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3/12/20 7:41:55

古代北亚民族回鹘中亚中世纪各穆斯林民族的后裔(由九姓乌古斯与十姓回纥组成),“维吾尔”是“联合、团结”的意思,维吾尔族说维吾尔语,使用维吾尔,信仰伊斯兰教。维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俄罗斯等中亚地区,当中大部份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另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德县(今鼎城区)有集中分布。现有人口大约839万人(2000年),80%的人口集中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我国境内的维吾尔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在伊斯坦布尔、慕尼黑、华盛顿、多伦多、悉尼与东京也有一定量的维吾尔族侨民。

维吾尔族族源久远,与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15世纪后也与中亚穆斯林世界有一定的交往。东亚古籍中古敕勒中北方的一部臣服匈奴与突厥汗国,后来成为回纥。而回纥、回鹘、畏兀儿等被认为是维吾尔人祖先的主要来源。另一部分来源是乌古斯人,他们与袁纥构成回纥。

缠族自汉唐以来散居天山以南者,派别颇多,名称亦极复杂,满清中叶改建行省后,始称“缠族”。现该族文化促进会呈请恢复原名,但同音的汉字有多种写法,有写作“威武尔”、“畏兀儿”、“畏吾尔”等,经本府第30次会议讨论决定,改为“维吾尔”三字,简称“维族”。

1930年代初,盛世才在新疆主政,对之以采取铁腕政策。1944年9月,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政府叛乱(中,/.,/共称之为三区革命),并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1949年,我军进驻新疆。

1955年10月1日,改新疆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文化

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维吾尔族人生活受西域文化影响,服饰以织而成,图案丰富多运用几纹样。维族妇女喜欢头巾蒙面纹,喜爱“艾得来斯绸”缝制的宽松连衣裙。男子爱穿竖条花布,“拜合衫绸”制作的无领外衣。全族都戴“花帽”。

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和俄国的影响,维吾尔族平民大多喜好穿着西式服装并配以花帽和头巾等装饰品以表明民族身份。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维吾尔族服饰与图腾

图腾:夜莺

更多文章

  • 赫哲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族,中国,他们,居住,通用,主要,人口,黑龙江

    赫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分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4640人(2000年人口普查)。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居住在黑龙江、松

  • 俄罗斯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灵魂,语言,服饰,使用,俄罗斯,我国,不同,他们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属于东斯拉夫人中的一个族群。是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圌疆等地的少数民圌族。在我国俄罗斯族是56个民圌族之一,在新圌疆北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共有约1.56万俄罗斯族人。俄罗斯族文化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俄语俄文。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

  • 各种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藏族,客人,主人,奶茶,茶叶,部落,酥油茶,如果

    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以酥油和糌粑为主要食品,那里气候较冷,不宜于蔬菜的生长,与之相比,茶叶却容易运输和保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藏族民众渐渐懂得,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扑充.这样就创造了独特的打制酥油茶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家,非常,他们,已经,柑橘,这个,一个,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

  • 超短裙苗族的“情人节”竟如此开放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苗族,情人节

    超短裙苗族的情人节“茅人节”每年农历三月至四月,是贵州榕江县两汪乡超短裙苗族举行传统节日茅人节的时间。茅人节,也叫“爬茅人坡”或“插茅人”,苗语称为“劳莎丽”,它是两汪乡超短裙苗族一种古老、独特的社交活动

  • 中国古代著名少数民族的下落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他们,融入,契丹,匈奴,女真,一部分,突厥,汉族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数最多,其他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

  • 箭在弦上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琳,没有,军阀,不得不,有一,手下,文章,自己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xí)文。于是,陈琳就按照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

  • 说说中国古代人冬天御寒穿什么衣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中国,说说

    古人最常见的冬服是裘。裘是皮衣,毛向外,所以《说文》在“表”字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可见,贵族穿裘,在行礼或待客时要罩上裼衣以增加服饰的文采。这是因为兽毛外露,通体一个颜色,不好看。例如《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共(

  • 上帝之鞭—匈奴欧洲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哥特,公元,阿兰,西方,罗马,民族,进入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漂。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北方

  • 说说中国西部文化因何由盛转衰?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说说,中国,文化,西部

    ​中国的历史,习惯上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这种划分,正是以东南的崛起和西北的衰落为标志。因此西部文化的辉煌,也正在周秦汉唐的2000年时间。中国历史的前半段,有三个重要时期,即西周、秦汉和隋唐。这三个时期,中国文化历史的重心都在西部,而其表现各具特色。先看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