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97 更新时间:2023/12/15 19:43:38

历史上的很多平民皇帝、草根君主,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四世三公的袁氏、太尉之子的曹操、世代在吴地为官的孙氏相比,刘备这种幽州小吏的儿子自然要显得普通得多,短暂的“织席贩履”生涯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前半生的重要注脚,假如他真的有一位贵为三公的父亲,又怎么会被塑造成平民、草根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此刘弘非彼刘弘

自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立大汉江山起,刘姓子孙便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而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就是重名者非常多,除了高贵的皇帝名字不能乱起之外,诸侯王之中重名者就不胜枚举了。

像“刘弘”这样的名字,在汉朝历史上就出现了不下十次了,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西汉后少帝,这位曾经用过刘山、刘义的孩子,最后就在当皇帝时听从吕后的命令改名为刘弘了,只可惜四年之后,在一片倒吕风波之中,他也被乱刀砍死,成为了西汉历史上的第二位废帝,他的名字自然也就不具备“唯一性”了。

在东汉后期,就同时存在至少两个刘弘。

一位是刘备的父亲刘弘,作为幽州小吏的他,早早就过世了,留下年幼的刘备和母亲相依为命;另一位则是贵为东汉三公之一司空的刘弘,他的家乡南阳距离刘备的老家涿郡还是有相当距离的,自然与刘备也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司空刘弘后来在董卓进京后被取代,也没能在高位上挽救大厦将倾的东汉王朝。

二、刘备的草根属性

如果论及祖上的话,袁、曹、孙加一起大概都不是刘备的对手,毕竟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是汉景帝刘之后、汉高祖刘邦之后,这份荣光又有几人比得了呢?只可惜,在当时的东汉大地上,往回倒三百年,祖上是皇帝、诸侯王的刘姓子孙又岂止能千上万呢?更何况刘备这样一位父亲早亡,靠着母亲织席贩履为生的涿郡普通一百姓呢?

刘备这一生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两个人:

一个是抚养其长大的母亲,也是真正常年织席贩履的那一位,正是因为她的辛苦,才让儿子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求学,而在《三国演义》中被縯绎为以“织席贩履”为生的刘备,实际上不过在十几岁时做过半年左右这样的苦工而已。

另一个人名叫刘元起,是刘备的同宗兼同学刘德然的父亲,正是因为他慧眼识珠,资助刘备,才让刘备有机会拜在当时的名士卢植之下读书,也认识了公孙瓒等一干青年才俊,见识自然广阔了许多,这也是刘备从草根向名士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刘备也跟当代的很多企业家一样,并不那么热衷于读书学习,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来结交豪杰,凭借着其不凡的长相、优秀的谈吐以及在狗马、音乐、美衣服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刘备以其惊人的魅力迅速在当地豪侠圈子中崭露头角,不但多有豪侠依附,他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千金投资。

看得出来,此时未满二十岁的刘备虽然与曹操、孙坚等人还是无法相比,但是却已经基本上踏出草根的圈子了,在这一点上,刘备跟他的先祖刘邦当亭长时倒是相似的,虽无高官厚职,但已经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了。

三、艰难的创业之路

不过,起点低的“草根”刘备,他的创业之路还是远比孙、曹两氏要艰难得多。

自公元184年,24岁的刘备开始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时起,至公元209年,49岁的刘备被推为荆州牧为止,在这25年时光中,刘备起起伏伏,几次被打得“家”都丢了。最终能够成功,刘备凭借的就是跟当年刘邦一样的“打不死的草根属性”,以及适时而来的运气。

公元210年,周瑜在巴丘病逝,东吴西征入蜀计划中止,而刘备则趁机取江陵,占据荆州五郡,进而入蜀占西川、取汉中,建立功业。倘若周瑜不死,三国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刘邦、刘秀、刘备这三位刘姓君主常常是被拿来比较的,自然也有人借此来贬低刘备,水一白认为大可不必,毕竟三个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刘邦处在一个历史大变革之中,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旧有贵族号召力的衰退,为刘邦这样的草根创造了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而刘秀则恰逢反莽势力的高涨以及民众对旧有刘姓汉室的思念,而身为刘氏后裔的他则抓住了这个机遇。

至于说刘备,由于有汉献帝的存在,他的这个西汉刘氏后裔身份完全不值钱,与此同时,他还要面对汉朝三百余年发展下逐渐形成的强大门阀势力,其中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直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更多的考虑他们在自己所处的平台取得的成就,比如说刘邦、刘秀利用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优势,取得了成功,这自然是伟大的成就,但刘备以这样一个平民草根的身份,逐渐成长为三分天下的一方君主,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标签: 刘备蜀汉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

  •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身骄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于昔日一

  • 刘禅在前期为何不给诸葛亮立庙?难道是他不愿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诸葛亮

    在我国历史中,论君臣关系,刘禅和诸葛亮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算是互相成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如他二人这么和谐的君臣关系。 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可不是史书上的一句空话。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这种权力是刘禅给的,他也有足够的权利可随时收回。从这一点来说刘禅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知道自己的斤两,知人用

  •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齿,刘邦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的人,公元二百零九年,刘邦带着雍齿攻打秦国,经过一场艰难的战役,刘邦攻克了丰邑。后来刘邦让雍齿守住这个地方,自己则率兵攻打薛地,但是雍齿这个人不太喜欢刘邦,他不但没有听刘邦的守住丰邑,而是在刘邦离开丰邑去薛地的途中,就向魏国投降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诸葛亮当时是有儿子的,为什么不把能力传给他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儿子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后来把他的能力传给了姜维。实际上,诸葛亮当时有儿子。为什么不把它们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姜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谈谈诸葛亮的故事吧。从刘备开始。当时,刘备想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仅仅依靠关羽、张飞等武术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资深人士。起初,刘备听说卧

  • 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他一生究竟犯过哪些错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错误

    在我国的历史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他虽然没有上位,但却帮魏国打下了不少领土,曹丕当上皇帝后,基本上都是曹操在执掌政权,不过,即便如此强大的曹操,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在讨伐张绣时,跟他的婶子有私情,最终导致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战死,本来

  • 曹氏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母亲,其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氏,刘邦

    刘邦一共育有八个儿子,吕后给他生下儿子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戚夫人生下赵王刘如意,薄姬生下儿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另一位赵姬生下淮南王刘长。其他几个儿子刘友、刘恢和刘建,生母不详。其中,曹氏生下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大儿子,其母曹氏的身份也比较特殊。那曹氏究竟是何身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曹植和年轻的曹操非常相像,为何却是曹丕做了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植,曹丕

    在曹操晚年,一直在为立太子的问题苦恼。在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曹丕和曹植是两大热门人选。在曹操称魏公的时候,已经立自己的次子曹丕为世子(长子曹昂早已死去),但是立世子不同于立太子,曹操还有更多的考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喜欢曹植,不喜欢曹丕。曹植和年轻的曹操非常相像

  • 刘据素有“仁恕温慎”的美誉,但又是谁酿成了他的悲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据,悲剧

    刘据是汉武帝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西汉历史上最悲哀的皇太子之一,他为人宽厚,待人友善,素来有“仁恕温慎”的美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十六岁登基,在此后的十二年里,后宫嫔妃没有一人为他诞下皇子,直到武帝二十九岁那年,卫子夫才生下皇长子刘据,初得皇子,武帝惊喜万分。因是

  • 李白因参与反叛而沦为阶下囚后,他为何会像高适求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白,高适

    春回江淮,草长莺飞,花木葱茏,春色如诗如画。高适却心乱如麻,愁眉紧锁地在淮西节度使府衙里来回踱步,轻声吟诵着好友李白从狱中托人转送的五言古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高适被李白在诗中喻为远超萧何与陈平的“智勇冠终古”的张良,并歌颂高适平定永王李璘之乱是“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高适当然清楚,这是李白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