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纵观两宋王朝,为何说只有宋太祖和宋孝宗值得赞颂?

纵观两宋王朝,为何说只有宋太祖和宋孝宗值得赞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4/1/23 13:44:43

如果让你挑一个最羸弱的中原王朝,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两宋王朝,因为跟其他汉人王朝相比,两宋活的实在太憋屈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是由后周武将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一个是由落魄皇子赵构建立的南宋王朝。从历史角度客观地看,赵匡胤是为后世子孙背了锅,一个贴着耻辱和窝囊标签的黑锅。960年,在赵匡胤的暗示下,亲信部将和麾下幕僚都争先恐后地力劝赵匡胤荣登大宝。一场黄袍加身的闹剧在陈桥驿发生,随后赵匡胤一副惺惺作态的样子,满脸写着“是他们胁迫我做皇帝”,一路引吭高歌,班师回朝。

按照前朝的惯例,禅位的帝王一般都没有好下场,鸩酒一喝,紧接着一命呜呼,然后接替你的新帝还为你恸哭不已,以此刷一波民间百姓的好感,立一下君王的威严。详情参照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当了一辈子傀儡皇帝,即使识趣地让位给高洋,依旧逃脱不了中毒身亡的悲惨命运。然而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却没有残害后周皇室,见惯战场厮杀的赵匡胤,按理说应该视生命如同草芥,更何况清除前朝势力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前朝君主还活着,自己的存在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对于刚刚建立的新朝始终是种潜在的威胁。可赵匡胤在回京途中,却首先下达了“不得惊扰后周皇室和朝臣”的死命令,如有犯者,其罪可诛。

赵匡胤善待后周王室有两条原因,其一就是赵匡胤历经三朝,曾是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的得力干将。直到柴荣临终前为确保幼主无恙,将赵匡胤提携为殿前都点检,用来保证幼主不被另有企图的人挟持。从柴荣的亲信部署来看,柴荣最信任的人还是赵匡胤,当然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赵匡胤会窃据帝位,他低估了皇位的诱惑力。陈桥驿兵变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政变,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顺利进入京城,还保留了后周的官员班子。

宋朝取代后周建立后,也不过是势力最大的割据政权,南面还有吴越、南唐等地盘势力,北面也有北汉虎视眈眈。赵匡胤定下“先南后北,先难后易”的进军战略,同时宋军士气高涨,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先后划入宋朝版图,宋朝有史以来统一中原的战争大部分都是在赵匡胤在位时完成的。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开国君主的统战指挥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悍,身经百战的赵匡胤也不例外。

976年,一世英名的赵匡胤暴毙而亡,死因也是十分蹊跷,民间流传着“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的说法。同一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为了摆脱弑兄篡位的嫌疑和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赵光义公开宣布兄弟二人早有兄终弟及的盟约。

赵匡胤的子孙就此与皇位再无瓜葛,北宋王朝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人,直到南宋第二位皇帝,帝位才算回到赵匡胤的子孙手里。赵光义即位后,完成最后的统一大业,随即两次北上攻辽,意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遗憾的是,宋辽战争以宋军败退为结局,自此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守,辽军开始南下侵扰宋地。匪夷所思的是,赵匡胤在位时,亡国之君李煜还活的很好,每天写一些悼念亡国之痛的诗文,也没有遭到阻止。

然而赵光义在位时,不仅强行霸占李煜的小周后,给李煜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令画师绘制当时的场景,并亲自题为淫乐图。令人气愤的是,赵光义做了丑事还怕李煜会图谋不轨,直接赐杯毒酒,让李煜毒尽身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即使后来宋辽战争中,宋军占据优势,宋真宗赵恒一心求和,签订澶渊之盟:交纳岁币和丝绸,宋辽结为兄弟之国。

这还不算最窝囊的,北宋徽钦二帝引狼入室,联金灭辽,使金军看到宋军的积弱问题,最后导致覆灭了整个王朝。北宋皇室几乎全被掳去北境,只剩下赵光义的唯一血脉赵构,赵构在战火纷飞的形势下仓促即位。在目睹金兵的残暴后,吓破胆的赵构一路南逃,等稳定南方局势后,宋军联合北方的农民军成功反击。

闻“金”色变的赵构成功继承了祖先卑躬屈膝的基因,将胜仗看作谈判的筹码,直接放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北方地区,过起了偏安一隅的生活。比起北宋,南宋更是懦弱,北宋和辽签订澶渊之盟时,每年的交纳最多也就是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布,而且北宋和辽是平等地位。反观南宋和金的绍兴和约,不仅让出实际统治的部分北方地区,还要每年交纳二十五万两贡银和二十万匹绢(绢比布贵)。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南宋要向金称臣,并且以父子相称,三十多岁的宋高宗赵构称二十多岁的金熙宗完颜亶皇父皇。

以至于几十年后,62岁的宋孝宗赵昚为避免叫二十一岁的金章宗完颜璟叔叔,急不可耐地宣布退位。纵观两宋王朝,也就只有北宋太祖赵匡胤和南宋孝宗值得赞颂,宋孝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估计连赵匡胤也没想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宋朝,竟然在后世史书里以弱小形象出现,如果赵匡胤泉下有知,会怎样对待宋朝的后世子孙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翦是怎么灭楚的?“以逸待劳”一词便是出自这里!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秦朝,王翦,战史风云

    秦始皇二十一年,即前226年,秦王任命王贲为大将军,攻打楚国。很快,楚国的十几座城池就被攻下。秦王想一举消灭楚国。于是,秦王询问将军李信:“我想攻取楚国,将军估计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秦王又去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要六十万人的军队不可。”秦王说:“王将军看来老了吧,怎么这样胆

  • 古代妃子是一人一个宫殿的吗?那得要多少宫殿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宫殿,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这种封建社会里,日子过得最舒服的当属皇帝,而皇帝的后宫更是让人好奇,特别是皇帝的后宫里那么多宫殿,每个宫殿里住了多少个妃子呢?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对古代紫禁城里面的制度有所了解。在古时候,皇帝一般都是有三宫六院的,这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内廷。故宫的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前朝后寝,这

  • 努尔哈赤的父祖真的是明朝忠心拥护者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清朝,野史秘闻

    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赤昭告天地,在老城赫图阿拉对建州女真各族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当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在这篇相当于战略总动员的“七大恨”檄文中,后六条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明朝对叶赫部的协助与偏袒而展开,主要是凑字数而为之,内容

  • 鲍承先为什么投降满清?他为清朝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鲍承先,清朝,风云人物

    鲍承先,本是明朝时期副将,后成为清初时期大臣。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的功劳不可与吴三桂等人相比,但是他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金凭借几万的八旗兵最终却击败数倍于己的大明。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毋庸置疑,其中还有很多背叛了大明的叛兵降将,为这一切都立下了大功。

  • 当安庆公主为驸马求情时,朱元璋又是怎么回答她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对待贪官那可是毫不留情了,之所以如此的痛恨贪官,可能跟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们都知道小时候他的父母饱受当地贪官的毒害,粮食被抢走,在流离失所的时候更是看到了无数的平民百姓被贪官迫害,所以他成为皇帝之后贪官是他的眼中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明朝的

  • 唐平吐谷浑之战是怎么回事?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六月,唐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反击,伏允携众远遁,唐军追至青海湖后班师。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唐太宗李世民下决心大举征伐吐谷浑。十二月初三,起用已致仕的右

  • 历史历代都是设有太子之位的 为何唯独清朝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李鸿章,历史解密

    清朝为何不设立太子之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语云: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说的就是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其领导者。而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皇帝,自然是权御天下。但是,就算是再伟大的皇帝,也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所以皇帝一

  • 吴王李恪的女儿信安县主,为何40岁还没出嫁?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信安县主,唐朝,野史秘闻

    根据《大唐故信安县主元府君墓志铭》的记载,唐朝的信安县主是吴王李恪的女儿。但是,身份如此尊贵的信安县主,为何到了42岁才嫁人?在信安县主的墓志铭中提到了她是“今上之姑母也“,确实,信安县主是唐太宗的孙女,更是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姑母。但是,在信安去世之后,却只有非自己所出的三子来为自己守孝。唐玄宗更是毫

  • 纯惠皇贵妃为什么没能和乾隆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纯惠皇贵妃为什么没能和乾隆合葬?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清东陵的裕陵中,葬着乾隆帝和他的五位后妃, 除了他心中的白月光孝贤皇后富察氏以及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魏佳氏外,还有几位宠妃,分别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和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我们发现,有另一外从在潜邸时就服侍在侧的宠妃苏氏并未

  • 三阳开泰是什么意思?关于三阳开泰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三阳开泰的意思:《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