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最早的国歌:究竟是江苏民歌还是安徽小调?

中国最早的国歌:究竟是江苏民歌还是安徽小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3/12/8 12:41:42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细节:零点以前的五分钟,乐队演奏的是《茉莉花》;零点整,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

茉莉花歌舞

《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也是扬州市的市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优秀歌曲。庄严的交接仪式上,为何要演奏《茉莉花》呢?

英占香港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再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租借方式租了新界99年。

签订仪式上的李鸿章

1898年6月9日,李鸿章、许应马癸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按照国际惯例,签订条约时要演奏两国国歌,但当时的大清国竟没有国歌。李鸿章便让人选了首中国知名的曲子这就是《茉莉花》。

因此,很多人认为,《茉莉花》是中国最早的《国歌》,至少是最早的“代国歌”。

茉莉花歌舞

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1898年签订的。早在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即代表大清国与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仪式上,中国同样没有《国歌》,李鸿章选定的曲子,并不是《茉莉花》,而是《小刀戏》。所以,中国最早的国歌,或者说“代国歌”应该是《小刀戏》。

什么是《小刀戏》?知道的人就太少了。

庐剧

《小刀戏》,又称“小倒戏”“倒七戏”,是清末流行于安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地方戏,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深受群众喜爱。解放后,该剧更名为“庐剧”。

李鸿章为何最早选中《小刀戏》代国歌呢?其实也很简单,李鸿章的老家是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东乡,《小刀戏》是他老家的戏剧,平时李鸿章又喜欢赏戏,情急之下,李鸿章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乡戏。

清代的庐州并不出名,合肥更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当时的安徽省会是安庆,但因李鸿章的缘故,全世界都知道了合肥的民间小调。

庐剧

但是,“小刀戏”也好,“小倒戏”也罢,这名字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江苏与安徽,清初是一个省,都叫江南省,后来才分作两个省。李鸿章对江苏民歌也很熟悉,所以《茉莉花》也被李鸿章拿来替代《小刀戏》。在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时用过“小刀戏”后,李鸿章在其后出席的外交场合,《小刀戏》与《茉莉花》都曾作为“代国歌”使用。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鸿章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欢迎仪式上演奏的中国国歌,曲子仍是《小刀戏》,歌词是改编后的王建七绝诗:“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清政府并未正式批准,这就是大清国的国歌,所以它被称作《李中堂乐》。

庐剧

没有正式国歌,影响外事活动。其他外交人员,使用的“代国歌”,有时就不是《小刀戏》或《茉莉花》。曾国藩次子曾纪泽,担任大清驻英大使期间,曾上奏将《普天乐》作为“国歌”,但《普天乐》也未被批准为大清国国歌。

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宣统皇帝批谕内阁:“典礼院会奏,遵旨编制国乐专章一折;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前因国乐未有专章,谕令礼部各衙门妥慎编制。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该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

巩金瓯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的国歌,皇室成员傅侗编曲,著名思想家严复作词,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大清国国歌《巩金瓯》,颁布后一周武昌起义爆发,成为最短命的一首国歌。

安徽地方戏

标签: 中国国歌江苏民歌安徽

更多文章

  • 芒刺在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因为,汉武帝,害怕,自己,人们,非常,因此,后来

    汉武帝手下有个大将,名叫霍光,他是西汉中期有名的重臣。汉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遗嘱,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执政,掌握着西汉的军政大权。霍光虽然对汉皇室忠心耿耿,处理政事也很勤恳,但是,他对反对自己的人却一点儿都容不下。汉昭帝执政的时候,燕王刘旦造反,霍光带兵把他诛杀了。在这次平乱中,被牵连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

  • 孺子可教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计划,老人,张良,得到,鞋子,于是,上来,五天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国家,如果,没有,地方,一个,不是,皮衣,百姓

    战国时期,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很多,开始,李子,千里,名字,老子,这个,是从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

  • 如鸟兽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军,一个,作战,向南,希望,夜里,匈奴,撤退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

  • 青云直上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青云,之上,好朋友,之后,魏国,地位,秦国,丞相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范雎(jū)的人,因为家境贫穷而在大夫须贾门下当食客。有一次,范雎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非常欣赏范雎的才华,就暗中送他许多金银珠宝。虽然范雎婉言拒绝了齐王的礼物,但是须贾仍然怀疑他与齐国有勾结。所以回国之后,须贾就向朝廷通报了这件事情,范雎因此被逮捕并遭毒打。范雎被打得昏死过去,

  • 身无长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生活,这个,所以,多余,非常,没有,东西,这样的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

  • 探访康熙年间流行哪些精美瓷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探访,康熙

    众所周知,明清瓷器一直是瓷器收藏的主力军。各个收藏家对于明清瓷器的喜好远远超过其他朝代。其中,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尤其讨人喜欢,归其原因,也是当时大环境下的政治开明,经济大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瓷环境。​康熙时代非常注重瓷器的烧制,不论是工艺还是花色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尤其以青花瓷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 浅谈《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含义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的五个书名尽在这一段文本中。一、石头记《

  • 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耶稣,基督

    耶稣2000年前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