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4/1/1 11:13:40

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经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怪,就把小吏喊到跟前问话,结果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张乖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让人用杖刑猛打他。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乖崖大怒,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假如每天偷一个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个铜钱。同样,如果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被锯断。水滴时常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乖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鹤林玉露》

【求解驿站】原意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事情总会成功。

【活学活用】没有大众努力,没有~的功夫,新的风气和作风是树不起来的。

【妙语点拨】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劝勉刘禅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这示我们,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张乖崖判决偷钱小吏死刑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近义】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反义】虎头蛇尾

标签: 不要那个没有好事一个成为因为不能

更多文章

  • 螳臂当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自己,先生,结果,没有,一个,卫国,如何,确实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kuǎiɡ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才能教好

  • 抛砖引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州,希望,引出,东西,人们,抛砖引玉,十分,有一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名叫赵嘏(ɡǔ)。他的诗写得很有特色,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牧也十分欣赏。因为赵嘏曾在一首诗中写出“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称为“赵倚楼”。当时,在吴地有一个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欢写诗,对赵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到苏州来玩,便很想乘机得到赵嘏的诗句。

  • 两败俱伤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老虎,互相,这个,有一,一下子,受到,庄子,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

  • 难兄难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他们,德行,功德,难为,父亲,孙子,两个,自己

    史料记载:“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太丘名陈寔,元方、季方之父也。”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元方后来被

  • 中国最早的国歌:究竟是江苏民歌还是安徽小调?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国歌,江苏,民歌,安徽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细节:零点以前的五分钟,乐队演奏的是《茉莉花》;零点整,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茉莉花歌舞《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也是扬州市的市歌

  • 芒刺在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因为,汉武帝,害怕,自己,人们,非常,因此,后来

    汉武帝手下有个大将,名叫霍光,他是西汉中期有名的重臣。汉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遗嘱,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执政,掌握着西汉的军政大权。霍光虽然对汉皇室忠心耿耿,处理政事也很勤恳,但是,他对反对自己的人却一点儿都容不下。汉昭帝执政的时候,燕王刘旦造反,霍光带兵把他诛杀了。在这次平乱中,被牵连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

  • 孺子可教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计划,老人,张良,得到,鞋子,于是,上来,五天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家,如果,没有,地方,一个,不是,皮衣,百姓

    战国时期,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很多,开始,李子,千里,名字,老子,这个,是从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

  • 如鸟兽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军,一个,作战,向南,希望,夜里,匈奴,撤退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