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代度量衡到清代度量衡有什么新发展

明代度量衡到清代度量衡有什么新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3/12/6 13:40:12

明代度量衡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攻下元大都,建立明政权,逐步完成全国的统一。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民心,朱元璋推行休耕制度,让民众休养生息,垦荒屯田,发展封建经济。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但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强化,是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受到种种限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缓,商品经济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因而这期间的度量衡制度仍然为封建经济服务。

明初,土地大量荒废,朱元璋下令鼓励农耕,并把赋税规定较低,一般官田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洪武二十年,明朝政府经过普遍丈量土地,编制了“鱼鳞册”,详细登记每乡每户土地的亩数并绘制成鱼鳞图,地方官吏抑制豪强霸占土地,甚至采用小弓丈量。明代度量衡均由官府制造,以保证量值统一,凡私造斛斗秤度者“依律问罪”,知而不揭发者“事发一体究问”。

明代的度量衡制度尽管完备,惩处却极为严厉,只能保证官方明规定的器具统一,却无法制杜绝营私舞弊的现象。由于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货币地租取代了一部分实物地租,商品经济相对活跃,这类现象导致官商勾结,肆意增大度量器具,大进小出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激起了民众举行多次反对“大斗剥佃”的斗争。

清代度量衡

度量衡制度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建立在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的性质有了相对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在一定地区、一定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但还不能摆脱封建势力。

清朝的商品经济与元时期相比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南、北方一些大的城市“商贾云集”、“乡市喧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扩大,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更为频繁,白银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度量衡器具也成为了商品,并出现了戥秤行业。据记载,乾隆年间,长江戥秤行业颁布了如下限令:“新开店者,要隔十家之外方许开设,违者公罚”。足见当时的戥秤行业极为兴盛,这与当时白银货币流通量增加有密切的关系之外,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另一种表现。

清代的度量衡管理早在顺治帝年间就有着手进行,直到康熙时期才基本实现,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的尺共有两种,一种是横黍尺,另一种是纵黍尺,横黍尺是以十个黑黍的横广算作一寸,长短夏尺相同,所有又叫古尺或律尺;纵黍尺是以十个黑色的纵长算作一寸,工部制造皆以此为标准,所以又叫营造尺。尺的原器存放工部,由工部按此原器再制造出同样的尺来发放给各省布政使,以作使用时度的标准。

更多文章

  • 不翼而飞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这是,出游,没有,叫做,如果,意见,自己,故事

    《管子·戒》:“不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故事如下:齐桓公想就自己出游的事征求管仲的意见,便问道:“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芝罘,南至琅邪。司马提出意见说,也要像先王的出游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先王的出游,春天外出,调查农事上经营有困难的,叫做&ls

  • 不可多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当时,一次,是不,非常,知道,碑文,鹦鹉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衡的着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辩,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了汉献帝。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

  • 八面威风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面,这是,朱元璋,历史,渔夫,南京,大将军,明朝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皇觉寺和尚朱元璋亦投身农民起义军,起义军元帅郭子兴十分赏识朱元璋的才干,特将他提升为总兵官。朱元璋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乘胜进军集庆(今江苏南京)。在过年那天夜里,朱元璋与大将徐达一起窥察江南元兵守备情况。二人行至梁山脚

  • 七步成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首,曹植,女性,有一,兄弟,自己,文学,皇帝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着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

  • 不合时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他们,改变,天下,年号,太后,没有,诏书,六月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成帝死后,十九岁的刘欣于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此即历史上的又一着名昏君汉哀帝。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有识之士,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

  • 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国家,大王,六国,地方,秦国,诸侯,韩国,宁为

    战国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战事不断。众诸侯都想兼并其他的国家,称雄天下。这些诸侯国里实力最强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中,秦国在西,自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为相,实行变法,国力日渐强盛,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秦国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仅

  • 大腹便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口溜,这个,学生,可以,睡觉,意思,读书,比较

    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名叫边韶的读书人,字孝先。他比较有才华,所以,在没有当官之前,在陈留郡教着几百名学生。边韶这个人除才华横溢外,嘴皮功夫也比较厉害。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瞌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来,学生看他的模样很是好笑。有一

  • 以身试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官吏,执法,安定,太守,自己,伯父,官员,监狱

    西汉时期,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成人。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都要给别人放羊,以此贴补家用。王尊平时最爱读书,放羊时总要带些书阅读。他自学史籍,从书中学到许多刑律知识,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一天,

  • 百川归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社会,淮南,圣人,人们,生活,一个,江河,应该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共同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泛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百川异

  • 不敢越雷池一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没有,雷池,这个,自己,一方面,都城,朝廷,安徽省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位后担任中书令,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qiáo)到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