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年,苏轼离开密州。当时经历家庭变故,事业不顺,心里自然很难受。当时接替苏轼的人是孔,苏轼写了这首《东兰梨花》送给他。其实这首诗很直白,你可以直接理解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只要你认真看了,相信你也能感同身受。
1.“东兰梨花”
梨子是淡
白色的,柳树是深绿色的,
刘开满了花。
东兰的一片雪,
生活是清晰的。
2.欣赏
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苏轼的诗,大都气势磅礴,色彩斑斓,但这首七绝略显悲凉,无虚饰,无典故。几乎是白话叙事,却是作者感情的真实表达。
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父母和妻子都离他而去,又因为王安石变法,造成了新旧党争。他被贬出京,家庭和事业遭受重创。他的内心自然是悲伤压抑的。
清明时节,草儿暖暖的,梨子洁白如雪,枝头柳叶青青,柳絮漫天飞舞,生机勃勃的春天就要过去了。作者倚着栏杆,望着雪一样的梨树,怅然若失。繁华稍纵即逝,人生苦短。谁能看透红尘,清楚明白人类存在的意义?
苏轼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而朦胧的画面,满城梨花,漫天柳絮飞舞,渲染着城市的热情。然而,再美丽的梨花,也会在一夜之间枝头脱落,柔柔的柳絮自由飞舞,最终却是尘土飞扬。争美的时间是短暂的,落入尘埃才是永恒的。
经历了那场席卷八大饥荒的灾难,有多悲凉,你还看不透人生?喧嚣戛然而止。昨日,酒满喜气。红尘滚滚的今天,你将何去何从,不过是一瞬间,百年而已。
为了什么?抢什么?
唉!
只是我身后的一堆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