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巨浪1077,苏轼当年如何抗洪?

巨浪1077,苏轼当年如何抗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89 更新时间:2023/12/9 9:28:49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1077年4月末的一天,徐州府廨内新官上任。大名鼎鼎的苏轼来了。

6年前,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新党攻讦的他自请外放。原以为这样可以躲过俗事的纷争,结果反而堕入了更加繁杂的公务尘网之中。

赵孟頫 东坡小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顾他曾到任的治所,杭州风景醉人,却是最早试行新法的阵地;密州远离喧嚣,却有蝗虫和盗贼猖獗。如今来到山清水秀、政事清明的徐州,似乎终于可以喘一口气。

“彭城 (徐州古称) 嘉山水,鱼蟹侔江湖,争讼寂然,盗贼衰少,聊可藏拙。”

少了盗贼作乱,多了鱼蟹饱腹,在这封写给司马光的信中,苏轼的心情不可谓不好。

明 陈洪绶 黄流巨津图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世事难料。刚过了两个月的平静生活,忽然传来黄河于澶州 (今河南濮阳附近) 决口的消息。

黄河灌溉了大宋的土地,却也是朝野的心腹之患。虽然历史上五、六十年才决口一次,但是一旦发生,往往牵连中下游数百里,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年的雨季比往年逗留得更久,一泻千里的黄河在奔往下游的途中不断得到生力军的补充,没城淹田如入无人之境。

41岁的新任徐州知州苏轼隐约感觉到,他短暂的清闲日子又要到头了。

徐州与澶州相逾数百里,苏轼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连日不去的暴雨让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7月下旬收到黄河决口的消息后,苏轼就组织军民在城中积蓄土石、干草,用来加固城墙、填补缝隙。

北宋 苏轼 天际乌云帖(局部) 私人藏

担忧很快成为现实。8月初,长途奔袭而来的洪水与梁山泊汇合,继续向下游泛滥。是月21日,不断暴涨的南清河再也支撑不住,溢出滚滚洪流直逼徐州城下。

徐州城东、西、北三面都有大山,加上徐州城,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一旦城墙倒塌或者水位没过城墙,整座徐州城将成为水下世界。

趁着水位尚浅,苏轼急忙抽调多名水性出众者组成水上救援队,驱舟搜寻流落城外、居住在山林之中的难民,带去食物或载入城中,一时“得脱者无数”。

南宋 赵芾 万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数日来,汹涌的洪水始终无法突破修缮一新的城墙。但不利泄洪的地势使得“蓄水池”的水位持续升高。

很快,城外水位已经超出城中平地近2丈。而最矮的东南段城墙在水面之上的部分只剩下3版 (约 6 寸) 。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南宋 赵芾 万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一直忙于用土石增加城高的苏轼知道,再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城墙上了。

听说城墙即将被大水淹没,城中的富人最先坐不住了。他们收拾家中细软,准备从尚未堵塞的南门出逃。

人心涣散之际,一向温文尔雅的苏轼拿出了壮士断腕的气概,将他们厉声喝止: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明 佚名 东坡小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凝聚人心,苏轼不允许自己的治下出现一个逃兵。他能给予众人最大的承诺,就是“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人心暂时稳住了,还必须找到破局之法。就在这时,城中的老人在后辈的搀扶下赶来向苏轼献策。

原来约60年前,黄河在滑州 (今河南滑县) 决口,爆发了特大洪水。时任知州在城内修筑了两条防水堤,颇有效用。

南宋 马远 水图之黄河逆流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听后认为此法可行,决心发动一切人力,用最短的时间在原先的遗址上重建防水堤。为了激励众人,他亲入武卫营,动员驻扎在此的禁军。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南宋 马远 水图之云舒浪卷 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地方官本没有调动朝廷禁军的权限,但看到身上沾满泥水的苏轼,禁军将士为之动容,心甘情愿听从调遣。

修筑防水堤需要大量的土石,而城中的取土坑与外水相通,此刻正不断地向外冒水,想要从中取土已不可能。

之前准备好用来巩固城墙的土石已经用完,众人只能往城南的亚父冢边的土山上取材。

南宋 佚名 风雨行舟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于是,总共民夫5000人,加上城内的兵卒以及禁军将士,有的挖土,有的运料,有的筑堤,众志成城、争分夺秒地修筑防水堤坝。

苏轼呢,为了给筑堤军民拖延时间,他下令将数百艘公私船只系揽在城下,减轻洪水对城壁的冲击。之后他干脆在城上搭建了茅屋,日夜巡视,调遣官吏分头堵守,数过家门而不入。

9月21日,全长984丈、高1丈、宽2丈的防水堤奇迹般地修筑完成。

也正是在这一天,无处发泄的洪水终于从最矮的东南面城墙涌入城内,正好遇到新修的防水堤,再次被拒之墙外。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因为决口处的黄河复入故道,加上大雨已停,下游泛滥的洪水没有了补给,渐渐退去。长达70余日的徐州抗洪大获全胜。

北宋 佚名 宋神宗赵顼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朝廷的奖谕不久传来,宋神宗在盛赞知州、犒奖军民的同时,诏准了苏轼在城外修筑小城和木岸的请求,这样即使洪水重来,也能保徐州无

苏轼将这次抗洪的经过记其大略为《奖谕敕记》,而详细的过程则撰成《熙宁防河录》,藏于有司,以备后人参考。

这幅画因图中有乘鹤而去的仙人,常常被世人误以为画的是黄鹤楼。然而,只要仔细辨认绢本上用蝇头小字抄写的苏辙的《黄楼赋》,就不至于造成这样的误会。

元 夏永 黄楼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徐州洪水退去后,苏轼等人在毁坏严重的东门上修建了一座城楼。取五行中土能克水之意,命工匠以黄土粉刷墙壁,这座城楼也因此得名“黄楼”。

一年后的9月初9,黄楼新建完工,苏轼与众人登楼共度重阳。

登高,赏黄菊,饮雄黄酒是重阳节的习俗。酒阑兴尽之际,苏轼扶栏远眺,只见烟消日出,远水鳞鳞。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看着眼前的海晏河清,再回想去年在泥雨中挥锹垒土的自己,当时哪里想得到竟还有命撑到看花饮酒的今天。

“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

苏轼总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姿势品味苦乐。开垦东坡的趣味、日啖荔枝的快乐,如果没有贬谪黄州、没有流落岭南,大概都不会那样甜得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上面那句从黄楼上传下的金句不幸成为苏轼后半生的谶语。或许你也可以将它看作每个人生活的常态。

标签: 苏轼,抗洪

更多文章

  • 让美国和墨西哥争破头的“贝尔梅哈”是假的?地图上还有多少骗人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凭空消失的岛屿当太阳爬上6月的天空,“胡斯托·塞拉”号解缆起航前往墨西哥湾,打算彻底搜索墨西哥湾,找到一座神出鬼没的岛屿。这座被称作“贝尔梅哈”的岛屿,据说面积有80平方千米。为全体船员提供指引的人是地图绘制员阿隆

  • 维纳斯走了,天坛地砖来了:2020高考卷都提到了哪些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2020高考

    还记得去年高考数学试卷上的“断臂维纳斯”吗?它的眼神透露着一丝睥睨不禁让在场考生瑟瑟发抖还有凭借高考一夜成名的“独孤信印”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很多考生千里迢迢赶赴陕西历史博物馆只为一睹它的“尊容”看来考前刷馆已经是势在必行了说不定

  • 今日入伏:每年的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伏天,三伏

    今天,就开始入伏了。一入伏,一年之中最热的时间就开始了。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时间:初伏: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每年我们都要经历头伏、二伏、三伏,而且对“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

  • 雪域边城乌鲁木齐,如何成长为西部枢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地球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位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她,深居内陆,和任何一个海洋的距离,都在2500千米以上。夜色下的乌鲁木齐站,灯光璀璨。摄影/郑乌特快幺九拐,图片/图虫·创意从“优美的牧场”,脱胎成新疆唯一的特大型城市;从雪域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成了高考作文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牙,、,鲍叔,没想到,自己,齐桓,公,管仲,和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的题目比较有意思,居然是评价历史人物,题目如下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

  • 为什么一到端午,我们就会想起屈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屈原,端午

    对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是再正常不过的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过去祖先是这么吃的,到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只是三大节庆中,唯独端午节吃粽子,多了层纪念屈原的意味,仿佛端午节、粽子就是为屈原而设,实则以出现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屈原位于最末端。1942年话剧《屈原》剧照,屈原(金

  • 宋朝人的美,叫极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简,宋朝,老子,曾言,万物,叫极,之始,人的,美

    老子曾言: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极简,是一种哲学态度,更是一种美学语言。今天人们推崇极简美学,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的美学就是极简。图片|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熏炉局部(动脉影-摄)宋人的极简,是简单收藏家马未都说:“宋瓷是中国瓷器的

  • 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1996年4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直指当时刚刚建立不久,且拿着美国贷款从事和平建设工作的俄罗斯联邦,正在乌拉尔山脉中建设一个“超出需要”的军事防御项目。俄罗斯疆域辽阔在崇山峻岭间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根据这篇报道,俄罗斯的秘密基地位于乌拉尔山脉

  • 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琴—与琴相伴,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人与琴

    苏东坡云:“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抚琴吹箫、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场景也一再出现于历代绘画之中,千载之下,仍令后人遥想追慕。文人与琴的图绘组合大致可分为抚琴、听琴图,抱琴、携琴图,眠琴、调琴图,陈设器物图和斫琴图等几类。除文士

  • 秦始皇的“手办大全”,凭啥成为地下第一IP?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

    2000年的沉寂,46年的新生!▲ 兵马俑2号坑中的绿面俑,人称“幸运星”。即便是在古迹多到下不去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它是划破千年历史尘烟“穿越”而来的奇迹军团,是如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