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宵节的起源:源自“平吕”还是祭祀?

元宵节的起源:源自“平吕”还是祭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49 更新时间:2024/1/2 22:28:13

正月观灯(清·佚名《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元宵节源自“平吕”还是祭祀

见有报刊载文说元宵节,称“它的诞生是为了庆祝汉皇室在公元前180年的宫廷战斗中打败了吕后家族“。此说未免片面武断,缺少了对元宵节丰富内涵的综合分析。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元宵节大致有五种起源说。

起源说之一,是汉文帝纪念“平吕”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平除诸吕,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吕”这天是正月十五,故每年正月十五夜,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就定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起源说之二,是汉武帝祭祀“太一”说。太一,又称“泰一”、“泰乙”、“太乙”,是北极神的别名,据说是在天神中最尊贵,地位在五帝之上的神,也有称其为主宰一切的神。敬奉太一,在战国时就盛行。汉武帝迷信神仙,敬方士,对太一神毕恭毕敬,他下令在甘泉宫修太一祠坛,坛三层,上供太一,下供五帝。司马迁在创建“太阳历”时,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一神,“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已成官方的祭祀庆典活动。

起源说之三,是道教的“三元”说。汉末道教的一个重要之脉五斗米教创立“天、地、人(或水)”三官说。魏晋时,道教将这三官与季节时日相配,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据说这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故在上元节要燃灯,这个节日因此有“灯节”、“灯夕”之称。

起源说之四,是东汉明帝敕令“放灯”说。汉明帝在蔡愔去印度取经回国后,同意在洛阳建佛寺。敕令在正月十五日“烧灯”(即放灯),并亲自到寺院祭拜。这“燃灯表佛”之举,就成了元宵节张灯、观灯的习俗。

起源说之五,是民间的传说。这一说法与汉文帝身边的东方朔有关。东方朔诙谐幽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因宫女元宵囚禁在宫中不能与家人见面,东方朔劝说汉武帝在正月十五做汤圆、挂花灯、放焰火供奉火神君,已使火神君这天不发生火灾。于是,借此宫女们就可以在元宵这天与家人团聚了。

当然,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还有一些,这些说法也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但大多学者认为,“平吕说”理由毕竟简单一些。汉文帝以元宵夜庆祝平定诸吕的胜利,虽可当节日过,但作为传统节日似乎缺乏人文内涵。而据史料分析,其他一些起源于宗教形式的说法却颇有说服力的。

元宵观灯(清·孙温《红楼梦图册》)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长于史料和考据,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被公认为研究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续笔·卷一》有言:“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而今《史记》无此文。”文中提出了两个重要考证观点,一是《史记》对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一神仪式有记载,二是明确了宋代正月十五日“夜游观灯”是继承汉代风俗传统的。

说到这里,必须介绍先秦时期的“庭燎”仪式。所谓“庭燎”,指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或大烛。先秦时的庭燎有两种。一种表天子勤政。诸侯来朝时,天子在夜未央燎烛以问夜,等待时刻到来,以使诸侯早朝。另一种是丧葬、祭天、来宾等邦国大事,皆燎烛照众。这种庭燎之俗,没固定在某天进行,可视为元宵节放灯的最早渊源。由此可见,元宵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雏形。

汉武帝时,在五帝之上设立了最高天帝,叫“太一神”,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神祠坛。正月十五日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通宵达旦。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风俗。东汉明帝时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佛教的燃灯礼佛形式,将宫中放灯火祭太一神的风俗带到了民间。由此可见,元宵在汉朝趋于定型。

隋朝以前的南北朝时期,民间庆元宵活动就相当盛行。到隋炀帝时,每岁正月十五灯火光照天地,彻夜不灭,歌舞也夜以继日,直到正月三十日。唐朝时奉道教为国教,为祭祀道教三官中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的诞辰,元宵节成为国假,张灯结彩举行庆祝活动。北宋以后元宵放灯放假遂成习俗。由此可见,元宵节始盛行于隋朝,后历代王朝经久不衰。

应该说,元宵节是先秦时期“庭燎”、汉武帝祭祀“太一神”、佛教“燃灯礼佛”和道教“上元节”互相融合的产物。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既有佛教的礼仪,又有道教的色彩;既有宫廷的官气,又有民间的俗风。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佛道相融、官民合一的独具风采的节日。

节日起源于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又与农业社会的农时、天文、历法密切相连。在节日的形成过程中,节日由自然崇拜、巫术式的风俗向宗教神学过渡。其间,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节日。节庆和宗教这两个古老的文化现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国度,在节庆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各种原始宗教信仰包括本土宗教道教以及来自异域的佛教、伊斯兰教等,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对节庆产生过孕育、渗透和影响作用。所以,对节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应以开阔的学术视野来看待和研究。

标签: 元宵

更多文章

  • 乌布西奔妈妈:濒临失传的东海野人英雄史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英雄,东海,史诗

    在满族浩瀚的民间口碑文学宝库中,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以其丰富的内涵、雄浑磅礴的气势、感人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凝炼优美的语言,放射着璀璨的光芒。《乌布西奔妈妈》由满族萨满教专家富育光先生采录。现采录的《乌布西奔妈妈》文本是由贺连坤老人传承下来的贺氏家传本。贺老还以其渊

  • 疲于奔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这样,楚王,为了,要求,吴国,你们,奔走

    春秋时期,楚国战胜宋国,大将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两处地方封赏给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极力反对,楚王没有答应子重的要求。另一个大臣子反想娶美丽的夏姬,巫臣却说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来巫臣却娶了夏姬,与她一起逃到了晋国。这样,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子重和子反为了报仇,合伙杀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

  • 呕心沥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总是,非常,自己,写诗,创作,全部,注意,现实

    唐朝中期的着名诗人李贺,诗写得非常好,诗的风格与李白极为相象。当时,人们称李白为“仙才”,称李贺为“鬼才”。鬼这个意像与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统计,“在李贺二百四十首诗中,天神类四十首,鬼神类二十七篇,这两类约占李贺创作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八”。由于李贺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精神抑郁苦闷,加之用尽心血进

  • 莫须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无中生有,莫须有,证据,杀害,大将,秦桧,时期,只好

    宋代的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幼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后来成为宋朝有名的大将。宋高宗时期,金兀术(zhú)入侵,岳飞用少数兵力,击败了金兵之后,决定渡过黄河继续向前追击,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大家喝个痛快!”金兀术看到形势对金国相当不利,就秘密写信给宋朝的奸臣秦桧(

  • 揭秘观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观音,菩萨,揭秘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吴承恩笔下,悟空三不五时就要到观音处走一遭,求个降妖伏魔的法宝。而观音,也是支持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最强后盾。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在您眼中,观音一定是: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锦衣绣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

  • 墨守成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你们,鲁班,守城,楚王,墨子,知道,攻打,胜利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

  • 力不从心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家,边境,不能,力量,北部,匈奴,西域,自己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

  • 说说长安、洛阳、南京、开封到底哪个更适合做北宋的国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封,长安,说说,洛阳,南京,北宋

    定国都是建立王朝的头等大事,汉高祖刘邦选国都时就在洛阳和长安之间有过犹豫,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后也曾有迁都襄邓的打算。唐朝后来又营建洛阳为东都,并在武周和唐昭宗时两次迁都洛阳,还留下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尴尬纪录。而后随着五十余年间,唐朝及其后五代王朝的相继灭亡,中原政权遇

  • 厉兵秣马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已经,准备,你们,兵器,进攻,做好,自己,秦国

    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做秦国内应,协助秦国攻郑。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顾不得听取大夫蹇叔的劝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

  • 盘根错节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告诉,一个,东汉,意见,应该,那里,做官,地方

    东汉时期平武这个地方有个人名叫虞诩(yúxǔ),他十二岁就精通《尚书》,朝廷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就想让他做官。虞诩因为有九十岁的祖母在家无人照顾,所以就没有去。祖母去世后,虞诩才到太尉李修那里出任郎中一职。有一年,羌人和匈奴人几乎同时从西方和北方入侵东汉王朝。东汉大将军邓骘(zh&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