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海南曾归属广东600多年,为什么大多数海南人却说“福建话”?

海南曾归属广东600多年,为什么大多数海南人却说“福建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55 更新时间:2023/12/15 18:22:54

2020年6月初,《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建设方案》正式出台。中国首个自贸港的建设,对于海南这个20世纪80年代才建省的“后浪”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建省之前,海南曾经长期归广东省管辖。这一历史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前后长达600余年之久。

海南在近千年的历史中虽数次更名,但基本处在广东的辖地范围,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建省为止。有趣的是,广东漫长而深远的治理影响,并没有让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当地盛行的方言成为海南主流,反倒是由闽南语(福建方言)发展而来的海南话,成为岛内最广泛使用的方言。

明朝行政区域与疆域图,这是海南历史上最早受到广东直接管辖的时期

海南话的分布地带涵盖全岛北部及东、南、西南部沿海一带,900多万的人口中有700余万作为常用语言,比例高达80%。除此之外,海南原生黎话、客家话、粤语系儋州话、南岛语系回辉话等方言在海南也有不少受众。

海南各地区方言分布图,白色为闽语海南话,绿色为黎语,粉色为临高话,灰蓝色为粤语儋州话

从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来看,海南和广东的联系无疑更加密切;而福建和海南恰好整整隔了一个广东省。闽南(福建)语系海南话,是如何成为了海南受众最广的方言呢?


一、漂洋过海来落脚

黎族是海南当地的原住民。早在秦汉时期首批汉人到达海南时,就能够寻觅到岛上大量黎民的身影。他们被认为是古代百越族后裔的一个分支,以黎话作为交流的语言,一直传承至今。

由于历史悠久,黎语很多发音及文字都没有考究的资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挥师南下,耗费数年时间将岭南地区完全攻占,分别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当时的海南岛恰好在象郡的范围内。但由于地域偏僻,秦朝对海南还只是象征性管辖。

秦朝灭亡后,岭南地区对中原政权缺乏普遍认可,排斥的心态促进了南越国的诞生。刚开始的南越在西汉天子的威赫下,并不敢兴风作浪;但随着他们势力的不断扩张,管辖地区覆盖越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与汉的关系也随之交恶。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命大军将南越国一举歼灭,彻底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央。在海南岛地区设立珠崖、儋耳两郡管辖十六个县。由于治理需要,一些中原的官员和军人也因此登陆海南。但总的来说,数量十分稀少,远比不上原住民人口数。

西汉末年由于国力衰退出现过“弃郡事件”

但中央政府很快收复回来,并命名为朱崖洲

由于当时的朝扼守于中原,且存在天然屏障,使得岭南两广地区的开发力度有限;而湿热的气候,也是不少汉人望而却步不愿迁移到岭南的重要原因。

两广被“冷落”,隔着琼州海峡的海南岛更是无暇顾及了,几近零开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岭南地区尤其是海南岛,是被中央当作偏远流放之地的不二之选。

东坡书院,记载了大文豪苏轼曾经被贬谪至海南的光阴

地理位置上的荒僻,让珠崖、儋耳两郡长期疏于治理,人口也没有大规模的增长,族群和语言依旧以黎民占优。隋唐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海南岛增设琼州、崖州、万安等五州。

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扰乱中原秩序,随之地方割据势力四起。一时间,包括北方、中原等在内的地区饱受战争之苦,民众南迁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他们先是从中原分散到江浙等平原地带;后来这股潮流又蔓延到临海优势明显的福建。据统计,到南宋中叶,福建人口就达到惊人的160万户。而同期海南才刚刚突破万户大关。

宋朝福建户口增长情况,幅度相当之大

显然,福建是无法支撑人口暴涨所带来的压力的。丘陵和山地占比90%的情况,让福建无法像邻近的江浙等鱼米之乡一样,完全供给起基本的生活保障;人口过剩所造成的困窘,与此带来的是人均耕地被进一步压缩。

可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原及江浙一些地区汉人的到来,也给福建带来了吴越等地区语言特色。再经过本地化的影响和变异,逐渐形成了古闽语,这便是后来闽南语的源头。

福建主要山脉

人口和资源的不相匹配是新移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粮价攀升、偷窃成风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如何摆脱落魄的生活状况,成为当时普通大众最急切的问题。恰巧两宋时期泉州等地港口贸易的勃兴,正提供了这么一条谋生之路。

闽南人天生与海相伴、靠海而生。自港口对外贸易兴起伊始,就有不少当地人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等地寻找商机;两宋时期泉州港地位的确立更是吸引着不少人投身到远洋贸易中。而此时,人口数量的飞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使得越来越多人萌生了外迁打拼的念头。

宋朝后期,由于中央积贫积弱的现象没有实质改善,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施压,局部战乱使得又一波难民来到福建。生存空间反复被压榨,形成的连锁反应让福建人外迁的浪潮此起彼伏、不可阻挡。

汉族历代迁徙。唐黄巢之乱后,福建成重要人口迁入地;宋靖康之难后,福建人又向两广海南迁徙

由于当时的岭南疏于开发且人地矛盾不剧烈,外迁的福建人基本向两广及海南岛移动,这些是陆上移动的主要目的地;而在海上,还有不少人选择远航到南洋或登陆对岸的台湾。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和距离遥远,向南洋方向的人们不少还没到达就因补给问题而暂时搁浅了,最后退而求其次落脚到海南岛。

福建人的大量外迁,最显著的影响就体现在方言上。包括潮汕话、雷州话及海南话,均是在古闽语的影响下逐渐演化而来的方言。除此之外,粤语、客家话等方言在局部地区均受到闽南特色的影响。

广东、海南及台湾说闽南语或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方言分布地

福建人的迁徙热潮,极大影响了岭南久远的文化风貌。而海南岛作为一个海岛,之前与大陆相对割裂,因此接受到的改变毫无疑问要远比其他地区多得多。与以往人口小规模的流入不同,宋朝以后海南人口表现出了几何倍数的增加。

自宋迁徙热潮开始,海南户口数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各军表示海南次级行政单位


二、闽粤元素,影响深远

虽说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汉人涉足海南岛,但零星而不成规模的族群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力。加之中央不善治理,原住民和汉人的冲突时有发生。福建人最初到来的时候,岛上的开化程度还是比较落后的。

随着登陆的福建人与日俱增,他们在海南岛上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人口数量可观的族群,能够与黎民匹敌甚至到后来占据绝对优势。群落的壮大,让他们日常使用的闽南语在岛上的覆盖范围也随之扩散。

由于中央政权长期作为大陆国家,缺乏开发海洋的经验,对于海岛治理偏向于一种就近原则。明朝时期,海南岛的琼州府被划分到广东行省辖区内。这样的安排前后持续了六百年之久。

明朝广东各府州列表,琼州府即今天的海南省

在成为广东的一部分后,两地也开始出现了密切的人员往来及流动,方言同样是很好的例证。海南的一些地区方言,包括儋州话、疍家话、迈话等,均是属于粤语系分支。它们随着广东移民来到海南,在本地化的影响下形成新的方言,即包容又创新。

但广东的人地矛盾相对于福建来说并不突出,包括珠三角、粤东及粤西都仍存在广阔的平坦地带,这使得粤琼两地人口流动以海南的流出为主;而福建居民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外迁需求。

相较福建,广东地形条件要好得多,人地矛盾也相对缓和

明末清初年间,随着郑成功反清势力的日益强大,清政府在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沿海,实行禁止渔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迁界令。这逼迫着当时大量以打渔为生的居民向周边沿海移民,逃向管理较为宽松的海南岛。

经历了两波福建移民潮的海南,在人口构成和社会风貌上形成了深远影响。首先,源源不断攀升的基数,加之第二、第三代的出生,让祖籍为福建的“新海南人”渐成规模,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原住民黎族;其次,闽南语在移民过程中与当地特色交融,保留了和后来福建话大为不同的古闽语特色,自成一派蜕变为了海南话、粤西雷州话及粤东潮汕话。

闽粤两地文化在海南的重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它们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南与内陆疏于交流往来的尴尬境地,赋予了这座孤悬于南海的岛屿前所未有的成长资本。在归属广东之前,海南岛已经基本确立了福建后裔为主的人口构成,变化也就相对不大了。


三、勇立潮头,再出发

清朝及民国年间,海南基本沿袭着明朝的行政区划,在广东省琼州府的基础上下辖2州11县。虽然旧制不变,但也不乏出现一些新的声音。

北伐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有官员提出将海南进行独立建省。但由于当时政局混乱、缺乏支持等原因,一直未能真正实现。1931年,国民政府将海南设立为特别行政区,但实际上仍受到广东当局的领导。

民国时期三亚榆林港远景

二战时期,因为地处南海的战略要塞,日本曾倾尽陆海军力猛攻海南岛。自1939年开始,海南岛进入长达六年的日占时期。广东与海南的紧密联系一度中断。

1950年,国民党军队败退之后,海南岛终于等来了全境解放。同年,成立海南行政区(大致等同于副省级地市级别),隶属于广东省。粤琼之间的联系又再次密切起来。受制于琼州海峡的隔阂,当时两地往来依靠的是船运,到后来逐渐发展为轮渡及航空等。

在货轮上分装车厢,实现“跨海铁路”的搭建,粤海铁路的通车大大改善了海南与内地往来的便捷度

海南岛解放初期正处于一穷二白的窘迫阶段。为响应号召,当时不少知识青年来到这片净土参与建设,其中粤籍青年数量名列前茅。他们的到来深化了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在海南的影响;但由于繁衍了几代的福建移民数量更胜,闽语系海南话早已成为岛上受众最多的方言。

经过漫长发展历史,闽语海南话在本地出现不同分支,表明其有别于原闽南语的独立性和差别性

随着海南人口和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加之海权意识的兴起及南海局势的要求,隶属于广东的行政区的身份已无法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省的呼声和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1988年,海南行政区正式撤销,海南省挂牌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省政府揭牌当日,万名群众锣鼓喧天齐庆贺

海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政策倾斜、开放程度高及气候优越等因素,时至今日,海南不少龙头企业正是那时候发迹而起的。

海马汽车,正是为数不多诞生于那个年代的明星企业

曾经被视作蛮荒之地的海南岛,在福建人大量迁入和开发之后,表现出了浓郁的“福建特色”。随着自主建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等的建设,海南的本土元素也变得越来越常态而显著。而自贸港建设被提上日程,更是赋予了海南新的机遇。

标签: 海南

更多文章

  • 知乎高赞:有哪些曾经的世界未解之谜被证明是骗局?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未解之谜

    1972年,法国人在非洲国家加蓬的奥克洛地区发现了一座奇怪的铀矿。根据经验,所有铀矿里铀235的比例都是一样的,约为0.7202%,然而这里铀矿里的铀235只有0.6%。当科学家们仔细调查之后,发现这绝对不是一座简单的铀矿,铀235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一部分已经“燃烧”过了。

  • 魏晋风度,若无深情,终究是纸上凉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纸上,若无,雪浓,是,魏晋,凉薄,深情,风度,终究

    雪浓,月冷,风正劲。紫禁城的宫门却突然打开。几个影影绰绰的身影快步鱼贯而出。借着月光细看,原是背着行囊的一行小太监,梳着长辫,而宫门之外站岗的官兵却是身着西式军装,没有辫子,手握步枪。这一幕似是处在两个时空的场景误撞在了一起。那为首的军官腰间别着一把闪着寒光的精制西洋军刀,正

  • 什么都散装的“江苏十三太保”,在这件事上却不“内斗”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散装江苏,江苏十三太保

    这世上,能统一“散装江苏”的,大概只有“美味”一词。尤其是在初夏时节。初夏的江苏到底有多美味?这么说吧,本着为每一位“吃货”负责任的态度,强烈建议这段时间轻易不要去江苏,因为在踏进江苏的那一刻,你就注定要“一失嘴成千

  • 繁花似锦——庙底沟文化彩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彩陶发展历史,彩陶,庙底沟彩陶

    如果把渭河流域彩陶的发展历程比作一首交响乐曲的话,那么距今6000~5500年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彩陶,就是这首曲子中最气势恢宏而又动人回味的篇章。它不似老官台文化鸿蒙的质朴,又跳脱半坡文化的神秘,它是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顶峰阶段,艺术风格既简约,又瑰丽繁复。在“彩陶&

  • 绿帽子为啥表示那个意思:被污名化的历史终于搞清楚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绿帽子,乌纱帽

    ​同样是戴帽子,有人戴的是“乌纱帽”,有人戴的是“绿帽子”。大家都愿意戴“乌纱帽”,可没人愿意要“绿帽子”。同为帽子,为何“乌”和“绿”差距如此之大?&ld

  • 故宫一本300年前的画册,画了300多种怪物,还画了条美人鱼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故宫画册,海错图,美人鱼画册,故宫美人鱼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了,因为在里头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这些宝贝的价值,有许多都无法用金钱衡量,因为它们都是传世珍品,都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讲到这些藏品,其中不乏历代名家的力作,书法、山水、花鸟鱼虫等艺术品。当然,也有许多古玩,金银玉石等器具,琳琅

  • 当代艺术家书写中国历史纪年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国际日报讯】(记者梅子)这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历代王朝纪年歌》,说明了中华民族推行和传承的是独具特色的王朝纪年方式,它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纪年方式。我们华夏族是世界上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

  • 历史上的旗袍女郎,真像剧里一样千娇百媚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旗袍,旗袍女郎

    ​最近一则“剧中千娇百媚的旗袍女郎”的词条登上了热搜,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心目中影视剧里最惊艳的旗袍造型。这些风情万种,韵致各异的旗袍,或婀娜典雅,或温婉大方,仿佛是从泛黄的历史画卷中穿越而来,充满了年代感,也充满了故事。《花样年华》张曼玉《金陵十

  • 宋朝官帽的两个“大翅膀”,真是为了防止“交头接耳”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官帽,宋代官帽

    本 文 约 3693字阅 读 需 要11min近日,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一些地区的学校终于开学了。4月26日,杭州的小学开学,为了让每位学生保持足够的距离,学校真是发挥了十足的创意,比如一组小学生学头戴“一米帽”上课的图片火了。虽然很

  • 在中国,这叫规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