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漠牧歌—敕勒篇

大漠牧歌—敕勒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78 更新时间:2023/12/12 16:14:09

敕勒,在汉代时称为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称狄历、敕勒,到隋朝时称作铁勒。因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隋书》记载铁勒各部分布于东至独洛河(今图拉河)以北、西至里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唐贞观末,于东部铁勒分设都督府、州,隶燕然都护府。”

在秦汉时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它的南边是匈奴,西南是乌孙。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先后征服了很多部族,当时丁零也其它周边的部落一样,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掳去作了匈奴的奴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至公元后一世纪间,丁零不断和匈奴进行武装斗争。据《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领兵攻打游牧与伊犁河上游流域的乌孙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平时被匈奴奴役的乌桓、乌孙和丁零乘机对匈奴进行袭击,结果杀死了数万匈奴骑兵。从此匈奴国势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匈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

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带先后参加了各族统治者的混战。后来,这部分丁零人后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汉末魏晋时,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迁,这样,富饶的漠南地区成为敕勒人游牧的地区。当然大部分敕勒人还留在原来的牧地。当时敕勒人的游牧地域东到贝加尔湖,西到土拉河、阿尔泰山一带。当时,由于敕勒人造车业很出名,他们造的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左右,超过了当地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这种高轮大车,可以在草茂而高,积雪深厚,且多沼泽的地区顺利通行。所以当时南方人称他们为高车。

据记载,当时的铁勒部落分布广在大漠南北的9个地区,共有四十个不同名称的部落。比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罗部、斛律部、吐突邻部、袁纥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于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强大起来,对当时的柔然和北魏统治阶级构成了威胁。北魏统治阶级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这样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北魏。五世纪初,北魏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敕勒人数十万落都迁徙到漠南一带。使漠南一带畜牧业发展很快。由于受汉族化的影响,逐渐懂得了农耕。据记载,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这样空前的盛会,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壮观之事。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流传很广的一首敕勒民歌,反映了当时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景象: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于北魏统治阶级对敕勒人民的掠夺日益加剧,敕勒人民反抗斗争日益激烈。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敕勒人民反抗北魏的武装斗争。

当时日益强盛的柔然也对敕勒人民进行疯狂的军事掠夺。有的敕勒部沦为柔然的奴隶部落,如后来兴起的敕勒部--突厥部落就曾经是柔然贵族的“锻奴”部。副伏罗部也曾经是沦为柔然贵族的奴隶。公元487年,副伏罗部的首领阿伏至罗和其弟穷奇摆脱了柔然的统治,迁徙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建立了自己本族的政权--高车王国。敕勒政权经向北魏王朝遣使朝贡。

到了北魏明帝时,由于敕勒统治者为争夺王位残杀不已,再加上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柔然的不断侵扰,力量日益削弱,最后为柔然所败。

当然,敕勒作为一个民族并没有悄然消逝。后来称霸一时的薛延陀、回纥、突厥及蒙古部中古、克烈等部均为敕勒族的后裔。

敕勒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突厥语。他们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小聚会时都要唱歌跳舞。

敕勒是游牧民族。无疑,敕勒人对漠南地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敕勒川的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标签: 由于一带匈奴北魏当时地区游牧部落

更多文章

  • 北方民族的“骷髅神”:不可思议的祖先神崇拜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骷髅,民族,北方,祖先

    “骷髅神”不可思议的祖先神崇拜关于“祖灵崇拜”的话题,在各式各样的神话传说中,确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谈。然而,就在这种不可思议的话题中,可以体察出原始初民幼稚的心理,获得图腾崇拜与始祖渊源的信息。其中,学者们从北亚、东北亚到世界各地一些民族搜集到关于骷髅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语言,中国,使用,还有,民族,西部,语系,少数民族

    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中国的语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种,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回族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如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中国的全

  • 毛南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地区,服饰,种植,信仰,少数,民族,男女,这个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宋、元、明时代的“伶”,与毛南人的先祖有渊源关系。史籍中曾先后出现过“茅滩”、“茆滩”、“茅难”、“冒南”、“毛难”、“毛南”等名称。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区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变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蒙古,突厥,一带,时期,建立,鲜卑,部落

    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在先秦时期少数民族被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都是泛称,并非单独的民族。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亦称南蛮。殷周时分布于今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秦汉以来,仍以蛮泛称南方少数民族。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

  • 朝鲜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朝鲜族,朝鲜,宗教,汉字,形成,图腾,朝鲜半岛,民族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韩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朝鲜族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说法为中国商周时代的东夷移民与原土著居民组成,现大部为中国移民后裔,见箕子朝鲜,此说有中国早期史

  • 彝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不同,云南,彝族,主要,地区,民族,服饰

    彝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少数分布于越南。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37%,列第七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彝族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等族皆源于古彝族,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这种主张

  • 黑龙江流域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建立,女真,时期,东北,契丹,黑龙江,民族

    (一)肃慎时期远古时代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伏羲氏发明结网的方法,用网来捉飞禽走兽或捕鱼;二是神农氏发明原始犁,教民耕稼种植五谷,建立起原始农业,由此而逐惭解决了人类食物的来源。黑龙江原始居民与山东半岛上的原始人类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关系。前2000年,夏朝初期,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半岛的农业传入东北经

  • 沙漠部族—库莫奚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这一,女真,中原,契丹,五部,他们,发展,贵族

    库莫奚族称始见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然而这一称号的出现,应在4世纪中叶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上有了不间断的记载,直到13世纪其族名才消失,前后存在近千年。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北魏登国年间与契丹分离后,各自形成为一族。然而史书对其族源的记

  • 门巴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全家福,图腾,中国,文化,吐蕃,一个,族人,服饰

    门巴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万人,其中中国实际控制区8900人(2000年统计)。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与藏、培巴等民族长期相处。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门隅地区。唐朝时(823年)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设立的“唐蕃会盟碑”中就有“南者门巴”的记载。门巴族文

  • 大漠佛画—党项篇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地区,西夏,发现,部落,首领,唐朝,蒙古,遗址

    党项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