皇帝会示意太监们把喜欢吃的菜放进碗里,然后开始慢慢享用。可惜经过这些谨慎的操作,皇帝的御膳已经快凉了。看来当皇帝还是有烦恼的。
溥仪曾亲口说过,他即位以来吃的都是凉菜和冷饭。好在吃不完的饭没有浪费,都给了佣人。一方面显示风度,另一方面确认无毒。看来当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至少在饮食上没有普通人那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