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3/12/4 18:01:47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济,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è)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显得我真是太难看了!(原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又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轰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笑着说:“看来,你们王家三个儿子也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我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就是说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后来,人们就用“自惭形秽”来形容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相貌丑陋。

标签: 人们一个漂亮有名外甥一起明珠相貌

更多文章

  • 出人头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自己,人们,骄傲,看到,文章,当时,欧阳修,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

  • 运筹帷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天下,取得,刘邦,要说,项羽,不如,一个,为什么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几轮酒过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说,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大臣高起、王陵等人说:“您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封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将士打了胜仗,他也不给奖励,心胸狭小,容不

  • 长风破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志向,小时候,后来,一点,长风,没有,大象,强盗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

  • 画地为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死,母亲,为什么,南门,第二,文王,回家,小人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三天后,大夫散宜生

  • 必由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路,唐僧,必由之路,就是,老者,不得,火焰山,西方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虽然是秋天,但渐渐感到热气蒸人。请教一位老者,老者说:“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僧说:“火焰山可阻西去之路?”老者说:“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听了,大惊失

  • 反裘负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增加,东阳,第二,因为,为什么,里子,祝贺,穿着

    魏文候是战国时一位聪明的君王。有一次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个人反穿着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文侯问他:“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裘背柴呢?”那人说:“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第二年,魏国东阳

  • 圣诞节在中国的百年命运浮沉史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

    近年来,圣诞节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受欢迎、高度世俗化的“洋节”,很多人在这一天约会、庆祝,狂欢。本期专题,扼要回顾了自民国以来,百年间圣诞节在中国的命运起伏。1920年代,圣诞节在中国已颇具盛况,商家和政府是关键推手晚清时,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人过圣

  • 朝斯夕斯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早上,学习,已经,儿童,这样,三字经,晚上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写给儿童的启蒙读物,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压韵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历代又有人修改或增加。虽然今天的《三字经》也只有1500多字,却包括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和教育等等内容。例如《三字经》告诉儿童要重视学习,说: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公鸡会

  • 踊贵屦贱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西,死罪,关起,国君,这是,知道,集市,什么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大夫。景公最喜欢的一匹马突然暴死了,景公很生气,要肢解养马人。晏子问景公说:“不知道尧舜肢解人时,先从人的哪个部位下手?”景公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先关起来吧。”晏子说:“让我为您宣布他的罪行,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多么严重的罪行,然后再关起来,好吗?”景公说:“好!”晏子对养马

  •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没有,资料,差不多,我们,到底,建成,坚持,这句话

    古时,七尺为一仞,“篑”就是装土的筐子。要建成一座九仞高的山,连土带石,一筐一筐地往上堆积,堆到差不多九仞高了,只要再加一筐,就能大功告成。可惜,建山的人沒能坚持到底,只差最后一筐沒有加上去,因此,这座九仞高的山,就没有建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否则,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