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都说文景之治是少有的盛世,那么它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都说文景之治是少有的盛世,那么它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24 更新时间:2024/1/18 6:23:32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汉景帝刘(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齐国稷下与魏国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修行(修身养性、长生久视、丹道等等)、经世(政治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等等)、致用(技术发明等等),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目的性、操作性。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标签: 文景之治盛世

更多文章

  • 根据明朝政府的需要,开中法这个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开中法

    1370年夏,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政策正在贯彻之中。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授以盐引

  • 明初的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吗?后期为何抵触商业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明初,经济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明初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南京是当时的国都,人口近20万,人烟稠密,住宅连廓栉比,旅店一榻之室,月钱高数千。明政府为征收商税,京都设宣课司,府设税课司,州县设税课局、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年间商税较轻,“三十而取一”。明处时期还铸“洪武

  • 明朝除了经历天灾之外,大规模爆发民变另有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民变

    明朝民变指的是明代主要的农民起事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从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叛乱军与明军作战开始,直至清朝顺治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战争,被称为明末农民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民变发生原因由于传统观点过度强调自然灾害和阶级矛盾,忽视了政治和军事因素。事实上,天

  •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为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哪些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唐,大运河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

  • 隋朝是瓷器的重要发展阶段,它怎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瓷器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工业发达地区。隋朝瓷器的

  • 隋朝推行均田制以后,使自耕小农的人数增加了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均田制

    隋朝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

  • 按西汉军制规定,汉代军队的各级指挥员必须要经历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代,军队

    在军事方面,相当三公的中央高级官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相当九卿的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设。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从事中郎二人,职掌参谋,均由朝廷任命。将军直接领兵的,在部、曲、屯等建置上分别设校尉、司马、军侯、屯长等统兵官。下

  • 察举和征辟作为东汉的选官制度,被推荐的人要经过哪些考核?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选官制度

    察举和征辟是东汉选拔官吏的制度。所谓察举,是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荐上去,经过考核,任以官职。所谓征辟,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征召某人当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名义上,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为乡党舆论所推

  • 春秋战国时期,本是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为何却遭各国无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天子

    大约在周武王元年(前1046),周武王率领着诸侯联军推翻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建立了崭新的周王朝。周朝建立之初,武王选择了采取大规模分封的制度,他将同姓亲属、伐纣功臣和帝王后代分封到了全国各地,担任地方上的诸侯,而自己则作为天下共主接受各国的朝贡和保护。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从任何史料上,我们为何都看不到鳌拜有篡位的心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鳌拜,篡位

    满清初期,集团内部相当团结。因为他们自知实力弱小,如果不抱团取暖,根本就不可能以20万人的体量,统治大明朝1亿人的规模。可见团结显得多么重要。当南明为了谁当皇帝,内部厮杀的时候。人家多尔衮和豪格宣布同时放弃皇位,将小顺治立为皇帝,这就是识大局的体现。活该多尔衮能够带清兵入关,毕竟他们是团结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