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中国为何扫墓祭奠日被称作为“清明节”

在中国为何扫墓祭奠日被称作为“清明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43 更新时间:2023/12/24 14:44:2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凄美,扣人心扉。不知您在欣赏之时,脑海里有没有闪现出一个大问号?一个扫墓祭奠先辈、先烈的节日,为就叫清明节呢?似乎有点名不符实。因为我有,所以我想打开历史的尘封,回到清明节的源头,以探究竟。

那是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国家内乱而逃往国外。逃亡之路,颠沛流离,生活极为艰苦,每天不仅见不到荤腥,且处于饥饿状态。有一次,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随从介之推救主心切,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炒了盘香喷喷的菜,让重耳吃了充饥,就这样,总算度过了鬼门关,找到了落脚之地。十几年后,重耳时来运转,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公。

登上国君宝座后,重耳重赏跟随过他的有功之臣。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忘了介之推。也不知道介之推当时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去找重耳邀功请赏,要名要利,而是带着老母亲去绵山隐居起来。这事传开后,重耳羞愧莫及,亲自带着人去请介之推。介之推拒受封赏,不肯出山。绵山山高林密,难以找到他的影子。重耳无计可施,却忽然想起介之推是一个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心想,山上起了大火,你一定会带着老娘跑出来的。却不想这把大火没把介之推逼出来,反而把他母子二人都烧死了。

英雄壮举并没因此结束,传说介之推面临汹汹大火想了很多、很深。想通之后,他把自己的食指咬破,用血写下一首遗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愿政清明复清明!

打这以后,晋文公就以“清明节”纪念介之推,后来逐渐在华大地普及。从故事源头不难看出,对忠贞傲骨的推崇,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才是清明节的本意。

今天,我们过清明节,追忆、祭奠先人的仪式礼节是需要的,这是感恩之心、孝敬之情,更是人性的彰显,人不能数典忘祖。但是作为为官者来讲,仅仅扫扫墓、祭祭祖还是不够的,既然国家已把它定为法定节目,在过清明节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如何做到“清政廉明”?为官者做好了,不贪不沾,两袖清风,自然会带来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这样就能使清明节过得更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标签: 时代自己一个清明清明节国家不知大火

更多文章

  • 万里长江作浴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父亲,老树,游泳,衣服,长江,孩子,一个,马上

    解缙九岁时,父亲带他到长江里游泳,将衣服挂在老树上。父亲出上联: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马上对道:万里长江作浴盆。气魄之大,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口。

  • 蔡锷买笔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小学生,文具店,老板,湖南省,举行,邵阳,读书,上联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阳名人樊椎,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一天,蔡锷到着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着上联,这束笔就

  • 先生与老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学童,先生,出来,自以为是,秀才,显示,自己,一个

    古时候有个秀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一日,他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致勃勃地交谈,就想要他们的先生出来,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一语双关地问: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些是先生?众学童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学童走了出来,不慌不忙地答道:诗书易,礼春秋

  • 巧对识神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枝头,拍手,唐伯虎,牧童,相公,折扇,如此,说道

    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往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唐伯虎笑道:“正是。”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与我对句,当以此藕相赠。”唐伯虎惊奇道:“原来你会对句,快快道来。”牧童举藕吟道:藕入泥中,

  • 林则徐应考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父亲,立刻,主考官,上联,觉得,林则徐,考场,考试

    清代爱国英雄林则徐,幼年时参加科举考试,他父亲怕他远行疲劳,便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驮着他走到考场。主考官见他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便有意跟他开个玩笑,说要他对上一句上联,方准进入考场,并即景出上联说:以父作马;林则徐的父亲一听,立刻羞得面红耳赤,觉得受了莫大侮辱。但林则徐眼珠一转,立刻应对说:望子成龙。

  • 解缙对对联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身份,清茶,老人,意思,第一,乐府,第三,第二

    有一次,解缙游山口渴,走进一家草庐要茶喝。一位白发老人问他是何人,解缙出口答道:“吾解缙解元是也。”老人笑道:“你就是号称神童、善对对联的解缙?想喝茶,好,请你先对下联。”解缙说:“老丈请讲!”老人即出句道: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缙一听,觉得这三个解字连用,还真不易对出。茶且慢喝,先聊了起来,他

  • 于谦妙对对联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人,两个,三个字,一座,这一,叔父,扫墓,地名

    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于谦马上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着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人们,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东方,汤圆,传说,一个

    在2016年元宵节来临之际,中国历史故事网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

  •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私塾,自己,读书,下联,两个,念书,上联,不起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5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9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着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

  •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秋,民间,赏月,中秋节,月饼,习俗,团圆,芋头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