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今日入伏:每年的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今日入伏:每年的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89 更新时间:2023/12/15 16:33:29

今天,就开始入伏了。一入伏,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就开始了。俗话说,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时间:

初伏: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每年我们都要经历头伏、二伏、三伏,而且对“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样的习俗很熟悉。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

今天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吧。

伏天为什么叫“伏天”?

“伏“字本意是类似趴伏的姿势,引申为屈服、降伏。根据汉朝的说法是,夏至以后阴气不得出头只能伏藏地下,这段时间天气大热,故而称为伏天。

这之后这么多年“伏天”的说法一直沿用了下来,这个说法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

“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习俗怎么来的?

三伏天虽然历史悠久,但时至今日,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的节庆。虽然古代颇有旧俗,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最为人所知的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样的饮食俗话了。

说起饮食习俗,还真是历史悠久了。

《荆楚岁时记》里面就说:“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所谓汤饼,即是煮面。在古人看来,连汤带水吃一碗面,出一身汗,也是用来辟除恶疾的。

《魏氏春秋》中记录,三国时候的晏生得面目白皙,以至于魏明帝曹叡总是觉得他是打了粉底的。于是专门在三伏天请他吃“汤饼”,热得何晏满头大汗,魏明帝才确认他确实脸白没有涂粉。

夏天毕竟酷热难耐,古代也没有空调和电扇,入伏时候,朝廷也往往给官员发些福利。其中主要是避暑放假、赐肉和赐冰。不过各朝定例不同,如朝通只有近臣能得赐冰福利。至于寻常百姓家,是想都不敢想的。

每年头伏开始的时间是怎么算的?

下图是近4年的入伏日期,事实上每年入伏的日子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的节日,比如春节或者重阳,就是按照农历日期计算;立春、清明则是按照节气计算。

数伏的规则比这个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头伏第一天,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第十天;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第一天,至第十天止。中伏夹在二者中间,可能十天可能二十天,要看有没有“闰伏”。

夏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气,但是什么叫庚日呢?其实就是天干为庚的日子,比如庚申、庚子之类的。

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来给每一天命名,天干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地支则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二者顺序排列成为六十干支,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六十个不同的组合顺序用来命名每一天,循环无穷,就是干支纪日法了。至于今天,日干支为庚申,天干正是庚,所以也叫庚日,也因如此,它成为头伏第一天。

为什么非要用庚日作为头伏?

干支纪日名字看起来似乎很复杂,但是古人一直这样算日子,就跟我们用“星期”差不多。不过星期日每七天出现一次,而庚日则十天一轮,庚申日更是六十天才能出现一次。然而,这种循环给日子命名的本质并无区别。

古代官员的休息日也不是按星期算,而是按旬算,十天为一旬,换言之,就是此庚日到下一个庚日的周期。干支纪日法对于我国古人来说,无非和“星期一要上班”一样是安排生活工作的日常习惯罢了。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用旬来算日子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是使用这种纪日方法。据专家考证,这种传统的纪日方法,连续使用的上千年间并无中断或者错乱。

为什么要把头伏定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这是在汉朝定下的,而且当时的依据可能并不是很科学。不过,既然日子定好了,后面就一直沿用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尽管现在有了电扇和空调,大家都用公元纪年和星期来算日子,“数伏”的习俗依然深入人心。

标签: 三伏天三伏

更多文章

  • 雪域边城乌鲁木齐,如何成长为西部枢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位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她,深居内陆,和任何一个海洋的距离,都在2500千米以上。夜色下的乌鲁木齐站,灯光璀璨。摄影/郑乌特快幺九拐,图片/图虫·创意从“优美的牧场”,脱胎成新疆唯一的特大型城市;从雪域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成了高考作文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牙,、,鲍叔,没想到,自己,齐桓,公,管仲,和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的题目比较有意思,居然是评价历史人物,题目如下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

  • 为什么一到端午,我们就会想起屈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屈原,端午

    对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是再正常不过的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过去祖先是这么吃的,到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只是三大节庆中,唯独端午节吃粽子,多了层纪念屈原的意味,仿佛端午节、粽子就是为屈原而设,实则以出现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屈原位于最末端。1942年话剧《屈原》剧照,屈原(金

  • 宋朝人的美,叫极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简,宋朝,老子,曾言,万物,叫极,之始,人的,美

    老子曾言: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极简,是一种哲学态度,更是一种美学语言。今天人们推崇极简美学,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的美学就是极简。图片|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熏炉局部(动脉影-摄)宋人的极简,是简单收藏家马未都说:“宋瓷是中国瓷器的

  • 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1996年4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直指当时刚刚建立不久,且拿着美国贷款从事和平建设工作的俄罗斯联邦,正在乌拉尔山脉中建设一个“超出需要”的军事防御项目。俄罗斯疆域辽阔在崇山峻岭间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根据这篇报道,俄罗斯的秘密基地位于乌拉尔山脉

  • 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琴—与琴相伴,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人与琴

    苏东坡云:“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抚琴吹箫、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场景也一再出现于历代绘画之中,千载之下,仍令后人遥想追慕。文人与琴的图绘组合大致可分为抚琴、听琴图,抱琴、携琴图,眠琴、调琴图,陈设器物图和斫琴图等几类。除文士

  • 秦始皇的“手办大全”,凭啥成为地下第一IP?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

    2000年的沉寂,46年的新生!▲ 兵马俑2号坑中的绿面俑,人称“幸运星”。即便是在古迹多到下不去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是划破千年历史尘烟“穿越”而来的奇迹军团,是如同流

  • 北宋首屈一指的大神,因何在“唐宋八大家”中沦为“小透明”?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宋八大家,曾巩

    几乎每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跨时代的背诵、默写天团唐宋八大家。但提起这个天团的具体成员,每一个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却又如此不同:韩愈,会想起他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想起他的“师者

  • 因为一个成语被误解百年:夜郎国,它真的自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夜郎,它,被,国,一个,误解,成语,汉,因为,百年

    汉使者唐蒙走到滇国境内,当时的滇国不了解汉朝到底有多大,于是问了一句:“汉朝和我们滇国谁更大啊?”幽幽西南,大美黔滇。云贵地区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先后诞生过多个古国,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夜郎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夜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夜郎它真的&l

  • 盘点一生必去的十大博物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黎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以2013年900万游客的接待量,卢浮宫居于榜单首位。卢浮宫建于1190年,原是法国王宫。经过数十年的荒废,1793年成为一座艺术博物馆。馆藏无数名家大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罗的《维纳斯》及杰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精彩纷呈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