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脑海中自然首先想到诸葛亮,有人会第二个想到姜维。姜维原本是魏国大将,后来被调到蜀国,成了诸葛亮的弟子。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了诸葛亮未竟的北伐事业。虽然两人的北伐最终都被告知失败,但过程绝对不同。那么,姜维北伐和诸葛亮
北伐有什么区别和差距呢?
三国共存几十年,主要是曹魏与蜀汉、吴栋的南征北伐,可以说是几乎不间断的。说到蜀汉和吴栋的北伐,最著名的人是诸葛亮、鲁迅和姜维。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一生五次亲自主持北伐,影响很大,但得不偿失,最终死在了北伐的路上。鲁迅一生至少四次亲自主持北伐,无一败绩,闪耀三国,而姜维一生九次亲自主持北伐,最终将蜀汉送上了不归路,于是蜀汉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国家。
说到蜀汉北伐,喜欢三国的人一般会把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相提并论。一般认为,姜维北伐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精髓,与诸葛亮的北伐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读了《三国志》和《蜀汉史》,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坚持北伐和姜维坚持北伐是有本质区别的。可以说,姜维北伐完全违背了诸葛亮北伐的目的,违背了诸葛亮北伐的精神。笔者认为,诸葛亮北伐与姜维北伐至少有五点本质区别。
首先,诸葛亮北伐显示了蜀汉的实力,而姜维北伐以扩大个人影响力为己任。蜀汉是三国中国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后失荆州,然后刘备发动夷陵战役,火烧七百里,被吴栋彻底打败。刘备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于是蜀汉从汉中战役的辉煌跌落到谷底。此时的蜀汉已经被忽视,三国鼎立被认为是流于形式,没有被曹魏重视。蜀汉的生存空被日益压缩。诸葛亮上任后看到了这一点。一方面,他采取了与吴栋联盟共同抗击曹魏的策略,并与吴栋共同制定了北伐战略。公元228年,他突然发动北伐,让曹魏震惊了一阵子,让曹魏政权不认为蜀汉有北伐的能力。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虽然最终失败,但还是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使得吴栋不敢小觑,凸显了蜀汉依然强大的国家形象,分担了吴栋面对曹魏的压力,稳固了两国联盟,在联盟中处于平等地位,使得曹魏不敢小觑蜀汉,不敢冒险南下,从而进一步稳固了蜀汉的政权。另一方面,姜维的北伐是自私的。姜维因为北伐被提拔为将军,就是姜维想通过北伐扩大个人影响力的明证,而没有考虑北伐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姜维的北伐从一开始就是在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下,扩大个人影响力是他的责任。
第二,诸葛亮北伐有限,姜维北伐露了家底。大家有没有发现,诸葛亮五次北伐,虽然胜少败多,但是损失还是巨大的,损失也不是很大,在蜀汉政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因为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怎么动武,往往一有机会就率领数万大军作战,但是没有机会立刻撤退,也从来没有继续打下去过。很明显,诸葛亮的北伐是有限的,只着眼于扩大影响,震慑曹魏。因为诸葛亮知道蜀汉的真正实力并不强,但却不能暴露出来。现实与现实的结合,让曹魏捉摸不透。军政能力不弱于诸葛亮的司马懿被诸葛亮压制,不敢贸然出兵。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事实上,如果司马懿真的出去打仗,在蜀汉的实力面前确实不堪一击,但是诸葛亮有能力压制司马懿的军队,不敢出去,所以蜀汉政权继续存在。尤其是诸葛亮通过北伐稳固了汉中边境,汉中百姓有了归属感,汉中经济发展迅速,汉中人口也得到充实。而姜维的九次北伐,几乎动用了蜀汉能够动用的力量,可以说是举国之力。这样的北伐实际上并没有留下落后的道路。所以,虽然姜维北伐一开始有一定的战果,但后来被曹魏识破,蜀汉已经是黔驴技穷,蜀汉的力量也就那么多了。于是,公元263年,姜维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
第三,诸葛亮北伐其实是以练兵为主,而姜维北伐是浪费人和钱。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在和平时期的必要行动,因为一个政权如果在和平时期没有远见卓识,就离灭亡不远了。刘备死后,蜀汉经历了几年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有诸葛亮的南方少数民族,但也只是局部的、有限的,整个军队几乎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三国打仗的时候,和平是暂时的,战争随时会爆发。因此,训练军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如何练兵必须通过实战来进行,北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诸葛亮有限北伐,练兵成效显著。一方面,诸葛亮时期,曹魏不敢轻易南下。另一方面,在诸葛亮之后,公元244年,曹魏将军曹爽率领几十万军队南下蜀汉,被费祎打败。这次胜利应该是诸葛亮之后蜀汉最辉煌的胜利,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这也充分说明诸葛亮通过北伐达到了练兵的效果。蒋琬、费祎时期反对姜维北伐。所以姜维最初的北伐是有限的,用的兵力只有12万。但在费祎之后,姜维举兵北伐,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步伐,因为姜维北伐是浪费民财,不计后果,导致民怨沸腾,尤其是姜维感受到黄皓政府的混乱之后,没有想办法管理内政。事实上,蜀汉被分裂了,姜维的北伐被孤立了。无论是黄浩这样的流氓大臣,还是忠于国家的诸葛瞻、廖化,都反对姜维北伐。因此,姜维后来的北伐使蜀汉走进了死胡同。即使邓艾走私不成功,蜀汉也会内部瓦解。
第四,诸葛亮北伐与吴栋是连为一体的,姜维北伐一意孤行。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与东吴北伐的整体行动中的一环,是国家意志对两国联盟整体战略的贯彻。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和东吴的北伐往往是相互呼应,有章可循,同时进退自如。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所有的北伐,无论是胜是败,损失都不大。
但是姜维的北伐和诸葛亮的北伐有明显的不同。此时东吴的孙权年纪大了,死的比较晚,鲁迅站在一边,直到悲愤而死,进入了衰弱期。两国结盟其实是名义上的,所以如何自保应该是这个时期最大的国策。所以,如何发展国力,应该是蜀汉最基本的国策,在蒋琬和费祎执政时期就实现了,但是姜维坚持北伐。违背国家意志,还单枪匹马,吴栋没有回应,给了曹魏时间和精力去聚集力量对付姜维的北伐,这也是姜维北伐惨败,最终导致蜀汉死亡的根本原因。
第五,诸葛亮的北伐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姜维的北伐已经让百姓疲惫不堪。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初定。虽然进入了曹操时期,但曹魏更替汉朝仍然成为了全世界讨论的话题。所以诸葛亮北伐高举"乞贼兴汉"诸葛亮北伐的旗帜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这也是北梁等地陆续加入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但姜维时期,天下归汉已久,曹魏统治的北方包括西域进入稳定期。特别是人民开始向往和平,希望世界统一。所以姜维北伐没有民意支持,人民不愿意为战争牺牲。这样一来,姜维的北伐就没有了民意的支持,而没有了民意的支持,姜维在曹魏和蜀汉的北伐就陷入了不义之地,注定要失败。
所以,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有很大的历史影响,一直被赞如潮,而姜维北伐却毫无影响,不承认姜维北伐?根本原因是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诸葛亮北伐让蜀汉政权继续存在而姜维北伐最终导致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