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要流放你的儿媳妇?

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要流放你的儿媳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13 更新时间:2024/1/18 6:38:41

1941年7月,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等俄军士兵在斯摩棱斯克的达卢吉镇与德军激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最后148万苏军输给了178万德军。这场战役,苏军29万人阵亡,8.67万人失踪。在这些失踪人员中有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一周后,苏军大将弗拉

索夫再次被德军俘虏,情况一度不妙,对苏军来说并不乐观。

1.被抓获的神秘年轻人

7月20日凌晨,十几个德国士兵把一个穿着灰色外套的瘦子带到了一个战俘集中营。这个人被送到了特别看守牢房,这引起了当时波兰战俘的注意。波兰战俘拿着三包烟从德国士兵口中得知,刚刚押送的那个人是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德国要专门监视他,从他那里收集德国人想要的消息。雅科夫的牢房被严密监视,旁边有专门的监听室,由两名士兵看守,隔着玻璃监视雅科夫的一举一动。牢房外面全是带电的铁丝网,外面有士兵严密把守。每天都有人来巡查哨所几十次。

起初,德国人不承认他们抓住了雅科夫。直到苏军俘虏了德军指挥官保卢斯,德军才写信给斯大林,要求用雅科夫交换保卢斯。斯大林收到德军交换俘虏的信后的第一反应是下令迅速逮捕他的儿媳雅科夫的妻子尤·莉雅,并且要"卖国者家属"以…的罪名流放他。

2.不听话的儿子儿媳

斯大林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的儿媳妇?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斯大林和雅科夫虽然是父子,但感情并不亲近。雅科夫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斯大林给雅科夫找了个后妈。斯大林从小就把雅科夫送到雅科夫的叔叔那里抚养,直到雅科夫长大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斯大林。

1930年,雅科夫考入铁路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后在一家汽车厂工作,后根据斯大林的安排考入炮兵学院指挥系。在炮兵学院,雅科夫认识了舞蹈家尤·莉雅·梅尔泽。尤莉雅是犹太人,斯大林不喜欢犹太人,所以尤莉雅和雅科夫的关系坎坷,生活并不顺利。最后他们走到了一起,婚后生了一个女儿。但婚后几年,尤·莉雅离婚并改嫁给了内务部的一名特工。后来特工被杀,来到雅科夫复婚。史达林从心里更恨你莉雅。

对于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斯大林觉得儿媳的行为很丢脸,所以斯大林对雅科夫也不是很喜欢,就逐渐却了父子关系。雅科夫被俘,斯大林下令流放他的儿媳。这是斯大林的理由吗?如果是这样,那斯大林就太不讲道理了。无论如,她是她媳妇,没有什么大过错。

3.斯大林的苦心经营

事实上,并非如此。史达林用他自己的计划驱逐了你莉雅。自从德军总司令保卢斯被俘,斯大林阅读德军信件后,德国开始了舆论战。德国电台迅速发布了斯大林之子雅科夫被捕的消息,随后发布了经过编辑的"对话内容",并多次在战俘集中营里播放,甚至用飞机苏联军官散发传单。同时,他们还在德国各大报纸上发布了雅科夫与德国军官聊天喝茶的照片。德国人什么也没做,只是想让苏联红军"模仿"雅科夫向德国人投降了。

斯大林得知后,立即说出狠话:"我绝不会用一个敌人的元帅去换一个士兵。。后来,他下令逮捕他的儿媳妇,并且"卖国者家属"被控流放。斯大林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第一,千千成千上万苏联人的儿子在前线打仗,无数人的儿子被俘。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如果仅仅为了儿子的生命而背叛国家利益,那肯定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危机会瞬间爆发。

第二,德国的反击是极其有害的。如果此时不采取果断措施,将会动摇前线百万大军的心。一旦反目,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斯大林别无选择,只能牺牲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因此,交换战俘人质并没有出现。

4.雅科夫是怎么死的?

1943年4月15日,雅科夫死于德国集中营。雅科夫的死因一直是个谜。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

第一种说法:雅科夫在集中营自杀。据相关分析,雅科夫在狱中不屈,却被斯大林关押"叛国"指控,他的妻子被流放。本来他在监狱里被监控折磨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却被指控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这让他又气又怒,于是直接自杀了。

第二种说法:雅科夫越狱时被德国士兵击毙。作为对德国的回应,斯大林说他不会用一个元帅来换一个士兵。这个消息传到了雅科夫的耳朵里。恶劣的环境让他无法忍受,父亲也不想自救。于是他直接冲向集中营的铁丝网,被德国士兵开了20枪打死。

第三种说法:雅科夫在集中营被特工谋杀,因为此时战局已经发生了变化。面对德国的各种酷刑和折磨,雅科夫始终不肯低头,斯大林也无意交换,直接秘密枪毙了他。据说第三种说法是一位策展人花了近10年时间,查阅了几十万份资料的结果。

直到1977年,雅科夫死后30多年才被追授苏联一级勋章,他的妻子在被流放1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雅科夫是怎么死的没有意义,但雅科夫和斯大林都是不屈的人,这一点令人钦佩。那时候,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牺牲一个家庭的幸福是值得的。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斯大林只能忍痛牺牲自己的儿子儿媳。

面对大势,强硬如斯大林的人不得不无奈地做出这一选择。

标签: 雅科夫斯大林德国

更多文章

  • 宦官和太监有区别吗?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太监和宦官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监,宦官,很大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皇帝身边太监的角色,或者称之为太监。他们实际上是古代封建社会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很多朝代都有他们的活动。但你可能不知道,太监和太监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差别很大。但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印象中太监就是太监呢?让边肖一一回答。在许多古典戏剧和小说中,"太监"叫做"太监"。所

  • 杰下士是什么意思?杰下士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下士,袁术,汉末

    袁绍和袁术是兄弟,但讨伐董卓后关系破裂。事实上,袁绍和袁术本有机会问鼎北方政权,但袁术先后被吕布和曹操击败,导致其元气大伤,最终吐血而亡。很多人觉得袁术的知名度不如袁绍。毕竟袁绍的明星名人远比袁术多。为什么?这次要向你介绍的习语"杰下士",还有袁绍、袁术两兄弟,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后面的故事,大家看看。

  • 房谋杜断指的是哪两个人是哪个朝代的典故(房谋杜断谁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杜如晦,这个

    说起一些古代成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很多成语都是通过一些人和事转化而来的。比如这个"方某都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的意思,那么这个习语指的是哪两个人呢?是关于哪个朝代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方某都指的是哪两个人?方某度指的是方和杜如晦两位著名宰相的故事。这两位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宰相,他们的

  • 给我带来我的影子,让我们三个指哪三个人?赏月独酌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月亮,影子

    《独饮明月》里其实有四首诗,是诗人李白写的。从诗歌的意境来看,这四首诗都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寒冷的景象。虽然表面依旧无忧无虑,内心却十分苍凉。其实我们现代人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一个在外地打拼的朋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孤独。下面简单分析一下《独饮明月》中的绝句,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借此机会看

  • 送客吃饺子是骂人吗(为啥送客走请吃饺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饺子,客人,习俗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一地区一些地方的风俗。比如北方有一个习俗就是送客人到饺子来迎客。那么这个习俗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也在问,送福建去吃饺子是不是一种诅咒。如果不是,说明什么?具体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送客人吃饺子算骂人吗?送客人到饺子肯定不是骂人,但送客人到饺子

  • 胡椒在古代到底有多昂贵?居然能拿来当工资发(古代胡椒什么时候开始不值钱)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辣椒,胡椒,明朝

    说起辣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基本上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这种调料,做饭的时候经常用,价格也很便宜。换句话说,辣椒是目前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的低成本香料。但是,就在几百年前的明朝,辣椒还是很贵的东西,那么它到底有多珍贵呢?甚至可以作为工资。"这张床后面的茶盒里还藏着40斤沉香,200斤灰,两罐水银,80斤花椒。

  • 蜜蜂和远处的雷声说了什么?看完蜜蜂和远处雷声的感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蜜蜂,本书,音乐

    《蜜蜂与远雷》在日本国内获得了直树奖和书店将军,销量一度超过人气作家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很多看《蜜蜂与远雷》的朋友都认为作者恩天禄讲述了一个平淡却非常感人的故事,其中也涉及到了各种欢乐、烦恼和不安。相信很多朋友都面临过这样的情绪。下面是《蜜蜂》和《远雷》两篇书评,供大家看看其他读者是如何评价

  • 古德里安真的看不起希特勒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希特勒,没有,将军

    国内出版的《闪电英雄》一书,主要讲述了古德里安的回忆录。其实这本书的原名应该叫《一个士兵的回忆》。事实上,这本回忆录因宣扬纳粹思想而被从原版出版物中删除。不管删除的是什么美德,总之古将军并没有鄙视希特勒,即使元首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相比"甩锅王"曼斯坦因,他对希特勒的评价可以认为是公正的

  • 官渡是哪个省的城市(官渡是哪个省的城市地图)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渡之战,官渡,中牟县

    最近很多人也在说这个官渡之战,也有很多人发现了。就是大家一直在说这个官渡之战,但是这个官渡之战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哪个省哪个市?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你可以跟着边肖去了解和看看。如果你有兴趣,不要错过。官渡坊现在是云南省的一个区,叫官渡区,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只是提醒一下。历史上

  • 谁把长安改名为Xi安?明朝差点迁都长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长安,明朝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但到了宋朝,长安被废弃,选择河南开封作为都城。事实上,朱元璋上台后重新考虑了长安对都城的选择,几乎是将都城迁回长安。现在长安已经改名为Xi安。有朋友觉得不如之前的名字。把名字改成长安的人是谁?这次我替你回答这个问题。今年国庆假期,很多朋友都去Xi旅游了。除了感受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