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曹官的职权在唐末五代被侵夺,宋代时哪些职能得到恢复?

诸曹官的职权在唐末五代被侵夺,宋代时哪些职能得到恢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96 更新时间:2024/1/14 5:13:24

宋代州级行政属官由幕职官和诛曹官两部分组成,诛曹官有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和司户参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官阶体系中,录事参军与县令并称令录;司理、司法、司户三参军称“判司”,与县主簿、县尉并称判司簿尉,系选人最低阶层。在职事官体系中,作为州郡属官,诸曹官分掌户籍、赋税、仓库出纳、议法断刑等政务。

唐末五代,诸曹官的职权多被使府幕职侵夺,宋代其职能得到恢复,特别是其司法职能大大加强。但是,他们不须每日赴长官厅参预议事并签押公文,地位比幕职官低些。

1、录事参军

南朝晋、北朝后魏皆曾置录事参军,隋朝将它列为州郡属官,唐朝以录事参军为州府曹官之长,宋代录事参军仍是诸曹官之长,其职能是“掌州院庶务,纠诸曹稽违”。

所谓“州院庶务”的“州院”在府曰“府院”,在军曰“军院”,是宋代诸曹官共同议事之处,与幕职官的签厅(使院、都厅)对应。录事参军白天掌管州印,主持诸曹日常政务,居于其他曹掾官之首。

因此,录事参军或被称为大录、都曹等。安石在为魏昭永出任录事参军起草的制文中就称之为“出长州掾”。

州院也是州政府主要监狱之一。由于录事参军参预鞫勘刑狱,狱案未决之前的涉案人员由州院管押,录参须对州院关押人的生死负责。而过去仅把州院、军院当作州军监狱,是片面的。

审刑判案是宋代录事参军重要的职能。

录事参军最初只审理民事案件,后来也审理刑事案件。

由于录事参军的司法职能相当重要,所以宋政府在委派参录时,就要求候选人“精彼刑书”。

录事参军的另一重要职能是“纠诸曹稽违”,即作为曹掾官之长,担负监督劾察本州其他曹官及所辖诸县县官之责。

此外,录事参军还与判官一起掌领一州户籍税帐。

录参与司户一起,分掌粮料院的给纳,并与通判一起监管军资库,军资库的簿书由录参与通判共同签署,以防知州挪用。

2、司理参军

司理参军简称司理,又称理曹、理官、狱官、狱掾等,是宋代改造唐末五代使府武职属官而设置的主管州级刑狱的重要属官。

五代时期,各地藩镇长官为控制地方司法,在各州设马步院,派亲信衙校出任马步都候、马步判官。

这些武官主持系囚犯及审刑狱,高下其手,恣意杀人。

宋朝立国之初,沿旧制设马步院、子城院,负责系囚及审讯狱案。

建立宋朝的赵匡胤兄弟立志以文治化成天下,开宝六年七月,下诏改马步院为司寇院,不再派用武臣,而是选派新及第进士及与选人资序相当的文臣出任司寇参军。

宋代司理参军专掌刑狱,这与宋代其他州县官兼领诸多方面职务相比,实属少见。

司理院与州院同是一州法定的审判机构。由于宋代实行职事回避制,所以,司理院审理的案件在犯人不服时,即移送州院重审;而州院审理的案件在犯人不服时,则移送司理院重审。司理参军不但受知州委托审讯案件、管理监狱,还有权复察其他已结案件,以洗冤狱。

在对狱案的复审过程中,司理参军可以与监司、郡守“争衡是非,收平反之效”,可见其重要性。

3、司法参军

司法参军简称司法,又称法曹、法掾、检法、法官等。

宋代录参、司理皆主持司法审讯,司法参军的鞠狱权被取代了,督盗贼之职则被巡检等武臣擅有。

司法参军所剩的主要司法职能是在录事、司理参军等审理案件后检出适应的法律条文,以供判决时照用。

如果司法参军检法有误,据以判断的案件发生了错判误断,被监察官或上级官员驳正,则司法参军与鞠司官均受处罚。

除检法议刑外,司法参军还被赋予了一些理财职能。司法参军也“兼管诸库”,参与管理常平仓与义仓、均平差役、兴修水利等事务。

4、司户参军

与唐相比,宋代司户参军职责范围大为缩小,仅“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以及与户籍关系密切的婚田词讼。

宋代房屋出租业及旅店业已相当发达,管理这一物业的机构称楼店务,又称左右厢店宅务,最初置于京师,后推广至诸郡,所收官屋、邸店房廊钱,由司户参军掌之。

尽管如此,由于宋代实行土地私有制,赋役征收以资产为本,户口管理的重要性不如唐以前,加之录事参军、判官与通判直接掌管户帐、税籍,司户在这方面的作用大为减弱,多数司户掌管州仓而已。

司户参军往往参预审理有关婚姻、户籍、田产争议等方面的民事诉讼案件。

在小州军诸曹官不备置时,司户参军可兼任录事参军或司法参军之职事。

按绍兴诏敕,司户参军必须“同书狱事”,签书狱事,就应对狱案办理的正误负责。在婚田诉讼案中,司户参军参与亲属继承关系的核查、田产契约真伪的检校,或直接拟定审理结果,这类例证在《名公书判清明集》的案例中都有保留。

标签: 诸曹官宋代

更多文章

  • 唐朝推行均田制以后,历代对均田制的评价都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均田制,唐朝

    历代对均田制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但实际实行中始终是容纳了土地私有,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土地,而是将官田分而民用,故有史家评称均田制乃地主经济中的一种折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且均田制实行,先决条件是朝廷需有大量土地掌握在手中。北朝时承接了五胡十六国战争频

  • 唐太宗改革均田制以后,对经济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均田制

    唐太宗在隋朝的基础上改革发展均田制,又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使得百姓生产安定,促进了经济发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顷,少至四十亩。以此同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职田)

  • 清仁宗嘉庆帝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为何更加动荡不安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安南

    清仁宗嘉庆帝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儿子阮光纘继位,不仅与故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生内战,还暗中支持中国广东省一带“洋盗”的活动,而嘉庆却无力象乾隆时那样耀武扬威,只得采取克制优容态度,终于酿成严重问题。“洋盗”事件从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持的安南人参与,嘉庆深知此情,但只是说:内

  • 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当时与俄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俄国

    康熙时期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侵略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不久,沙俄就向清政府提出派人来华学习中国文化。俄罗斯人主要想学喇嘛教经典,因为在沙俄新拓展的东方领土上,很多民众都信奉喇嘛教。另外,俄人来华,还想学习满汉文字,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匈奴与西汉和平约有30多年,为何到新朝建立就起了冲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匈奴,新朝

    在北方方面,匈奴与西汉和平约有30多年,直到新朝建立为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王莽推行改王为侯的政策,并将“匈奴单于”称号改为“恭奴善于”,后改为“降奴服于”。为了弱化匈奴,王莽分匈奴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如孝单于、顺单于等等)。匈奴乌珠留单

  • 刘玄的更始政权建立以后,在朝廷中沿用了西汉哪些官制?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玄,更始

    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政权性质更始政权初期,绿林军首领在政权中站优势,确立谁为政权首脑的争论,以及刘演后来被杀都反映了这一

  • 王莽六书之缪篆简介: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莽,缪篆

    所谓缪篆,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桂馥《缪篆分韵)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亦称“摹印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新莽六书简介:王莽时期提倡复古而倡行的六体书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莽六书,王莽

    新莽六书指西汉晚期、王莽时期提倡复古而倡行的六体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新莽六书包括:古文(即蝌蚪文)、奇字(一说是大篆)、篆书(秦篆)、佐书(即隶书)、缪篆(即摹印,王莽后改名)、鸟虫书,可分成古代文献文字、通用文字与应用文字等。古文为孔壁经书的战国文字,奇字是

  • 由于新朝正值王莽改制,因此建立了什么新的官制?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莽,改制

    新朝官制是指由王莽推翻西汉,建立的朝代新朝的官制。由于新朝正值王莽改制,而官制亦为改制的重点,故新朝官制多变,官名及职责也十分复杂。新朝官制上承西汉官制,下启东汉官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末年的官制新朝的官制上承西汉官制。自西汉居摄年间起,王莽便开始推行改制。而官

  • 都说文景之治是少有的盛世,那么它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景之治,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前1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