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对比林黛玉和贾探春,王熙凤为什么就是不喜薛宝钗?

对比林黛玉和贾探春,王熙凤为什么就是不喜薛宝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47 更新时间:2024/4/17 23:32:27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熙凤不喜薛宝钗的原因大起底,其中一个和贾探春有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熙凤和薛宝钗一直是不怎么对付的,起码在王熙凤这一方,是没有怎么表示过对薛宝钗的喜欢的,隐形的意思也是非常到位,王熙凤不喜薛宝钗。

之所以评判王熙凤不喜薛宝钗,主要是因为有了对比。在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府时,可能因为贾母的关系,王熙凤对林黛玉真的是暖心照顾了,话里话外都让林黛玉缺啥少啥都找她,这个时候除了显摆她的管家职位,应该没有其他。

可是林黛玉要在贾府常住啊,这日子久了,每个人的秉性品格就表现出来了,更何况是王熙凤这个管家,简直就是人精管家。林黛玉是个文艺调调很高的姑娘,有态度有骨气,还有傲气。

林黛玉在王熙凤眼里,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个有心眼却又不缺心眼的姑娘,直来直去的脾气,让王熙凤慢慢就喜欢上了。更有一个重点就是,贾母看上了林黛玉做宝二奶奶。

一个不喜事务纷杂的姑娘来当宝二奶奶,不就代表着把管家职位继续让王熙凤担任的可能性更大吗?就冲这两点,王熙凤肯定更喜欢林黛玉。

因为有了林黛玉的对比,才会有王熙凤对薛宝钗的不喜。虽然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也是住在贾府,但人家的吃穿用度都是用自己家的,不需要让王熙凤去表现一下她的管家风范。

再次,薛宝钗不一样,在宫中落选之后,贾府就慢慢开始流传开了“金玉良缘”的传说,“金玉良缘”的主角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通灵宝玉配上一个金锁,又是一个传奇的佳话。

王熙凤是管家啊,这贾府里各种新闻或者小道消息必须获取得比谁都快,“金玉良缘”一被传开,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薛宝钗有心想当宝二奶奶,那么王熙凤的官架子职位可能不保了。

薛宝钗是什么身份?那是皇商家的闺女,有钱人的主,虽然已经被哥哥薛蟠霍霍得没有多少,但架子还在撑着场面呢。

正因为薛宝钗有个不成器的哥哥薛蟠,所以在她父亲去世之后,薛家的担子其实一直都是薛宝钗在扛着,总体掌控着薛家的动向。

一个经历过风雨,经历过各种人情世故的薛宝钗,对于王熙凤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对手。薛宝钗一旦成为宝二奶奶,王夫人手下就有人才可用,就不需要再借用王熙凤来管家了。

即使薛宝钗真的成为了管家太太,王熙凤内心也是非常不喜的,主要原因还是要从贾探春身上说起。在王熙凤病假期间,王夫人派了三个兵,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三个人协理管家,一起处理贾府的各种事务。

三个人管家,就有三种风格出现,也可能有三种矛盾出现,可惜王熙凤本想看到的矛盾发生却一次也没发生,李纨本该是主导,可却始终躲在贾探春背后,薛宝钗认为自己是亲戚,无权多过问,也把贾探春推了出来。就这样,贾探春成了管家的主导人物。

贾探春管家是有一套的,下人不服,可以,我是按照旧历来办事,你们总不能把责任再推卸给我吧,这旧历可是王熙凤办事的例子,总不能下人们都跑去和王熙凤叫板吧!

亲妈也不服,贾探春开始有理有据,说不过时就大哭一场,反正自己是协理管家的,又站在理上,谁不服都不行,管你是谁亲妈呢!

贾探春心摆正了,办事也端正了,即使下人们不喜欢这个“镇山太岁”,反正王熙凤喜欢了,让平儿去督促贾探春对贾府进行大改革。

有了贾探春的对比,另外两个人就鲜明起来,李纨不改自己的当背景的特色,薛宝钗则是有心似无心,不出头,不落不好。王熙凤点评薛宝钗是“一问摇头三不知”,就想当一个隐形的有心人。

王熙凤是个有男子风范的个性,对于贾探春也是直来直去的个性比较喜欢,对于薛宝钗这种藏着掖着的直接表示自己的不喜,更忧虑一个问题,薛宝钗这不发威的老虎,最后可能怒火烧到自己身上。

王熙凤当管家,放高利贷,给自己赚外快,这种事情一件也没少干,对下人们苛刻,那也是常有的事。一旦薛宝钗当上管家了,那些见风使舵的人肯定是墙倒众人推,估计把王熙凤之前做的啥坏事都通通抖落出来,要是薛宝钗忽略还好,不忽略的话王熙凤的日子估计就不好过了。

正因为有了林黛玉和贾探春的对比,不管从个人的秉性品格还是办事风格,王熙凤就是不喜薛宝钗,主要原因还是在她自身,于权力和利益的渴望和不愿放弃。

标签: 王熙凤薛宝钗

更多文章

  • 在贾元春的一生中,占了哪一个最有面子的日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元春,日子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元曲的文学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曲,元朝

    元曲、唐诗和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呢学宝库中别具一格的体裁,它淋漓酣畅、泼辣直白、诙谐风趣、热烈尖锐、富于动感,以俗破雅,以俗成

  •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曲,元朝

    还不知道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在当时的黑暗封建时代,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耀眼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它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标志着案头文学向街头文学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难想象,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什么匆匆忙忙大

  • 原本伺候贾母的紫鹃,为什么会一心一意的只为林黛玉?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紫鹃,林黛玉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王熙凤为何都不愿提拔平儿为姨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熙凤,平儿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宋真宗当初能顺利即位,吕端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真宗,吕端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最初,宋太宗先后属意于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和次子赵元僖为继承人,但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遭到幽禁,而赵元僖也在淳化三年(992年)无疾暴死,最终使得只是第三子的赵恒走进了宋太宗的视线,并于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十八日,被册立为皇太子。

  • 面对王夫人的种种行为,贾母为什么仍是无可奈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夫人,贾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从一进贾府到后面的多次来贾府,刘姥姥的情商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姥姥,情商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元春当上妃子之后,对贾府到底是助力还是拖后腿?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贾元春,贾府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黄梅戏的彩腔指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梅戏,唐朝

    黄梅戏的彩腔指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彩腔的基本结构是四句体。男女腔保持着共同的调式、共贩字位安排及共同的核心乐汇,但旋律线是男腔走低女腔走高。彩腔以“花腔六槌”作入头,第二句唱腔后用“花腔四槌”,第三句唱腔后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