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大家都知道他们也叫满人,其实就是马背上的名门。那么既然是马背上的名门望族,喝酒当然是少不了的,那么清朝的皇帝应该也是会喝酒的,那么一般喝什么酒呢?这些酒是贡品还是自己凉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这些问题吧!
清代宫廷酒制度化始于顺治
七年(1650年),在内务府设立酒醋室,负责御酒的酿造和贡酒的管理。记载中的御酒种类很多,有竹叶青酒、玉泉酒、葡萄酒、奶酒和屠苏酒,有中药成分的雄黄酒、苦露酒等。
1.玉泉酒
玉泉酒是清宫常饮的酒类之一,因用玉泉水酿造而得名。
在法庭上,玉泉水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用来酿酒。玉泉酒一般由光禄寺酿酒部在春秋两季酿造,配料主要是糯米、酒曲、箬叶、芝麻。乾隆朝以后,清宫中使用玉泉酒的记载很多,有时也用于内饭厅烹饪。
据记载,乾隆皇帝吃饭经常喝玉泉酒。乾隆年间,400斤玉泉酒,用于千宴。嘉庆皇帝有时一次喝下多达1342两的玉泉酒,他在生日宴会上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时期,玉泉酒一斤四两,用于日常膳食。据统计,光绪十年(1884年)共使用玉泉酒8080斤。
2.通化葡萄酒
通化酒是清朝的贡酒之一,宫中常饮通化酒。
通化酒是用长白山生长的野生葡萄酿造的。据清朝史书记载:"葡萄有紫、蓝、圆三种不同,一种产于山区,但又小又酸,还有黑白两种。其中又小又黑的葡萄在吉林作为贡品。"
3.奶酒
奶酒也是清宫佳酿。
奶酒是由牛奶或马奶经发酵制成的蒸馏酒。这种酒是蒙古族日常使用的,酒精含量很少。据《本草纲目》记载,奶酒始于元代。清制,张家口外牧经理,盛京养牧牛,每年送奶酒2887斤;蒙古每年进贡9小瓶奶酒。这些酒由光禄寺管理,朝廷需要的酒都是从光禄寺收集来的。据《内务府规矩》记载,每年清宫都会从光禄寺采集160瓶奶酒,每瓶13斤8两,共计2208斤。
《康熙府邸笔记》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康熙皇帝游览长城,给随行的国王、大臣、侍卫、蒙古王公喝奶酒,与人尽兴。6月21日,阳光明媚空万里,清风送爽。你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数万匹马来来去去,没有边界。这天一早,康熙帝带领国王、大臣、侍卫在黄阁前检阅马、骆驼、牛羊。五千多匹马送给大臣和王子,奏乐奖励大臣和其他奶酒。康熙帝看了看国王和大臣,然后说:“你知道吗?这酒是我们马群里的马奶蒸出来的,马奶是马群首领送来的,我就在阅马群和国王、大臣们一起喝了。今天太阳和合,在地,可以放松一下,喝点酒。"随着满洲和蒙古帝国军官的派遣,每个人都很高兴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