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行将就木”故事:出自伤心女人

成语“行将就木”故事:出自伤心女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6:44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不仅没钱、没车、没房,甚至连名分都没有。他爹晋献公要杀他,就先设计把他调到蒲城,蒲城在当时其实只是个荒野,让他去那里搞建设,等建好了再把他干掉。

重耳去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晋献公也不给他钱,重耳一个人来到这里混日子,苦不堪言。

此前,他的第一个老婆,是国人,称作徐嬴,寿命不长,结婚之后,还没有生育,就较早的去世了。

来到蒲城后,重耳在这里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二个女人。

这个女人史称逼姞。但他也许早就忘记了她姓什么,叫什么,也或许还有点点映像。反正他娶了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也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

大的是男孩,名叫姬欢,小的是女孩,叫做伯姬。

重耳就在蒲城安了家,在这里过上了四年多的幸福时光。

不久,晋献公派了寺人勃鞮,来蒲城杀他。

重耳害怕了,逃跑的时候,慌不择路,既顾不了他的老婆,也顾不了他的孩子,就这样一个人逃跑了。在狐偃赵衰的帮助下,翻墙逃跑了。

从此,亡命天涯去也。与他的老婆孩子们再也没有了任联系。想联系也联系不上了。

重耳一直北,逃亡到了北方的翟国。

翟的读音就是狄,翟国就是狄国,这里是他母亲的娘家。所以,狄人君主非热情的收留了他,把他待为上宾。

当时,翟国打败了赤狄中一支姓隗的小部落,抓住了他们的两位公主。大公主叫叔隗,小公主叫季隗,都是绝色美女。

翟主大酋长看重耳身边没个女人,就把这两个美女俘虏当作见面礼,送给了逃难过来的重耳。

就这样,身无分的重耳,桃花运再一次降临了。

重耳就把十三岁的妹妹季隗留作自己的妻子,把稍大一点的姐姐叔隗赠给了和他一起亡命天涯的赵衰。

季隗,也就成为重耳的第三个老婆了。她为重耳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名叫姬鯈;小的名叫姬劉。

重耳与季隗同病相怜,一个是落魄公子,一个是落难公主,他们就在这里安了家,在冰天雪地里以逐兔射鸟为生,过着最原始的狩猎生活。

不久,重耳就习惯了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乐不思晋,日子倒也不错。

后来,晋献公死了,晋国发生内乱,权臣里克派人来接他回去继位。但他由于害怕,不敢回去,就这样错失了一次机遇。于是,他的弟弟夷吾冒险回去,当上了晋国的君主,终于干掉了里克。

又过了些年,他的弟弟夷吾,也就是晋惠公,被秦国人抓走了。惠公最担心重耳会乘着这个机会,来抢他的宝座。所以就匆匆割地,只求能够快速回国。

那么,重耳会不会杀回来抢夺晋国的君主之位呢?

有人说,重耳是个仁人君子,不会做出这种乘人之危的事。也有人说,重耳淡泊名利,不屑于国君的宝座。还有人说,重耳是个重感情的人,他只想和那个美女季隗长相厮守,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其实,这些猜测都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自愿跑来狄人部落,追随于他的那十几号晋国旧臣们,都指望着他杀回去翻本呢。而愿意亏本收留他们这么多人的狄国首领,也还指望着他回去高息还款呢。所有人的利益都押在重耳身上。狄国君主大力扶持重耳,就和秦国君主扶持夷吾是一样的。

无论重耳究竟想过哪一种生活,都不由他自己来选择。

所以,《左传》上说:“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这一年的秋天,晋惠公韩原之战,被秦国人抓走了。狄国就乘着这个机会,攻打了晋国!抢占了晋国的狐、厨、受铎,涉汾,昆都,五个地盘。

为什么呢?“因晋败也。”因为晋惠公吃了败仗,所以这就是打他的最好机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重耳(或说重耳身边的势力)想得到晋国的心情,其实是非常迫切的。这也就是晋惠公一回国,就想立即干掉他哥重耳的原因了。于是,他就派了寺人勃鞮,再次前来刺杀重耳。

重耳在这里一共生活了十二年。

突然有一天,晋国来了个人,急匆匆赶来,递上密信一封,一句话都没说,只叩了个头就走了。寺人勃鞮马上就要杀他来了,时间非常紧迫。

现在,他不得不再一次逃亡了。

狐偃说,狄人的力量还是小了,看来我们指望他们复国,已经指望不上了,不如到最强大的齐国去吧。但重耳对老婆孩子还有点恋恋不舍,狐偃就提醒他说:“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国家大事,而不是来娶妻生子的!”

重耳想带上老婆、孩子一起逃亡,但一是经济上不允许,二是行动上不方便。

于是,重耳为了他的事业,就不得不再一次又把她们都抛弃了。

走的时候,对他老婆也就是季隗说,你如果是真心的爱我,那就等我二十五年吧!我走了,你就在这里带孩子,如果等到二十五年之后,我还不回来找你,那你就可以改嫁了。

他老婆一听,伤心的说道:“我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再等二十五年,就五十岁了,行将就木,还改嫁什么人呀。”

季隗为中国人创造了“行将就木”这个成语。“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然后,重耳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往东方的齐国而去。

标签: 没有老婆回去这个这里生活女人孩子

更多文章

  • 半老徐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如此,以及,没想到,时期,风韵,得不到,妇女,意思

    南朝时期,梁朝湘东王萧绎的妃子徐昭佩由于得不到宠爱,先后与荆州瑶光寺的智远道人,贺徽以及暨季江勾搭成奸。暨季江感慨地说:“没想到徐娘半老,竟风韵犹存,是如此风流多情。”萧绎忍无可忍责令她自杀。半老徐娘的意思是: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太公钓鱼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富裕,钓鱼,心甘情愿,太公,比喻,之国,后来,文王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一般人用弯钩钓鱼

  • 白衣苍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江南,人生,杜甫,别人,事情,风景,生活,太守

    杜甫乐于助人,但他自己衣食无着,只有用诗来帮助别人。李龟年是开元年间的艺人,深得唐玄宗喜爱,王公贵人也经常请他去弹唱,他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生活落魄。在一次宴会上杜甫又听到了李龟年的歌声,写诗夸奖他艺术高超,说:“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在这落英缤纷的时

  • 食言而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喜欢,越来越,最大,自己,时代,怎么,大臣,一个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说

  • 紫芝眉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喜欢,感叹,眉宇,德行,没有,县里,自己,高洁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第二天那

  • 白头如新 倾盖如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时间,是不,白头,不了,如故,一样,认识,一辈子

    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他列举了荆轲、卞和、李斯等事例,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梁孝王深受感动并释放了他。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意思是:倾盖:停下车子,指初次相逢。指相识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有的刚

  • 得心应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变成,夏天,可以使,春天,感受,冬天,音乐,秋天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

  • 老牛舐犊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丞相,大家,侍卫,鸡肋,老牛,曹植,没有,梦里

    杨修,三国时曹操的主簿,才思敏捷。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大家都不理解。杨修说:“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啊。”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

  • 目不见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政治,不足,自己,常常,楚国,一样,情况,大王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看着楚庄王那

  •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到时候,十分,我们,岸上,故事,今天,文王,有一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