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战争中什么武器占主导地位?

古代战争中什么武器占主导地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1/7 15:28:00

长枪、长矛、戟、弓箭都是古代冷兵器时代非常常见的武器。在古代战争中,通常在战争初期使用远程弓箭,只有在冲锋或抵抗敌人冲锋时才使用近战武器。但是,在这些进步的武器中,是不是长度越长越占优势?毕竟有句话说的好:"一寸长一寸强"。

公元前280年,

亚平宁半岛南部的赫拉奎尔哈。

两万罗马士兵排成三个整齐的阵列,同样数量的意大利盟军包围了他们。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像日出一样闪耀。军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大家同病相怜,奋勇争先。这使它们在亚平宁半岛上战无不胜。站在他们对面的是来自伊庇鲁斯和马其顿的20000名职业雇佣兵,由希腊最优秀的勇士国皮洛斯指挥。10,000到15,000名轻步兵、弓箭手、骑兵和战象为他们提供支援。两个阵是圆形的,双方的士兵都好奇地看着对方的方阵。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阵列:罗马人手持标枪、匕首和盾牌,排成一排,保持一定的间隔;而希腊人则紧密排列在一起,6米长的超级矛就像一片茂密的金属森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双方的将领和士兵此时都难以预料,他们的战斗将被历史铭记,因为这是马其顿方阵和罗马方阵的第一次碰撞。

因为纪录片《复活的军团》讲述了6。在秦兵马俑中发现了7米长的超矛遗骸,并在此基础上还原了超矛方阵的形象,超矛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马其顿方阵、瑞士方阵、西班牙方阵,这些典型的超级长枪方阵成为了热门话题。一种观点认为五行矛头组成的超长枪方阵的密集阵线所披靡,这是"冷兵器的巅峰"。一时间,枪杆的长度似乎成了评判长枪战斗力的唯一标准。

周·考·公基·鲁人》中记载,步兵使用的酋长矛的长度"一个常数和四英尺"战车士兵使用的长矛长度是"三搜"。周朝"八尺叫寻,倍叫寻常"因此,酋矛的长度是二十尺,矛的长度是二十四尺。按照教授的意见,尺子在作品检验中的长度是在19.5厘米到20厘米之间。因此,有人认为战国时期步兵使用的矛长4米,而战车士兵使用的矛长4米。8米长。这个长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传统重步兵使用的长矛长度,相当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5米超级矛,仅次于继承者战争时期的6米超级矛。

但考古发现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1978年发掘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33年左右)曾侯乙墓出土了49支长矛和数十件其他长柄武器,保存较为完好。最长的矛柄为4。36米长,但大多数长柄的长度是3米或更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长矛长度在2至4米之间,最常见的长度约为3米。然而,考的酋长矛和伊矛从未在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

至于6。秦兵马俑中发现的7米长超级矛,只有一件编号为T19K0027的遗物,考古学家还在争论其性质。虽然兵马俑中出土了很多矛,但是矛杆却没有完整的遗存。在其他长枪兵器中,有几件保存完好的铍,包括铍头,约3.6米比3。8米长。秦军是否存在6~7米长的超级长矛方阵,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一致。

那么,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超长枪方阵吗?

答案是肯定的。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武术家、诗人吴昊所著的《武记》是记录明末清初中国武术发展的最重要文献之一。在这本书里,吴昊记录了两种书叫"沙家枪"还有"杨家枪"射击学校。沙家枪也叫"沙加杆",长度为"张八到四";杨家枪长"张思积极,加刘璋"。明代建筑尺约32厘米,十尺为张,所以"沙加杆"最长可达7.6米,杨家炮也可达5。1米。这个长度非常接近当代欧洲的西班牙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使用的长矛。

吴昊进一步辩解说,在当时的军队中,杨佳的枪法和沙佳的枪法特别受指战员的青睐。因其学习简单,攻击力强,适合排兵布阵,尤其适合密集方阵。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同时期其他军事著作的证实。比如戚继光在姬晓的新书里说:"始于杨一生的长枪之法,名为梨花,天下咸...盖莎的扁担和马父母的枪各有利弊...梨花枪二十年来天下无敌。相信它!"一篇题为《训练实战纪律,杂集,长枪解》的文章也说:"它有10英尺,78英尺长,带着一把锋利的剑...当初用来杀南方的日本人,都是因为这个。"

根据戚继光对长枪的看法和鸳鸯阵的画面可以看出,戚家军的鸳鸯阵其实是一个比较灵巧的小型超长枪方阵。阵的第一排是用来防止敌人近身的,第二排是持5米长枪的战狼手,第三、四排是持6米长枪的长枪手,最后是用于反突击、侧翼保护等任务的钯镗手。鸳鸯阵第一排的剑士类似于西班牙方阵前排带剑的火枪手,而长炮手后面的钯镗手则让人联想到瑞士方阵中有同样任务的戟手。鸳鸯阵按队、旗、局、师、总部、营组合成大方阵时,其作战模式类似于当代欧洲的方阵战术。

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明,无论东方西方,超长枪方阵都是冷兵器时代所向披靡、不利的巅峰?吴昊似乎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兵书·卷六》说:"老公枪腰软,矮个子腰壮,所以用法也有相应的划分...杆子又长又软,虽然两个手腕阴阳互换,但可以帮助平滑臂力,这样就没有固执,真的做不出有根的头。所以拿和停的时候,枪头是抖的,戳是斜的。摇一摇戳一戳,他已经出去了,你不跨一步追,怎么戳?"

吴浩认为,如果枪超过一尺二尺(约3.8米),无论枪身用什么木头,都会因为自重而下垂变软。所以无论是沙家枪还是杨家枪,枪身都是软的。枪身偏软,一开始不利于阻挡,后来就很难精确控制枪头,尤其是枪头的摆动。当然,摇摆的枪头不利于准确命中目标,也影响了长枪的攻击效果。换句话说,超级长枪的刺杀效果其实不如短长枪。

很多人认为超长枪方阵是无敌的,因为它的正面有五层矛头。然而,在16和17世纪欧洲超级长枪方阵之间的战斗中,有一种战斗叫做"推矛"(pike的推动)现象。例如,1525年的帕维亚战役、1544年的切雷索勒战役和1600年的纽波特战役都发生在"推矛"。所谓"推矛"即双方长枪兵奋力向前时,都突破了对方长矛方阵的攻击,长矛相互交织,士兵们像踢足球一样挤在一起。此时,谁也不能用长矛攻击对方。在有人想到拔出匕首刺黑刀之前,战场会变得像巷战一样滑稽。"推矛"现象的反复出现也说明了超长枪方阵的正面杀伤力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强大无敌。

"推矛"这对阵列是有害的,但此时通常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实践正在发生"推矛"如保持队形并摆脱"推矛"状态也是现代战场康复俱乐部的重要训练课程。

另外,吴昊在书中说,全木质长柄比较重,可以达到十几公斤(每公斤六公斤左右)。由于长枪的臂极长,其自重力矩相当大,所以用这么重的长枪刺杀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据史料记载,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为了减轻士兵的负重,不得不将重装步兵的盾牌直径从1米缩小到60厘米,并取消了金属铠甲,让士兵使用更轻的皮甲和麻布铠甲。

吴迅还介绍了派克的其他几个流派,包括"时嘉枪"、"峨眉炮"、"马家枪"等等。这些教派使用的大部分长枪都在"九英尺七英寸"(约3.1米)在这个经验值上。吴昊认为,这是综合考虑重量、长度、重心、握持尺寸等因素后,最方便的尺寸。长枪的握把采用牛筋木、剑脊木等刚性较好的硬木,几乎不会弯曲。因为枪本身又硬又重,你可以利用手部动作做出娴熟的防守动作,可以灵活的控制枪根,使用各种换枪技巧,然后一步一步的杀。但因为需要高超的技术,所以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使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武训讨论的3.1米长枪长度与希腊重步兵伊菲克拉特斯长矛长度高度一致。这个长度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长柄武器的长度,可能作为标准长枪被称为3米长枪。在希腊和马其顿几百年的辉煌历史中,矛的长短是经过反复斗争和变化而辩证演变的。虽然很多人认为马其顿方阵取代了希腊方阵,马其顿长矛也取代了希腊长矛,但严谨的历史学家很少对此做出武断的结论。因为事实上,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很久,希腊方阵依然存在,并且创造了许多辉煌的胜利。回顾希腊方阵和马其顿方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把握标准矛和超级矛辩证关系的关键点。

标签: 方阵长枪长矛

更多文章

  • 古代货币为什么不用纸币而用铜钱(古代钱币不用铁铸造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纸币,货币,铜币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古代的钱大家一定很清楚,有的是碎银,有的是铜钱,只有纸币是很少的。毕竟纸币是那种金额很大的银票。那么古代为什么不选择纸币,而选择铜钱呢?显然,纸币的成本要低得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古代不使用纸币的原因早期不使用纸币的原因是没有使用纸币的意识,这和技术有关。古代先用天然贝壳做

  • 北宋名臣韩琦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韩琦一生?(北宋宰相韩琦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仁宗,宋神宗,太后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活了十年,辅佐了三朝皇帝,为军事民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对韩琦评价很高,说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可谓一国之臣。韩琦终于在香洲去世,享年68岁。韩琦的死震惊了朝野,连宋神宗都为他哀悼。韩琦将在《孤城》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次我简单介绍一下韩琦的生平。欢迎想了解的朋

  • 永遇乐京口顾北馆怀旧背景介绍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京口,辛弃疾,南宋

    《咏玉乐静口顾北亭怀古》是辛弃疾晚年写的一首词。当时是南宋中期。辛弃疾曾多次发表意见,想帮助朝廷,但没有得到重视。于是辛弃疾来到京口顾北亭,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首词。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而这首《永裕乐静寇顾北亭怀古》也表达了他的抗金思想,他对人民的同情,甚至揭露了南宋政权的腐败。没有

  • 古代有什么武器来惩罚昏君和奸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臣,皇帝,昏君

    有句老话说:"一个同伴就像一只老虎。在古代,政治往往太真实。皇帝要求大臣做事,无论对错,都是大臣独自承担,所以在外做事难免畏首畏尾。不仅要担心越权,还要担心会不会影响皇帝的心情。怎么能战战兢兢的完成任务?但是,如果一切都由皇帝来做,会不会更好呢?这就必须提到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熟悉的东西"方上剑"持剑如

  • 历史上真的有诸葛亮七擒孟获吗?(诸葛亮有没有七擒孟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丞相,蜀汉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蜀汉王朝的宰相诸葛亮和少数民族的首领孟获。诸葛亮用了一招,抓了孟获七次才放了他。孟获最后投降,之后再无谋反。但是,所有来自《三国演义》的故事,都要怀疑它是否真的发生在历史中"七擒孟获"这件事呢?也许真相会让你发笑。土司,古代西南地区世袭官职,

  • 韩国儒家书院申遗怎么回事?(韩国儒家学院申遗成功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国,书院,儒家

    说到"韩国申遗"很多人可能会气得哈哈大笑。韩国申遗五花八门,内容五花八门,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再加上各种媒体的宣传和片面之词,给不明真相的民众造成了误解。其实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真正的申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尴尬。这次的儒家学院申遗呢?最近韩国申请了一个儒学的教育机构"韩国学院"列入世界遗产名

  • 马王堆曾发现中国最早结核菌(马王堆曾发现最早结核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结核病,完好,肺结核

    最近,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很多人以为肺结核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迄今为止,结核病仍然是世界上传染病的头号杀手。据说肺结核一发现就存在。中国最早的结核病是在马王堆发现的,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辛追夫人的死与肺结核有关吗?大家一起分析学习吧!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肺结核的病原

  • 你说热血是什么意思?血腥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刘备,灵宝

    当关羽得知他和黄忠是蜀汉的五将军时,有点不高兴,认为黄忠不配和自己同列。其实不光关羽和黄忠在蜀中有矛盾,魏延和黄忠也有过小插曲。刘备攻打益州,黄忠自告奋勇应战,魏延却认为黄忠年纪太大,不能冲锋陷阵,因为两人差点打起来。下面将向您介绍习语"热血"和这个事件有关。让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今天的三国

  • 不打断黄忠水,围歼夏会取得定军山之战的胜利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马谡,王平,诸葛亮

    说起黄忠和夏,两位老将的交往还是不少的,但最熟悉的就是"定军山之战",战斗很大,但是也很惨烈,在外人看来,战争场面异常好看,但是结果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事情,也有人问,如果当时夏包围了黄忠,而不是打黄忠,他切断了黄忠的水源,那么夏最后能不能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这个提议是贯通动武的,但不可行

  • 君士坦丁堡为何被攻破(为什么君士坦丁堡那么重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君士坦丁堡,奥斯曼,穆罕默德

    奥斯曼军队另辟蹊径,把战舰拉上山,炮轰君士坦丁堡,同时发现一个疏漏,最终打下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进攻拜占庭王国。在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进攻下,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一座城市,即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野心勃勃的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舰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