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为何忽略了比利时方向?这背后暗藏了什么玄机?(马奇诺防线为什么遗漏比利时)

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为何忽略了比利时方向?这背后暗藏了什么玄机?(马奇诺防线为什么遗漏比利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3/12/22 2:37:33

自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连接世界各地的全球秩序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英国凭借其先进的工业实力和海上霸权,成为了能够影响全球事务的主导力量,被称为"英国管治"。但随着1871年普鲁士统一到德国土地上,欧洲的力量平衡被打破,德国抓住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机遇迅速崛起,英国的世界霸权发出了越来越强的挑战。

1914年前,德国在工业产值上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并在一战和二战中与英国并肩作战。如果说德国是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头号敌人,那么法国可以称得上是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盟友。20世纪上半叶,在美、德、日、苏相继崛起的时候,法国和英国一样,处于漫长的衰落期。二战期间,法国是整个盟军阵营中唯一遭遇国破家亡厄运的大国,这不仅引起了人们对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的印象,甚至使其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成为笑柄。

关于二战初期的法德战局,有很多评论。有人认为法国战败是因为德国装甲部队出人意料地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有人认为坦克的集中使用是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重要因素,法军分散部署坦克削弱了防御硬度;还有人评论军队的管理水平,认为法军士气低落,政策混乱,不堪一击。这些观点关注的领域不同,但都集中在马奇诺防线的部署上,认为法国实施了这样一个"愚蠢"计划,从而导致战后迅速陷入劣势。

很奇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根据"施里芬计划"行动中的德军并没有把主力放在法德边境,而是部署在北面的比利时方向,而且一战后德军总参谋部对法作战的概念仍然是基于"施里芬计划"作为主要蓝图,连英法军方都准确判断德军会故技重施,从比利时进军。既然如此,法国为什么不吸取一战的教训?上世纪30年代,比利时多次呼吁法军加强边境要塞的防御工事,为选择视而不见?

法国对比利时的方向"选择性失明"一方面源于比利时政坛多股势力相互牵制、政策多变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是宏观战略层面的考量。由于地理位置,法国和德国自然成为欧洲大陆中心的地理竞争对手。中世纪后期以来,特别是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国逐渐从封建领主制走向君主制,影响力持续上升。但由于法国的陆海两大战略属性,法国必须确保在英法持续对抗的背景下,中欧的德意志地区保持分裂,以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神圣罗马帝国后期,逐渐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拿破仑战争期间,神罗皇帝被迫取消皇帝名,德意志地区随即成为法、奥、俄之间的缓冲国。但此后,法国在人口、工业增长率和军队改革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德意志各州,法国军队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就是明证。也是在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军队开始重拾太阳路易十四的传统,逐步加强以战略防御为主的堡垒工事。

然而,自从普法战争中的色当战役中法军被蒲军击败后,法国自然不敢再与德国单独作战。恰在此时,出于对德国和威廉二世外交政策的担忧,英、俄等国已被法国拉入反德阵营。然而,即便如此,法国也未必能把英国拉入对德战争,分担自己的战场压力。更重要的是,法国在一战初期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原本根据德国"施里芬计划"德军不得不经由比利时进攻巴黎,践踏了中立原则,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招致巨大的国际压力。但是,如果法国主动进攻法德边境,一切都迎刃而解,但是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建造堡垒的法国怎么可能主动进攻呢?

出乎德国人意料的是,法国在一战初期确实占据了主动,他们抑制不住收复尔萨斯和洛林的欲望,发动了"17号计划"直奔法德边境。法德边境德国一侧的工事也非密集,尤其是机枪等新式武器的使用,让法军付出了大量无谓的伤亡才猛然醒悟。幸运的是,德国人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为了绕过法国的防御工事,他们选择了跟随"施里芬计划"他推进战争,攻占了比利时等低洼国家。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三个地势较低的国家,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争夺西班牙归属权)以来,一直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成为英国维护本土安全的欧洲桥头堡。德国的行为无疑将英国推向了法国一边。

随着英国的参战,特别是美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对德宣战后,以德国为首的盟军阵营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这是一场灾难性的胜利。虽然法国成功地吸引了足够多的国家来分担法军在战场上的压力,但工业重心所在的东北地区却饱受战争摧残,伤痕累累。法国军政精英经过深刻反思后认为,如果未来法德战火重燃,不仅要避免单独与德国对抗,重新建立反德联盟,而且要尽一切努力把战场放在境外,充分发挥防御优势。

既然要保证法国工业区的安全,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就必须主动出击,但同时法军决策层认为,未来的战争仍将以防御为主,势必形成以防御为核心的作战方案。这两者是相互冲突的。更重要的是,战后英国也遭受了灾难性的胜利。英国人民普遍厌战,他们呼吁放弃在欧洲的责任,重新追求光荣的孤立。此外,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过于苛刻,英国认为有必要警惕法国新拿破仑帝国的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拉拢英国这个盟友,继续共同对抗德国,并不容易。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符合上述要求的战略态势。

法国在法德边境部署了马其诺防线,却像往常一样忽略了比利时方向,诱使德军日后重施里芬计划。德军一旦执行施里芬计划,势必再次向低洼国家派兵,从而威胁英国。为此,英国不得不在比利时与法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这样,法国不仅把英国拖回了反德联盟的行列,还把战争的主战场定在了比利时,兼顾了攻防要求。换句话说,比利时既是法国对英国的诱饵,也是法国对德国的指定战场。

马奇诺防线的存在是法国对德国的战略挤压,需要德国在两个方向做出选择。是选择绕过马奇诺防线践踏低洼国家惹恼英国,还是放弃西线转而东线对抗苏联。在法国看来,无论德国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法国都将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法军的计划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法军南面的马奇诺防线和北面的比利时方向的交界处,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有一个军事防御比较脆弱的缺口,就是阿登山脉。

阿登山脉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覆盖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部分地区,以及法国的默兹河谷。这里崎岖难行,非常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且缺乏铁路系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即使德军被插入阿登森林,他们也会遇到默兹河的天然屏障,而法军则准备在这里袖手旁观。换句话说,法国在战前就非常清楚德军装甲车穿越阿登森林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设置陷阱,等待德军进入口袋阵。

在法军看来,德军一旦到达默兹河,势必要等到炮兵、辎重和步兵作战单位集结完毕,才能发起强渡行动。因此,英法将有五到六天的时间从巴黎(西)、比利时(北)和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南)进攻德军。此时德军背靠默兹河,进退两难,必将全军覆没。

当然,二战西线战争爆发后,德军确实是按照法国的剧本来的,甚至当法国高层得知德军真的是从阿登山脉推进的时候,都欣喜若狂。许多军官认为大局已定,德军注定要被打败。但随后形势急转直下,德军并没有像法国最初设想的那样在渡河前重新组织兵力。而是装甲部队在工兵(建造浮桥)和空陆军(弥补火炮不足)的支援下迅速越过法军多层防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英法联军的分割和包围。此后,盟军在指挥混乱、后勤不足的情况下,被德军从东西两面碾压。虽然敦刻尔克撤退,逃脱了很多有生力量,但欧洲大陆还是交给了德国。

综上所述,二战前,法国在法德边境构筑了马其诺防线,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在法比边境的堡垒建设,希望将未来战争的战场设在比利时,从战略上引诱英国加入德军战线。即使阿登高地是法国整个防线军事部署中最脆弱的部分,但有了一战的经验,仍然被认为是歼灭德军的陷阱。但在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的巧妙设计下,德军充分发挥了机动优势,巧妙地突破了盟军的层层防线,导致法军"一步不慎,满盘皆输"严重的后果。

俗话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凭借自己的战争经验,法国忽视了德国战术和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整个防御计划的破坏,马其诺防线成为笑柄。

标签: 法国法军英国

更多文章

  • 古代女性是怎么打扮的?为什么衣服越穿越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当时,朝代

    我们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历史悠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其实每个朝代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以当时的明朝为例,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朝代,明朝出现了很多严格的制度。其实这些都和当时的皇帝朱元璋有关。因为朱元璋出生在当时非常

  • 美国当年为什么会放钱学森回国(美国为什么放钱学森回国)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钱学森,美国,中国

    说起钱学森对中国的贡献,真的是可想而知。没有人能取代他。其实钱学森出国留学,他去的是美国。于是有人要问了,当时美国为什么让钱学森回国?这里有什么故事?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别天真了。钱学森差点死在美国。美国怎么可能轻易让钱学森回国?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科技和军事封锁,钱学森冲破种种阻碍才回到

  •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司马师才是位狠角色(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陵,司马懿,没有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魏的命运,也让司马嘉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其实关于高平陵之变还有一个争议,就是策划高平陵之变的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也许很多人把司马懿视为最有心机的一个,但其实他的长子司马师才是最狠的角色。司马师是曹魏新一代血脉最杰出的代表。关键是司马师完全继承了司马懿隐藏的特点,而且比司马懿更恶

  • 元朝名将王保保其一生对元朝有哪些贡献呢?(王保保算名将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王宝,元朝,当时

    元末明初,新旧政权交替。都说乱世出英雄,果然明朝有很多名人,包括徐达、常遇春,他们为元朝的覆灭和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么有名的明星怎么会没有对手呢?当时,元朝有一个当代著名的明星,那就是王宝宝。如果没有这个人,恐怕元朝早就灭亡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元朝将军王宝宝,他一生为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元

  • 历史上的妲己很坏吗?妲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中的妲己真的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纣王,商朝,一个

    说起苏妲己·边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苏妲己是一位古代美女。在那个时候,苏妲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在那个时候,苏妲己也是一个很多人羡慕的人。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苏妲己被很多人黑了。至于被黑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那么,历史上的苏妲己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看看今天的苏妲己在历史上是一

  • 历史上在包拯死了之后展昭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展昭包拯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包拯,江湖人,包青天

    说起包青天·包拯,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个人。这个人跟电视剧里的一模一样。镜高无私,但我们看包拯的时候不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包拯的护卫,那就是展昭。大家都知道包拯死了。那么包拯死后,展览护卫去了哪里?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揭秘吧!说起包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额头上的月亮,脸上的黑炭。93版包青天的电视

  • 古人为何会选择吞金自杀的方式(古人为什么要选择吞金自尽)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吞金,自杀,古人

    说到古代的求死方式,其实有很多。比如下毒,上吊等。都是自杀的快捷方式。但是,在古代,人们竟然选择吞金自杀。吞金不是很快的死法,吞的时候会很痛。那么为什么古人会选择吞金自杀的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吞金为什么会死?众所周知,黄金这种单质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为什么古人会吞金自杀?其实明代的药师

  • 二战时期苏联死伤惨重苏联是如何解决兵员数量问题的?(二战苏联士兵死亡人数)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联,维也纳,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类的一大污点。这场战争让全世界陷入战争,尤其是当时的苏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最大,与德国的战争也是最大最惨烈的。1941年后,原本和平的苏联和德国在希特勒不断扩张的侵略心态中爆发,德军开始进攻苏联。一时没反应过来的苏联被德国人打败了。德国只用3000多辆坦克和

  • 厨房建在哪里?如何让威尼斯商人成为新的海上商业霸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奥斯曼,奥斯曼帝国,战舰

    说起人类历史上的海战,最辉煌的时候其实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是把时间往前拉到更遥远的时间。当时许多海战已经影响了东西方的历史走向。然而,这些历史背后的故事却因为年代久远而不太为人所知。中国作为传统的陆地强国,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称道的水战。但在欧洲,水战本身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欧洲几乎每一次重

  • 非洲岛屿上发现中国明代墓葬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年前非洲会有明朝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郑和,非洲

    众所周知,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痕迹遍布全球。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有些痕迹被永远抹去了,但仍有一些地方依然带着中国的色彩。中国在古代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这些强大的王朝甚至把战斗机传到了非洲和欧洲。因为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每个朝代的发展也不一样。有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