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80 更新时间:2023/12/13 16:32:49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们的尊敬。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他请教。他会给人们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滕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滕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于是,他就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但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

后来,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意思是说,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方圆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来治理,滕国肯定能变得富裕强大。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孟子·滕文公上》

【求解驿站】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不足。

【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分工协作,有利于各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妙语点拨】大象和蚂蚁争论,认为自己的力气比对方大。大象对蚂蚁说:“你能拔起这棵树吗?”蚂蚁无能为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树连根拔起。蚂蚁对大象说:“你能搬动这片草叶吗?”大象无论如何也不能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叶,而蚂蚁却能背起草叶轻松自如地走动。这个故事与孟子进谏的思想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示我们为人处事要取长补短。

【近义】扬长避短

【反义】师心自用

标签: 蚂蚁大象国家人们大国孟子什么富强

更多文章

  • 贪小失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国家,齐国,联军,结果,于是,希望,金币,没有

    战国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振兴国家。他曾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以增强国家的实力。赵人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由于不被统治者信任而离开魏国,投奔到燕国来,向燕王纵论兵法,深得燕王赏识,被拜为亚卿。乐毅忠肝义胆,为燕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实力越来越强,而它的仇敌齐国却越来

  • 周公吐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王,武王,出来,中国,天下,周公,辅佐,自己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领地在周,所以史称周公或周公旦。他贤能多才,周武王时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功勋卓着。周初,周公受封于鲁,但他只让长子伯禽赴封地,自己则留在镐京,与召公一起辅佐周武王。伯禽临行时,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

  • 按兵不动的含义,按兵不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之后,一个,卫国,等待,出兵,还是,之前,回来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卫国由于国力微弱,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当时在位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不愿长久地处于屈辱的地位,便毅然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卫灵公的这种做法让当时晋国的执政者赵简子非常恼火。赵简子立即调集军队,想要讨伐卫国的都

  • 罚不当罪的意思,罚不当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一个,处罚,相称,犯罪,不当,古代,如果,不相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着作称为《荀子》。《荀子》这部着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

  •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陕西,关中,刘邦,项羽,栈道,天下,韩信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聚集起来商议获胜之后如何割据土地一事。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妄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划分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琢磨,将来怎样一个个地对付并消灭他们。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顾忌重重。刘邦很难对付,对此项羽心知肚明。早些时

  • 残杯冷炙的含义,残杯冷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杜甫,有一,权贵,考试,长安,人才,施舍,生活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富五车,他有一部《颜氏家训》流传下来。这本书的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中有一处告诫说:“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意思是说,不能因为有点称赞,你就去受权贵驱使;不能因为处在低下的座位上,你就去受取权贵施舍的屈辱。唐代的大

  • 草木皆兵的含义,草木皆兵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心理,作战,渡河,控制,人员,能够,面对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

  • 前倨后恭的含义,前倨后恭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采纳,诸侯,主张,秦国,嫂子,父母,六国

    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主要有秦、燕、赵、齐、楚、韩、魏,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实力最强,时不时与其他六国交战。六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六国同秦国和好相连,尽量不招惹秦国,不给秦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叫做“连横”;反秦派则主张六

  •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含义、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池塘,联系,城门,失火,梁朝,认为,投降,鱼儿

    传说,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他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

  • 举案齐眉的含义,举案齐眉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姑娘,志向,妻子,地方,家乡,那天,相公,托盘

    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年轻人,他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可他的志向却很高远,他发奋读书,一直读完了太学。梁鸿从太学院毕业后,并没有求官入士,而是回到家乡,埋头苦读经史,学问更加渊博。家乡一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都钦慕梁鸿的贤德,纷纷托人前来提亲,可都被梁鸿回绝了。家乡有位姓孟的姑娘,长得又黑又丑,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