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奥尔沙会战经过(奥尔沙战役)

奥尔沙会战经过(奥尔沙战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92 更新时间:2023/12/18 16:18:30

说起奥尔萨战役,1514年9月,立陶宛-波兰联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指挥下,为争夺基辅白俄罗斯的控制权,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俄军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战争的结局是立陶宛-波兰联军的胜利,莫斯科军总司令伊万被俘。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整个战斗。

第四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1507-1508年)

亚历山大·雅格沃死后,西吉斯蒙德一世前往克拉科夫。经过一个月的选举,他毫无意外地当选为国。1507年1月24日,他在韦维尔城堡加冕。加冕典礼后几天,西吉斯蒙德一世跑到参议院,把他大公国开战的提议放在了桌面上。

1507年,俄国的伊凡三世去世,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继位。当战争件送到他手中时,瓦西里被迫紧急召集军队来处理这场战争。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了试探性的小打小闹,谁也没占到便宜。就在西吉斯蒙德一世准备集结波兰军队的时候,他被一个消息震惊了,在一个大贵族格林斯基的操作下发生了立陶宛叛乱,形势紧急。

(迈克尔·格林斯基生于1460年~卒于1534年9月24日立陶宛大诺布尔。他曾在科尔特斯克战役中击败克里米亚汗国,在立陶宛迅速上升的政治地位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亚历山大·贾格隆死后,格林斯基被指控谋杀了他。格林斯基于1508年发动叛乱,武装反抗西吉斯蒙德一世的统治,叛乱失败后逃往莫斯科,在随后的战争中帮助后者攻占斯摩棱斯克。由于25岁的他不被信任,他计划投奔瓦西里三世。结果消息泄露出去,他被关在地牢里12年...在狱中,他皈依了东正教,瓦西里认为他认错的态度还可以,就放他出来,娶了他的侄女。但后来,他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被投入监狱,并于1534年9月24日在狱中饿死。

亚历山大统治末期,格林斯基曾在立陶宛占据重要职位,但他火箭般的升迁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一些资历较老的立陶宛贵族。双方暗中角力,互不相让,内斗一直持续到亚历山大去世。有趣的是,格林斯基支持西吉斯蒙德一世继位,但在西吉斯蒙德一世继位后,格林斯基的政敌设法让西吉斯蒙德一世不再信任他,西吉斯蒙德一世甚至剥夺了格林斯基的职位。

此时,西吉斯蒙德一世正忙着去克拉科夫参加泰晤士会议。格林斯基觉得有必要先发制人。他集结了2000多名士兵,直接包围了政敌的庄园。他把人带进去,命令手下在他的卧室里把政敌斩首,叛乱爆发了。然而,格林斯基不是傻瓜。他知道一旦西吉斯蒙德一世做出反应,他就会死去。于是他致信莫斯科大公国统治者瓦西里三世,希望能效忠于他。瓦西里非乐意接受格林斯基。从这里开始,叛乱的性质从立陶宛的内部事件变成了与莫斯科的战争。

6月至7月中旬,双方几乎都是试探性交战,没有出现数万兵力的大规模对抗。莫斯科军队试图围攻几个立陶宛要塞,但都失败了。奇怪的是,西吉斯蒙德一世和瓦西里有默契,不扩大战争规模。到了秋天,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领土没有任变化。但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五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1512-1522)

自从上次仓促休战后,西吉斯蒙德一世一直在计划下一步行动。他一方面要求瓦西里将格林斯基送回立陶宛受审。另一方面,他开始集结军队,准备下一场战争。果然,1512年底,瓦西里三世接受了格林斯基的建议,再次进攻立陶宛。应该说格林斯基的叛逃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为他长期在立陶宛担任要职,对立陶宛军政形势了如指掌。这次入侵由他主导,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斯摩棱斯克!

我们不得不佩服格林斯基的战略眼光。让我们打开地图。斯摩棱斯克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她属于四通八达的中间之地,是商旅贸易的必经之地。斯摩棱斯克位于莫桑比克和立陶宛边境,属于可攻可退可守的战略跳板,东距莫斯科市396公里。虽然现在立陶宛处于劣势,但理论上如果能以此地为支点,保存实力进行反击,是有可能收复失地的。

瓦西里三世发动数万军队封锁斯摩棱斯克的围城。激烈的攻城战持续了六个星期,斯摩棱斯克的立陶宛军队依靠坚固的城墙数次击退了莫斯科军队的进攻。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斯摩棱斯克可以坚持到西吉斯蒙德一世的援军到来,但是命运跟万涛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格林斯基从神圣罗马帝国带来了150多支实心铅弹枪,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他把炮兵带到附近的山头,猛烈轰击斯摩棱斯克城墙的薄弱点。

古城墙经不起轰击被轰出一个大缺口,附近的莫斯科军大放异彩,发起冲锋。即便如此,斯摩棱斯克的立陶宛守军拼死一战,卡在缺口里拼命抵抗,莫斯科军的进攻再次停止。格林斯基毫不犹豫地命令火炮越过城墙,向城内居民区开火,将包裹着铅的炽热弹头倾斜入城。斯摩棱斯克的市民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全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人们屏息凝神,市民惊慌失措。"-古代立陶宛编年史

1514年7月30日,残存的守军在当地居民和神职人员的压力下被迫开门投降,斯摩棱斯克落入莫斯科大公手中。斯摩棱斯克的易手对立陶宛来说是绝对的战略失败,是军事上无法弥补的沉重打击。这意味着,波兰联邦若想在未来发动反攻,必须进攻戒备森严的斯摩棱斯克市。如果莫斯科要发动进攻,以这座城市为支点会更加得心应手。格林斯基对瓦西里三世的贡献是巨大的。从此立陶宛很难翻身。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斯基认为自己是攻占斯摩棱斯克的最大功臣。他想让瓦西里封城给他,但是瓦西里根本不信任他,封给了别人。格林斯基非常愤怒。他威胁瓦西里转投西吉斯蒙德一世的阵营,瓦西里二话没说就把他扔进了地牢...

奥尔沙战役1514)

从第二次莫里战争到现在,立陶宛没有赢得一场胜利。随着斯摩棱斯克的迅速沦陷,西吉斯蒙德一世的营救计划也泡了。莫斯科军乘胜追击,接连攻占科尔切夫、大斯拉夫、多万纳等城镇,失败的阴影笼罩着许多人。

但西吉斯蒙德一世是一个深思熟虑、坚韧不拔的人。虽然斯摩棱斯克已经失守,但他手里还有筹码,那就是已经集结起来的强大军队。这支军队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但素质其实很强:16000名精锐的立陶宛骑兵,14000名从波兰赶来的轻重骑兵,3000名波兰步兵和炮兵,2500名来自波希米亚的志愿军,构成了这支约35000骑兵的军队。

瓦西里知道他的对手准备动真格的了,他不敢大意。45000名莫斯科军队小心翼翼地在奥尔萨镇附近扎营。9月8日上午,经过双方间谍的侦察和其他准备,奥尔萨战役打响了。莫斯科军队的指挥官是伊万·切利亚丁宁,一个来自罗斯的古代贵族后裔。波兰联军的指挥官是康斯坦丁·奥斯特罗日斯基(ConstantineOstrozhski),一位立陶宛大贵族,在1500年的维德罗萨战役中被击败并被俘。他把立陶宛的主力骑兵和波兰的重骑兵安排在战线中央,步兵在前面掩护进攻,波兰的轻骑兵在两翼,预备队和炮兵在后面。

1514年9月8日早晨,太阳刺破淡淡的晨雾,照在波兰重骑兵的银板盔甲上。伊凡下令首先进攻。在伊凡的亲自指挥下,莫斯科军的骑兵包抄两翼,试图包围对方军队。但是波兰联军早有准备,弓箭和骑兵配合防守,莫斯科军几次失败。伊万固执地继续组织军队攻击对方两翼,从而忽视了自己阵的防守,这是致命的疏漏。

君士坦丁抓住机会,立即命令波兰重骑兵和立陶宛轻骑兵从中心向莫斯科军主力发起冲锋。双方激战,立陶宛人一次次猛攻莫斯科军两翼。波兰重骑兵在步兵的掩护下发起了迅捷无比的冲锋。他们像钢铁洪流一样挤到莫斯科军队的前面,然后撤退并冲进去。莫斯科军队也爆发出了强大的斗志。他们拼命抵抗波兰骑兵的进攻。一组人受伤后,另一组人迅速顶上去。防线虽然遭受了猛烈的打击,但还没有崩溃。

这时,处于上风的立陶宛和波兰骑兵似乎抵挡不住打击,开始撤退。伊凡以为对手已经崩溃,于是喜出望外,命令所有预备部队都出去追捕“逃兵"。然而,波兰联军的骑兵仅过了几分钟就“撤退”了,君士坦丁看到莫斯科军冲出,立即命令盟军骑兵折返,从侧翼包抄敌人。这时,正在波兰联军侧翼作战的莫斯科骑兵,突然遭到埋伏在附近森林中的波兰炮兵的轰击。毫无准备的骑兵来不及躲避,无数固体弹丸在骑兵堆中被严重击碎,人和马的残肢夹杂着泥土洒向空。

此时,波兰联军的骑兵已经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所有骑兵对包围圈内的步兵发起了无情的攻击,炮兵也对莫斯科军的主力发起了覆盖射击。十几年的屈辱和仇恨在这里得到了释放。鞑靼人和立陶宛人射出遮天蔽日的箭,像冰雹一样下在莫斯科步兵身上。无数人中箭倒地,发出凄惨的叫声。来自克拉科夫的最精锐的波兰重骑兵举着红底白鹰旗来回冲锋。他们被撞死,被踩成肉酱,被枪刺,无数士兵被战刀、钉锤、斧头屠杀.....伊凡被这种反应愚弄了,他赶紧下令撤退。

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莫斯科军被康斯坦丁追击了五公里。因为波兰联军以骑兵为主力,莫斯科人怎么可能两条腿四条腿跑过去,所以很多人死在了对利托万人的追击中。立陶宛人对莫斯科人恨之入骨。只要被抓起来,如果是普通军人,基本上就没有出路了...莫斯科军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失败,前线精锐野战部队一度损失殆尽。近3万人死亡,包括伊万在内的数百名贵族和指挥官被活捉,3000名士兵被俘,300门大炮被缴获。......

君士坦丁乘胜追击,一举收复除斯摩棱斯克外的所有攻陷城市。此时波兰联军在奥尔萨战役后疲惫不堪,冬天即将来临,这给了瓦西里三世巩固斯摩棱斯克防御的时间。围城两个月,毫无进展,君士坦丁只好无奈撤退,但奥尔萨战役的影响并不打算巨大。莫斯科大公国虽然控制了斯摩棱斯克,但其野战部队损失惨重,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兵力反击。奥尔萨战役为波兰赢得了足够的国际威望,其直接影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在维也纳主动与西吉斯蒙德一世和谈,解散了反对波兰和立陶宛的联盟。

之后,立陶宛多次试图夺回斯摩棱斯克,但均告失败。1518年,莫斯科军队在波洛茨克再次被康斯坦丁击败,双方小规模冲突一直持续到1522年再次签订五年合同。但值得注意的是,瓦西里三世并没有将斯摩棱斯克归还给立陶宛,西吉斯蒙德一世甚至默许了这一事实。至此,第五次莫离大战落下帷幕。

第五次摩里战争疑点重重。奥尔萨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进攻对防守的开始,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的失守是一次非常惨重的战略失败。西吉斯蒙德我应该试着夺回它,但他没有那样做。战后,立陶宛不仅失去了一寸土地,还失去了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鉴于此,我认为莫斯科大公国还是打赢了第五次莫里战争。

标签: 立陶宛瓦西里莫斯科

更多文章

  • 爬金字塔为什么会死?(爬金字塔的最佳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彼得,埃及,金字塔

    说起埃及,相信很多人会马上想到金字塔。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金字塔是埃及自古以来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作为埃及法老的陵墓,里面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太多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它的神秘让无数人向往。关于它的传说尽人皆知,关于它的传闻也比比皆是。有一个最离奇的说法:据说爬金字塔的人都会莫名

  • 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那么喜欢宝玉和黛玉?真正原因是什么?(贾母喜欢黛玉为何不给宝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部著名的小说,叫《红楼梦》。说到《红楼梦》中的边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部杰作在当时的历史上非常有名。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古典小说。那么《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贾、史、王、薛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兴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腐朽落

  • 双喜临门是哪个城市(双喜临门是哪个城市的别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双喜临门,双喜,重庆

    最近很多人也在说这个双喜临门。我们都知道这个习语意味着有两件大事即将发生。这真的很好,但它仍然是一个谜,而且与城市有关。那么这个双喜临门指的是哪个城市呢?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双喜门是哪个城市?重庆。2.为什么双喜指的是重庆?庆祝婚礼,双喜临门就是反复庆祝,所以重庆是一个城市。3,双喜临门的意思

  • 定边之战原始力量和科技碰撞的火花(定边县是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云南,定边,川军

    说到明朝时期的定边之战很多人也都说了,是真的超级有意思的,为什么有意思,因为当时的大明朝还是原始力量啊,只有铁骑,而敌人已经有了火器,还有战象,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和什么样的结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定边之战是发生在明洪武二十一年的云南定边府,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沐英为总指

  • 是谁建议刘邦发动垓下之战此人助刘邦击败项羽(是谁让刘邦和项羽入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张亮,项羽

    垓下之战决定了刘邦和项羽的最终命运。在这场战役中,韩信是刘邦一方的主要指挥官,但张亮和陈平才是真正为垓下之战做出贡献的人。张亮和陈平建议刘邦一早就发动战略追击战。后来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给了韩信和彭越大片封地和赏赐,促使他们率军南下,包围项羽。如果没有张亮和陈平的建议,恐怕楚汉之争还会继续下去。为

  • 谁发明了风扇?最初的粉丝是什么样的?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扇子,折扇,中国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就是粉丝的由来。说起粉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实粉丝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实粉丝也代表了先进的中国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扇子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而且扇面上有很多雕刻和墨汁描述,所以有些扇子也很精致。今天我们来看看是谁发明了风扇。最初的粉丝是什么样的?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芒果,所以,意思

    今天是2020年6月5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果。大家经常会听到这个芒果的名字,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歌。所以有人要问了,这个芒果是什么意思?这个芒果为什么叫芒果?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一提。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耳朵里节气的意思不是字面就能理解的。字面意思边肖一直以为是这种

  • 陆游为什么用大材小用评价辛弃疾?大材小用典故介绍(陆游辛弃疾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辛弃疾,陆游,大材小用

    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两人惺惺相惜。陆游曾经觉得配不上辛弃疾,在一首诗里说辛弃疾大材小用。其实纵观辛弃疾的一生,他确实有些委屈。早年投身抗金事业,却频频遭到排挤打压,让人心寒。辛弃疾的志气和理想让陆游感到钦佩,两人也是短暂相遇后相识的。这次来说说大材小用背后的故事,以及辛弃疾的一生。让

  • 西德为什么退出研究坦克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意大利,大利,语意

    二战时期的一些装甲车已经推出。今天,边肖将改变你的胃口,介绍一辆冷战时期的坦克。该坦克是意大利的OF-40外贸主战坦克。这款坦克的来历可以说是非常有趣,不得不说意大利是德国的老字号。那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意大利的OF-40外贸主战坦克。一:OF-40主战坦克前言——德意合作"狮子"型主战坦克计划1.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为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不放火箭)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草船借箭,火箭

    说起三国时期那场著名的战役,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当时这一仗还是很过瘾的。确实很有意思,但是后来有人问了。以曹操当时的智慧枪毙诸葛亮也不为过。那当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呢?其实问题很简单。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边肖要告诉你这个草船借箭的真实性。这个草船借箭是真的,但不叫草船借箭。而是叫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