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托孤不给诸葛亮兵权,是诸葛亮能力有问题还是不信任他?

刘备托孤不给诸葛亮兵权,是诸葛亮能力有问题还是不信任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68 更新时间:2023/12/8 8:41:13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战一样,对于三国的历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经此一战,不仅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而提到白帝城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不过,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托孤大臣还有一位,也即李严。并且,刘备当时还将兵权交托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据《三国志·李严传》:(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由此,在刘备临终前,提拔李严担任了“中都护”一职,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国沿置。蜀有中都护(李严)、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白帝城托孤中,虽然诸葛亮担任丞相一职,但是,李严以中都护来统领蜀汉的内外兵马事务,也即掌握了蜀汉的兵权。

那么,对于蜀汉皇帝刘备,为什么要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将兵权托付给李严,有平衡诸葛亮权力的考虑,也即防止诸葛亮独揽大权。在汉末三国时期,虽然刘备和诸葛亮相知相信,但是,对于年轻的阿斗,显然难以压住诸葛亮这位大臣。所以,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刘备不希望诸葛亮全面掌握蜀汉的大权。换而言之,刘备不希望刘禅之后成为汉献帝刘协一样的傀儡皇帝。所以,将兵权交给李严,存在平衡诸葛亮权力的考虑。

当然,虽然兵权在李严手中,但是,诸葛亮当时毕竟是丞相,在地位上显然是要高于李严的。在此基础上,刘备交兵权交给李严,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李严确实拥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早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之后,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对于李严来说,一开始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样,都是武将出身。

最后,公元218年,刘备在汉中的时候,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召集队伍数万人,到达资中县。在此背景下,李严不待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因为率领征战上的功绩,刘备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则不是以率军征战擅长,比如刘备和曹操进行汉中之战时,带的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李严是武将出身,在率兵打仗上展现出了较高的能力,所以,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将兵权交托给李严,并且让他镇守永安,防备当时东吴可能的进军。

标签: 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曾言“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揭竿起义后实现诺言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胜,揭竿起义

    陈胜年轻的时候只是个帮人种田的雇工,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成天卖力气种地却勉强糊口。一心想改变自己命运的陈胜坐在田垅上休息的时候突然对他的同伴说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句名言:“苟富贵,勿相忘。”意思是将来如果某个人富贵了,一定不要忘了这帮受苦的兄弟们。然而同伴嘲笑他,区区一个种田的能吃上饭便知足了,居然还妄

  • 蜀汉在魏蜀吴中真的是最弱的吗?为何它是最先灭亡的那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汉,魏蜀吴

    晚年孙权统治的吴国,情况是很糟糕的,可谓法纪不立,言路不通,君臣猜忌,骨肉相残,与诸葛亮领导下蜀国的政治清明刚好相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治理得最好的最先灭亡,治理得最差的国祚最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孙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吴人治吴”,实现了自己政

  • 诸葛亮对蜀汉的贡献有哪些?为何他在后世的评价那么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蜀汉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为后世所称颂,他到底为蜀汉做了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政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

  • 为何李斯不选择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赵高是怎么威胁他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斯,赵高

    秦朝作为第一个一统天下平定中原的朝代,很多人应该是希望它能够活得久一点。在很大程度上,秦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在秦始皇死了之后,赵高篡改了圣旨,把大公子扶苏给逼死了,扶持了胡亥即位。胡亥登基之后,胡作非为到处乱来,导致民不聊生,才有了后来的农民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秦朝灭亡。

  • 三国时期的外交关系如何?魏蜀吴是怎么对待外族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魏蜀吴

    三国时代虽然魏蜀吴三家对立,但是并没有就此封闭自己,还是与外族外国有交流的。三国时期各国多与外族互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北方面,有高句丽、沃沮、夫余及三韩、百济。魏晋以来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乌孙、坚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鲜卑及乌桓等族。202年南匈

  • 魏蜀吴有什么文化成就?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蜀吴,文化成就

    三国虽然是政权鼎立时期,但是文学艺术并没有就此断层,各种文化蓬勃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学术思想汉晋之际的学术思想发生剧烈的变动,主要受传统思想的变化与政治斗争有关,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变为循名责实

  • 朱厚照的太子之位为何这么稳?全因他是皇帝的独生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厚照,太子

    太子是国家储君、皇帝的接班人,皇帝对他的要求与期盼自然很高,而同时,由于皇位的诱惑太大,太子也势必成为其他皇子算计的目标,所以太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都非常大。太子的特殊身份,注定了太子只能在竞争中所向无敌,绝对不能够失败。一旦失败,太子势必被废,那么,他连做普通皇子,甚至做平民的权利也会剥夺,

  •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简介,它的出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孙子兵法,欲擒故纵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注释】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逃离。逼迫敌人太紧,可能致使敌人拼死反扑,若让其逃离则可使势力减散。②兵不血刃:兵,兵器;血刃,血染刀刃。此

  •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简介,它的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子兵法,擒贼擒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注释】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

  • 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简介,它的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子兵法,抛砖引玉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注释】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按语】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