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丁戊奇荒真的饿死了一千万人吗(丁戊奇荒简介)

丁戊奇荒真的饿死了一千万人吗(丁戊奇荒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63 更新时间:2024/1/8 8:03:52

说到丁武饥荒,不知道大家对这段历史有没有了解。历史上一次非著名的饥荒发生在1875年到1878年之间。这次饥荒波及范围非常广,包括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受灾人口达两亿,占整个清朝人口的一半。当时的北方九省景象一片荒凉,白骨露于野,千

里无鸡鸣。据史料记载,饿死的不下1000万人,另有1300万人死于瘟疫。

1.饥荒始于干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丁戊奇的饥荒早在两年前(1875年,元年)就开始了。

今年北方多个省份遭遇干旱,持续近一年。由于没有电力灌溉设施,人们只能听天由命。

老百姓家里储存的粮食最多只够吃几个月,灾区人民很无奈。他们只能祈求明年春天的怜悯早雨。

谁知光绪二年(1876年),老天依旧无情,旱情继续加重,受灾范围不可避免地四周扩大,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蔓延到东北、西北和苏皖地区,神州大地万里之遥。

连年干旱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干旱和蝗灾往往结伴而行,使灾情雪上加霜。

蝗虫不知从哪里迅速聚集,遮天蔽日,四面八方杀戮,到处几乎无人。

上帝似乎真诚地想要毁灭整个世界。干旱过后,华北许多地方又发生了洪水。北方大清河、滹沱河、朱龙河、漳河、渭河同时决口,河水泛滥,淹没良田数千亩,63个县遭受洪灾。

2.瘟疫相伴而生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似乎是一种自然规律。

经过多年的干旱,许多地方发生了洪水,洪水导致了瘟疫的流行。据历史记载,仅在河南,就有90%以上的人感染了这种疾病。河南省差不多十个人生病,九个人生病。陕西省灾后,有疫,路相向。山西省十分之二十三的人死于疫情"。

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疫情根本无法控制,可怜的灾民只能自生自灭。

3.饥荒导致同类相食

连年饥荒,百姓无粮维持温饱,只能吃草根树皮,树木成片。

有的地方情况稍好,人们“取鹅卵石碾成粉,和面为食”,后来粮食告罄,只能还是“挖观音白泥充饥”。

当所有的树皮都剥光了,观音土都吃光了,连草根都看不见了,人们就开始抢大户,吃大户;当大家庭也吃干粮的时候,人性为了生存而消失,兽性开始出现,表现为吃人,交换孩子做饭充饥。没有孩子可以交换怎么办?杀掉路上的行人,拼命的杀。山西一代,大家一起出门,怕成为别人的菜。

但是,食人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人还是有人性的。他们不会攻击自己的同类,也不会甘心饿死。他们只能跌跌撞撞地逃到其他地方。

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死胡同,因为受灾面积太大,要么死在家里,要么死在逃跑的路上。

4.天灾伴随着人祸

平心而论,面对灾荒,清政府不仅没有隐瞒灾情,还积极应对,对饥民实施各种形式的救济。

据清朝的记载,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五年的三年间,清朝平均每年拨给灾区17万石大米和50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减灾。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清政府是饥荒的制造者,一切灾难都不是偶然的,天灾往往来自人祸。

首先,官僚腐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他们挪用朝廷的资金兴修水利,以至于灾难来临时,河道年久失修,无能为力,只能任由洪水泛滥,加重人民的灾难。

其次,清朝很多地方的官员为了经济利益,强迫、默许、纵容百姓种植鸦片。在灾情严重的关中和西北地区,很多人种植鸦片,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粮食大幅减产。面对饥荒,官仓无粮可用,百姓连过夜的粮食都没有,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饥荒。

此外,由于制度的缺陷,法院发放的赈粮不能足额发放到灾民手中。大量救灾资金被贪污挪用,救灾粮食被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加剧了饥荒的蔓延。

更让人气愤的是,饥荒蔓延之时,清政府在救灾的同时,加紧了对百姓的盘剥和勒索。

饥饿无处不在的时候,朝廷征用的粮食增多,大量能救命的粮食就成了统治者餐桌上的酒。

而且饥荒蔓延的时候,国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但是为了清朝的稳定,国库里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动,必须留下足够清官和军队吃五年的粮食。在这方面,历代统治者是一脉相承的。隋朝发生了一场大饥荒,到处都是饥饿的人,人民起来推翻了暴君的统治。当人们打开官仓的时候,发现里面堆积了太多的粮食,很多都被侵蚀了。

总之,这次大灾难波及的县多达955个,受灾人口近2亿,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超过1000万人。

标签: 饥荒粮食干旱

更多文章

  • 刘备携民渡江是在演戏吗?为什么刘备不愿放弃这十万百姓?(刘备携民渡江为什么跑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诸葛亮,荆州

    曹操南下,准备接管荆州。而刘备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等他意识到的时候,曹操正要取之。刘备吓得四处逃窜,但是城里的人都希望刘备和他们一起离开。但是人民加起来也就十几万人。如果一起带走,肯定会影响距离,很有可能被曹操追到。而且刘备为了逃跑,连老婆孩子都舍不得放弃。这些人互不认识为什么要帮他?但刘备最终还是决

  • 为什么孙武空排名最后?七圣中谁最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武,大鹏,大圣

    西游记里提到孙武空在花果山的时候,有六个结拜兄弟,但是这个故事后来就不详细解释了。孙武空的六兄弟分别是牛、焦魔王、彭魔王、狮驼王、孙悟空、于。不难看出,孙武空早年的这些兄弟中,有一部分成为了他取经路上的对手,其中牛、彭大人、狮驼王应该算是耳熟能详的人物了。孙武空自称齐天大圣后,这六位也给自己起了个大

  • 志愿军选拔有多严格?万人报名仅仅万人入选(报名志愿军的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参军,志愿军,报名

    朝鲜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最特殊的战争,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唤醒了我国沉睡已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战争爆发以来,后方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最直接的就是报名参加。但是,加入志愿军并不容易,因为被淘汰的人会抱怨:"比挑女婿还严格"抗美援朝志愿军采取的是分批作战的模式,即不同部队分批进入战场

  • 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影响是什么(司马谈与司马迁的遗言对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司马,黄老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司马迁和司马谈的故事。很多人都想知道司马迁这么厉害,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又树立了怎样的榜样呢?还有这个司马谈对这个司马迁有什么影响?据说这个司马谈生前对这个司马迁做了很多嘱托,那么这个嘱托包含了什么呢?我们一起继续分析吧!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嘱托,其实是继承他的遗愿,完成《史记》的写作。司

  • 诺贝尔留下了多少遗产(诺贝尔一共留下多少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诺贝尔,诺贝尔奖,领域

    当今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在一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就一定会在你的领域获得一些荣誉。在其他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奖项是普利策新闻奖,该奖项将颁发给在新闻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电影界有奥斯卡金像奖,金鸡奖,百花奖等等,种类很多。同样,如果你在科学领域有突出贡献,也会有诺贝尔奖(诺贝尔不会包括数学)

  • 肝肠寸断是怎么来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肝肠寸断真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晋,东吴,这个

    很多时候,我们只会用心碎这个词来形容。毕竟字面意思太血腥太残忍,想都不敢想。然而,基本上中国的每一个习语都有一个故事起源,可以用四个简短的词来概括。那么,这个看似恐怖的习语背后有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比喻伤心到极点,习语里有一个词叫断肠,这个词一定不能误用,如果你用它来形容别人断肠,

  • 曹操为什么不让士兵在长坂坡杀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刘备,长坂坡

    赵云的辉煌战绩在"长坂坡"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时,赵云怀里抱着阿逗。有了和曹军作战,他还能"七进七出",可以形容赵云天地无双。不过赵云的战绩也不完全是他的功劳。还有一个人也在帮忙。那就是曹操。曹操曾下令,绝不允许士兵杀害赵云。他想活下去。那曹操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仅仅是因为曹操爱惜人才吗?赵云

  • 燃灯道人的坐骑是什么(燃灯道人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坐骑,黑虎,大鹏

    说到秘烧道士,众所周知,他在《封神演义》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边肖到现在都分不清好坏,所以我今天不关心这个。今天再来说说秘烧道士的其他问题,比如这个坐骑。有人问,这个秘烧道士的坐骑是什么?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其实看道人的坐骑燃灯还挺有意思的。有不止一个挂载。前前后后其实有两个坐骑。据说一个是"梅花鹿

  • 刘关张义结金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关张结义后互杀一家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刘备,三国演义

    说到刘贯和张仪在金兰结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毕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之结的事已经深深的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但这个故事虽然很感人,但历史上真的有刘贯和张桃园三誓这回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三国演义》开头说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刘备的思想觉悟很高。他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被毁,就想干

  • 为什么曹操对刘备的评价这么高?刘备的军事能力真的很强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曹操,汝南

    三国是分裂的,但在这三国中,我们的目光似乎更关注曹操和刘备。至于孙权,就很少说了,曹操应该是三国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对刘备的评价很高。小说里刘备的国家是哭的,历史上刘备的国家是自己演的。如果说曹操的军事能力,那就没必要讨论了。"伟大杰出的战略家"。即使是宿敌刘备和孙权,说起曹操用兵,也要毕恭毕敬"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