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3/12/14 7:19:33

战国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战事不断。众诸侯都想兼并其他的国家,称雄天下。这些诸侯国里实力最强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中,秦国在西,自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为相,实行变法,国力日渐强盛,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秦国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仅仅占领邻国的几个城池这样的小胜利了,其目的是要兼并六国,称霸天下。其他六国分布在秦国的东面。他们看清秦国的野心后,就以楚国为首,南北联合,西向抗秦,战略上称为合纵。秦孝公的儿子惠王当政以后,采纳宰相张仪的“连横”外交政策,四处游说,破坏六国的合纵政策。

当时有个极力主张诸侯国联合抗秦的辩士名叫苏秦,他得知韩王准备接受秦国的条件,投靠秦国,就马上动身去游说韩王:“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因为韩国地理条件优越,东南西北都可以凭借天然的山川地势做屏障,易守难攻。韩国又有几十万英勇善战的精兵良将,锐利的武器,装备有天下第一的强弓劲弩。此外,韩国还有您这样一位贤德爱民的圣主,如果与另外六国争雄,是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您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大王您要知道,韩国一旦和秦国结盟,就要屈服于秦国,以秦国贪得无厌的个性,他们一定会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还会要求您把韩国的要地宜阳、成皋划给他。大王您今年给了他这些地方,明年他还会有新的要求,韩国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秦国的贪欲却是无止境的。那时,大王就只能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垂涎已久的秦国了,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果现在大王屈膝向秦称臣。那与甘居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的贤能,再加上韩国的精兵良将,而落得个牛后之名,就连我都替大王感到羞耻啊!”

苏秦的上述言论提醒了韩王,韩王激愤地拔剑而起,仰天大喊道:“韩国宁可做一个独立的小国,也绝不当秦国这个大国的附庸。哪怕是战死,也绝不屈服于秦国!”

就这样,张仪策划的秦国连横策略在苏秦的口舌之下宣告破产了。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的苏秦所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引申出成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

【求解驿站】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牛后,牛的肛门。

【活学活用】数据显示,除了水电、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中小企业在台湾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都超过95%。有人用“~”来概括台湾人这种独立的精神。

【妙语点拨】苏秦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游说对强秦有臣服之心的韩王,宁可做小小的一国之主,也不要跟在强秦后面惟命是从。韩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因为韩王考虑到做“鸡首”的相对自由度更大,而且“鸡首”比“牛后”做出成绩的机会多得多。一旦成绩显着,“鸡首”就可能变成“牛头”,而“牛后”想变“牛头”却是难乎其难。道理就是如此简单。所以,韩王最后下定决心与各诸侯国王合纵抗击强秦这个“牛头”。

标签: 国家大王六国地方秦国诸侯韩国宁为

更多文章

  • 大腹便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口溜,这个,学生,可以,睡觉,意思,读书,比较

    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名叫边韶的读书人,字孝先。他比较有才华,所以,在没有当官之前,在陈留郡教着几百名学生。边韶这个人除才华横溢外,嘴皮功夫也比较厉害。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瞌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来,学生看他的模样很是好笑。有一

  • 以身试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官吏,执法,安定,太守,自己,伯父,官员,监狱

    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成人。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羊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学到许多刑律知识,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一天,

  • 百川归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社会,淮南,圣人,人们,生活,一个,江河,应该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共同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泛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百川异

  • 不敢越雷池一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没有,雷池,这个,自己,一方面,都城,朝廷,安徽省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位后担任中书令,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qiáo)到江州

  • 乐不思蜀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蜀国,知道,投降,这个,我们,诸葛亮,刘备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

  • 先斩后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儿,皇帝,婆婆,然后,那些,这个,父亲,报告

    对于“先斩后奏”,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刘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此外,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下面这个故事。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

  • 韦编三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部,孔子,这样的,竹简,易经,请教,牛皮,重复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

  • 东山再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这个,东山,客人,那些,做官,足以,出来,东晋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谢安的人。他出身士族,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后来,征西

  • 当务之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应该,事情,最重,优先,知道,什么,当前,孟子

    有次,孟子的弟子问,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先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急需要干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要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

  • 中饱私囊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家,老百姓,最好,税收,没有,何谓,百姓,十分

    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他执掌晋国朝政大权后,勤政爱民,体谅百姓疾苦,希望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但是他却不善于约束手下官员。有一年,国家财政吃紧,赵简子派税官去征收赋税,这可是个大捞一把的好机会。临行前,税官还是假惺惺地问赵简子:“请您指示一下,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