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边塞诗为何在唐朝盛行(为何只有唐朝有边塞诗)

边塞诗为何在唐朝盛行(为何只有唐朝有边塞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57 更新时间:2023/12/14 14:15:33

边塞诗是描写边疆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的诗歌。从三国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创作边塞诗,到隋代逐渐兴盛,唐代进入边塞诗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的边塞诗有2000多首。那为什么边塞诗在唐代那么流行呢?你可以很好的了解

这个历史背景。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继续吧。

在边疆打仗是件大事。

据不完全统计,从武德三年(620)到天宝十三年(754)的百年间,唐与周边七国(部落)发生冲突33次,有的持续数年。因此,从唐朝建立到中唐时期,边境战争频繁,边塞战事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很多读书人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把离开堡垒参军当成了一种做官的方式。

一般认为,边塞诗始于汉魏六朝,盛于隋代。在古典诗歌趋于最辉煌的唐代,边塞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唐诗》中的许多边塞诗,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它们的内容非常丰富深刻,体裁风格也是丰富多样的。他们的主导特征是雄壮阳刚,审美风格是雄壮、雄伟、豪放、浪漫、悲壮、壮丽。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体现了唐朝作为一个大国昂扬向上的社会风貌。唐代诗人大多写边塞诗。李白杜甫王维等不以边塞诗闻名的大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成为他们代表作的一部分。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李奇、王翰李益等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

边塞诗人轶事

最具代表性的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边塞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是出类拔萃的,被称为"高岑"。高适、岑参、王昌龄、王志焕等"四位边塞诗人"被称为。

王之涣,生于688年,是四大著名边塞诗人中年龄最大的。他写的《在鹭楼》,寓意深刻,言简意赅,不仅使鹳雀楼与黄鹤楼齐名,也使他的诗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可以这么说。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境遇的人,在品味这首短短20字的诗后,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猜想这就是这首诗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吧。在当代边塞诗人乃至所有诗人中,他只有六首诗,是最少的一首,但他的《凉州词》堪称千古绝唱,使他跻身于边塞诗人之列。

王之涣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受到当时很多人的欣赏和钦佩。很遗憾,结婚没几年,妻子就因病离开了他。因为他"大方又有才,帅气又粗犷"好在他当衡水县主簿的时候,县令李棣把29岁的女儿李嫁给他。县令是一县之主官,主簿是一县之事务官,即县令的辅官。县令看中了比女儿大十七岁的鳏夫,收他为女婿。这真是一个故事。

然而,如此伟大的天才,他的事业却非常不尽如人意。被诽谤后心生怨恨,他离开了官职。直到15年后,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才返回去做官,成为文安县的一个小县令。官位虽小,却还是那么嫉恶如仇。有一个叫钱的国家官员,他非常贪财,逢年过节都要下属给他送礼。有一次过节,王之涣送他一担红布包裹的清水,一面镜子,一副锦旗,还有一句顺口溜大意是:大人虽然姓钱,但不贪钱,为官清正,犹如莲花不沾。在这里,我献上一面铜镜作为镜子,高挂在大堂之上,以体现你的公正态度。我气得前州官怒不可遏,却只能面带微笑地说:说得好!说得好!

不幸的是,一代著名诗人在一场大病后,于55岁去世。

边塞诗中的反战思想

唐代边塞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含蓄地揭示了反战思想。

李奇(690-751)以边塞诗为主,风格豪放,悲歌慷慨,尤以七言歌为特色。大约在735年,李杰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秀才,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当了小县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升职。他一气之下辞职,隐居在嵩山一带。与高适、岑参不同,他本人没有边塞参军的经历,但交游广泛,与许多边塞诗人关系密切。他深知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反对唐朝凭借强大的国力不断穷兵黩武。在他的作品《一首古老的战歌》中,可以一眼看出:

……

胡地的鹅晚上飞过空,

胡人士兵的眼泪不停地滴落。

听说在玉门关回家的路被切断了。

士兵在战场上无助多年。

每年,死者的骨头都被埋在荒野里。

作为回报,这只是一个装点门面的礼物。

李奇认为,如果一个人有机会成为一名官员,他应该认真做事,为人民服务,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如果不能走科研这条路,必须认真做事,那么人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他时而往返长安、洛阳,与高适、王维、王昌龄等诗人同歌,时而炼丹听琴宴,直至辞世,不去官场附和。

王翰是早于王昌龄的著名边塞诗人。他豪放,不拘小节,喜欢和侠客交往。他的名句《凉州词》有一句"你在古代打过几次仗"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赵,笔名,重庆市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标签: 边塞诗边塞王昌龄

更多文章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表(中国上下五千年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都城,开国,皇帝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由历代王朝组成的。今天边肖就给大家汇总一下各个朝代的时间、开国者、都城位置、开国皇帝等信息,可以给大家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有兴趣的话,来看看收藏吧。中国五千年历史表。1.夏朝,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070-1600年,位于阳城(杨寨),现

  • 九月九日忆兄弟古诗意思(九月九日忆兄弟的诗意是)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王维,诗人,山茱萸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唐代王维写的诗还是很厉害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诗《九月九日忆兄弟》。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反映了怎样的故事?下面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都说过什么样的话!九月九日缅怀兄弟唐朝/王维作为一个异乡的陌生人,节日期间,请三思你的亲戚。知道兄弟们攀登的地方,山茱萸里少了一个

  • 谷雨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谷雨节气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谷雨,香椿,牡丹花

    说到谷雨,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谷雨中,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着播种、移栽蔬菜苗、红薯苗。芳芳帮助大人们盖上新种的棉花。塑料被子"。爷爷说棉花种子盖被子能很快发芽。"下了三天的谷雨,我会在花园里看到牡丹。"这个时候,是欣赏牡丹花的最佳时机。公园里,牡丹与牡丹争奇斗艳,看花

  • 二战塔兰托战役是怎样的?为何说拉开了航母大战时代?(塔兰托空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意大利,塔兰托,英国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塔兰托战役,可以说是一场重要的战役,一场改变了现代海战模式,确立了航母作战地位的战役。在这场战斗中,英国在短短65分钟内出动了21架战斗机,击沉了一艘战列舰,击伤了三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海军损失惨重,完全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塔兰托军港,

  •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与美军的战损具体情况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津湖,余人,海军陆战队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长津湖的问题,很多人大概也发现了。那就是长津湖之战真的很残酷很严酷,双方都真的损失惨重。所以很多人想知道这场战斗的真实战损是多少。下面和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一起简单分析一下。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的主战场。当时是冬天,在这个极寒的地方零下40度,所

  • 跑龙套这个词最初是和哪个职业联系在一起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跑龙套,这个,演员

    说起跑龙套这个词,很多人也知道。在这部电影中,不是主角和群众演员的演员被称为跑龙套的,但其实跑龙套这个词一开始并不与这部电影有关,而是与其他职业有关。那么和哪个职业有关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看看吧。跑龙套这个词本来和这个戏曲有关,和这个钓鱼无关,大家不要搞错了。跑龙套原本是指这个戏曲中举旗为卒的角色

  •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什么意思?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典故介绍(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习安,太子

    "皇台的瓜,怎么不能再摘了"这句话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习安写的。当时,李习安与母亲武则天为各种权利争斗,感情已渐行渐远,于是他写下了五言律诗《皇台卦辞》。"皇台的瓜,怎么不能再摘了"其实是表达了他们因为各自的身份而生命垂危,希望武则天看完能及时醒悟。下面就为大家说说《皇台瓜辞》的典故和背景故事。我们

  • 你所说的入室盗窃是什么意思?蒲松龄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聊斋志异,一个,蒲松龄

    说起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大多数朋友的印象中可能是一本讲鬼故事的书。事实上,《聊斋志异》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鬼小说。蒲松龄创作的出发点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腐朽。《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大多是关于爱情的,其实是告诉世人要勇敢追求爱情,而不是被封建礼教束缚。这一次,我将告诉你其中一个故事叫做

  •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大败笔吗(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美国珍珠港)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日本,美国,苏联

    相信大家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应该非常熟悉。这场战役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美国才会觉醒,才会毁灭日本。那么,日本偷袭珍珠港算不算大失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日本偷袭珍珠港当然是日本最大的失败,不仅让虎视眈眈的美国找到了参战的借口,而且实际上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悬念,决定了德意日法

  • 世界上最搞笑的部队是哪只部队(世界上最好笑的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战争

    提到战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焦土,到处是死尸,残缺的肢体,断臂,场面极其惨烈。但是战争也有它搞笑的一面。比如只要把战争和意大利人结合起来,画风就彻底改变了,从严肃的话题变成了笑话。我想告诉你的世界上最有趣的军队和意大利人有关。欧洲袖珍国列支敦士登派出80人参战。结果战争结束的时候是81人,简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