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名称考

中国名称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3/12/12 8:22:07

作为伟大祖国名称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在人类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国”两字相联而显得灿烂生辉。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周年之际,为了使读者对此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本版刊发了华林甫先生从地名历史学等角度,考证“中国”一词由来的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是伟大祖国的名称,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然而,“中国”这个令人骄傲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of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标签: 建立名称九州华夏地区正式中国中原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娃娃,西汉,南宋,司马,皇帝,南朝,东汉,三国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最小的娃娃皇帝是东汉的殇帝刘隆。他出生100天就当了皇帝。2岁时

  •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自己,太公,厕所,值得,实在,使用,没有,人家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

  • 历史上冷宫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没有,康熙,问题,一个,一句,就是,皇帝,妃子

    都说后宫粉黛三千,真正得宠的就那么几个,而更多的妃子们,是在受宠没两天后,就被打入冷宫。一旦被打入了冷宫,就会被太监、宫女们欺负,虐待至死,这是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的情节。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因为后宫毕竟是皇宫,没有必要刻意去虐待一个人,只给政治惩罚就可以了。因为级别降低,待遇就会随之降

  • 着反贪倡廉论的茹太素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次,起来,文章,不能,财政,朱元璋,交换,官员

    茹太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刑部主事,每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隐晦暗喻又多,每次朱元璋一看到他的长篇大论的奏章,就显得很不耐烦。某次,茹太素又上奏章了,朱元璋懒得看,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当王敏一念到题目是反贪倡廉论时,朱元璋眼睛一亮,直说:好!赶快念。当念到第六千三百字时,朱元璋火大了,说:

  • 视贪官如寇雠的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个,有人,贪官污吏,朱元璋,只要,方面,更是,贪官

    明朝对于贪官污吏的惩罚,其严峻程度堪为历代之最。尤其开国君主朱元璋,更是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法令倡导方面,他特制申诫公侯铁榜〈共有九条严律〉,并将历代昏君如商纣、秦二世胡亥、隋炀帝、宋徽宗等败国史迹,制成壁画,要求皇子百官引以为诫;同时经常发表惩贪与贪官亡国等言论,如亲自编写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

  • 中国第一春联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诗句,北宋,人们,春节,春联,于是,寝室,公元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认为某些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等现象,是神鬼作怪所致。于是,每逢春节便用传说可以“驱鬼避邪”的桃木,制成一寸余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写上“灭祸降福”之类的吉祥话,然后把它钉在大门两旁。这种木条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公元964年,五代后蜀国君孟昶,在春节时要翰林学

  • 地名妙对结良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姐,上联,张家,对得,应对,一个,巧妙,读书

    从前,广州一姓张的官宦人家,夫妻二人年过半百,家中只有一个女儿犹若掌上明珠。这女孩儿从小不习女工,只喜欢跟着父亲读书识字。本来二老想着胡乱教她识几个字也就罢了。不料,女孩儿异常聪明,读书能做到过目不忘,小小年纪便懂得吟诗作对,有时竟难住了她父亲。两口子喜不自胜,从此,尽心教她。女大十八变,转眼间女孩

  • 清朝皇后的工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货币,皇后,工资,太监,这样的,只能,后宫,皇帝

    王熙凤说过,“大有大的难处”,对传统大家庭来说,经济是件麻烦事,皇帝作为天下第一家,自然难处也最大。后宫人员多,靠吃“大锅饭”,无节制地花销,再厚的底子也受不了,必须引入“工资”制,在清朝,那不叫工资,叫宫份。宫份是多少呢?分不同等级,据档案记载,皇太后年金二十两、银两千两,皇后年银一千两。少得可怜

  • 典故:刘晏正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时期,唐玄宗,神童,当时,三字经,贵妃,唯有,少年

    《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刘晏(约公元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

  • 你知道春联起于何人定于何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无论,王羲之,喜庆,内容,春联,自己,对联,新年

    中国人过春节,无论人在何方,都会要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也有人泛称其为“对联”,是中国人用以辞旧迎新,抒发对新年美好企盼的重要载体,有极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春联是对联中的节庆联,因此,春联既有对联的文学性,又具备增加喜庆气氛的民俗性。所以,春联的撰写,在符合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