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战德国首次大规模撤退是哪一场战役(二战德国撤退)

二战德国首次大规模撤退是哪一场战役(二战德国撤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08 更新时间:2023/12/29 9:52:00

1941年,莫斯科会战前夕,整个苏德战局对南下的德国集团军群非有利,不仅夺取了大量苏联领土,而且消灭了当时苏联最强大的重病集团——西南方面军数十万人,消除了对中央集团军群侧翼的最大威胁。更有利的是,克里米亚、顿巴斯、哈尔科夫,甚至高加索地

区的道路,在恩德斯泰德面前,几乎畅通无阻。这是在德国军队中进行的。台风行动"与此同时,南方集团军群的百万大军也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它经历了战后的第一次失败。

1.那么,德国元首为什么热衷于这些领域呢?

实际上,在"巴巴罗萨计划"在中国,乌克兰高加索是德国元首最看重的地方,甚至远高于他心目中的列宁格勒或莫斯科。正因如此,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摩棱斯克后,拨开人群,坚持分兵进行基辅战役,打开了通往该地区的道路。

首先,在德国元首《我的奋斗》一书中,阐述了进攻苏联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乌克兰,占苏联总产量的68%,铝的60%,钢的58%。哈尔科夫工业区的重机化工重要基地是他的梦想。

其次,罗马尼亚的油田为德国提供了近90%的燃料,这是维持德国进攻的基础。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空陆军依托克里米亚的军事基地进行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令德国元首寝食难安。尽快消除克里米亚的隐患刻不容缓。

当然,长期在苏联高加索地区刺探石油的德国元首,深知石油对德国人和苏联的重要性。一旦攻占该地区,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军事基地,还可以切断苏联的石油供应。"卡住了"苏联脖子,加快战争进程。可谓"一石二鸟"。

与此同时,由于高加索的攻占,一直左右摇摆、犹豫不决的土耳其不仅看到了德军的实力,而且在"墙倒众人推"的帮助下,甚至加入了反对苏联的战争。更难得的是,德军可以从另一个方进入中东,威胁印度或者南下进攻北非。

于是,基辅战役后,李恩德斯泰德的百万大军开始进攻哈尔科夫和顿巴斯。从列宁格勒调来的曼斯坦因进攻克里米亚。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上述地区相继沦陷,德军前锋直指高加索"喉咙"罗斯托夫。

2.但是在这里,德国人遭受了第一次惨败。

1941年11月初,莫斯科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伦德斯泰特指挥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一路追击苏军,已经赶到通往高加索的主要咽喉罗斯托夫。苏南军只剩下20万败兵,被重新分配给铁木申科,建立了新的防线。

参见"油库"不确定,从苏军指挥官到铁木申科都急了,从预备役和其他战区紧急抽调了3个集团军加强这一带的防御。此时从战场形势来看,对德军非常有利,但伦德斯泰特不这么认为,甚至提出暂停对罗斯托夫的进攻。为什么?

第一,德军虽然攻占了顿巴斯和哈尔科夫,但显然是在苏联的指挥下。焦土"并坚决执行。就在秋天之前,所有的工厂和设备要么被疏散,要么被炸毁。LeendersTed最初利用其工业设施为坦克和火炮提供维护的想法完全破灭了。

第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有几百万人,但只有第1装甲军的三个坦克师,而且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损失很大。此外,由于突击过度,该军与相邻的第17军的距离大大拉大,造成孤军奋战的局面,极易被苏联穿插分割,进攻必须中止。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战线延长,冬季到来,各种物资无法供应,导致装甲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只能依靠偷来的车厢运送物资。在Lundstedt看来,继续进攻会带来严重后果,拟在明年春天发起新的攻势,稳操胜券。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陆军总参谋部和德国元首的拒绝,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对罗斯托夫发起进攻。虽然一度占领该城,但铁木申科的反击军对来自西北和南方的德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感觉不妙的李恩德斯泰德立即下令部队撤退,但德国元首强烈反对。

受不了"瞎指挥"Leendersted,与"因病休假"理由进行抵制,但得到了德国元首的批准并被撤职。由此,他成为第一个被免职的集团军军长。然而,这一举动仍然无法阻止苏军的反击。他们不仅收复了已被占领9天的罗斯托夫,还迫使德军后撤80公里。

作为战后德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溃败,德国元首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即使知道自己不具备进攻的条件,也顽固地下令进攻。也就是从此以后,它的"瞎指挥"难怪旁观的古德里安也评论说:"我们的灾难始于罗斯托夫。。

标签: 苏联德国军群

更多文章

  • 水门桥战役七连全部牺牲了吗(水门桥七连连长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津湖,祁连,门桥

    最近很多人对冈七连的故事比较感兴趣。毕竟它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很多次了。这个兵突袭长津湖,马上放出来的水门桥说有祁连。然后大家看完长津湖也没解释清楚这个帮派祁连的结局,那么长津湖的这个帮派祁连是不是在水门桥之战后就全死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真实历史中,岗祁连的人确实留过,但就目前的信息查询来看,没

  • 清明节上坟的历史渊源(清明节上坟民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明,冷食,唐宋

    说到这个风俗习惯,还是挺复杂的。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就拿这个清明节来说吧。很多人也问过,为什么这个清明节要上坟?大家想说的其实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历史渊源?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唐宋以前,寒食节期间"Uezuka",也就是扫墓,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去坟墓吧"。唐

  • 平白无故从西天阳关出去的人里面的老朋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阳关,王维,朋友

    最近过年没回来。看到很多人对我恋恋不舍,于是想到王维写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有点伤感,比如催你多做一杯酒,无缘无故出阳关。这首诗也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析一下,看看平白无故出阳关的人当中,这位故人指的是谁,以及对这首全诗的一些赏析。如果有兴趣,一定不要错过。赶紧分析一下吧!1.平白无故去西部阳

  • 鸦片战争清朝火炮与英国火炮(鸦片战争清朝火炮打不到英国舰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军,火炮,硝酸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鸦片战争时清朝战败的最大原因是清朝装备太落后,清军失利,英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和英军在装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足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换句话说,简单来说,当时的英军处于火器的早期时代,清军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当时清军的主要火器都是

  • 古代活人陪葬进去后能活多少天(古代的活人陪葬)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陪葬,合葬,坟墓

    中国商朝时期,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去另一个世界,墓主人会在另一个世界定居。一切都应该符合"物死如物活,物亡如物存"做事的礼仪。奴隶主和贵族死后,都和奴隶埋在一起。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中,通常有几个或几十个人陪葬。有些大墓,陪葬的有二三百人。这些骷髅有的没有头,有的手骨被反绑,是被杀后随其陪葬的奴

  • 荀彧为什么放弃袁绍投奔曹操?袁绍真的比不过曹操么?(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中原,曹操

    其实三国里,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很微妙。他们原本是朋友,却成了北方最大的敌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关键人物是于迅。于迅原本是袁绍的人,后来却投奔了曹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感觉袁绍真的没有这个命。他的才能在当时应该是最多的,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袁绍比曹操差在哪里?抽象的历史形象和图像的历史幽默值得关注:

  • 英国的都铎王朝是如何诞生的?(英国都铎王朝历经几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亨利,王朝,英国

    说起英国历史上的都铎王朝,那是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持续了一百多年。英国社会在过去的10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分权国家变成了欧洲强国。那么都铎王朝是如何诞生的呢?接下来,边肖将和他的朋友一起去看一看。一是通过外交手段,搞政治联姻,争取强有力的支持。亨利七世登基后不久,娶了约克家族

  • 美国为什么退还庚子赔款给中国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美国庚子赔款退还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国,中国,清政府

    庚子赔款,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向列强支付的赔款,本息合计9.82亿元,可以说是非常巨大,而美国得到的赔款占7.32%,总体来说并不算多,大约只是俄国得到赔款的四分之一。但美国有一招是帮助中国培养留学生,而不是支付赔款。究竟为什么?美国绝对不可能出于好心这么做,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

  • 雍正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什么那么差(雍正为什么名声这么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殷勇,清朝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雍正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虽然他工作态度最好,最认真。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甚至一度有很多人在骂他。这是为什么呢?雍正为什么会被后人质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雍正,本名胤禛,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四子。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他在康熙末年加入了争夺皇位的斗争

  • 哈德良长城附近发现的上帝之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兰达,发现,罗马

    所谓上帝之手,就是一只小孩手那么大的金属手。这只手是2018年4月在一座古罗马城堡的文多兰达遗址的挖掘中发现的。这只手被遗弃在一条沟里,在一座供奉朱庇特的神庙旁被发现。这座神庙是公元3世纪的一部分,它可以停留在古罗马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研究人员确定这只手的年代在公元208年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