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金一队长是中国古代盗墓者的一个门派。据史料记载,摸金队长起源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当时的魏军首领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队长等军衔,专门盗墓赚钱,补充军饷。
所以,我们应该能够理解考古学家们常说的“汉墓十室九室空”,体会他们在“汉墓考古全靠运气”的话语中的无奈。来源:林《为袁绍,我在禹州》:“曹操特派大将摸金校尉,骤死,无骸。”
网络小说:摸金队长是中国当代网络小说《鬼吹灯》中突出的一个流派。故事的主角都是属于这个教派的人物。
三国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还很小。有时候,被打下的城市往往还没来得及歇息就有了新的主人。站点是“早晚”的,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没有人知道他们能在占领区呆多久。结果就是打下的城市经常被洗劫空。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让曹操的军队久久不能休息,也让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了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就像一锅刚煮好的饭,转眼间却成了别人的菜。所以短时间内提高薪水就成了诸侯四处开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工资问题,曹操把目光投向了盗墓这一古老的行当。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过文景统治的太平盛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人们葬俗。
这也为曹操盗墓掘墓,盗取金银财宝支付其军队提供了条件。在曹操的军队中,创设了“发丘中郎将”、“莫津卫队长”等官职。
按常理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生意,但正所谓“大行不在意细节,礼不小。”关心全世界的曹孟德不在乎被指责,只要军队能吃饱,打胜仗。
鲁迅先生曾说,“曹操立了‘摸金队长’之类的杖来盗墓”。更准确的记载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人陈琳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
袁绍进攻曹操前发表的一篇短文中说:“特委山中将帅,摸金之将,皆骨露。”这篇课文成了古今中外的名篇。据说犯了头风病的曹操被吓出一身冷汗,头立刻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文章,曹操所盗的应该是永城市茫荡山的韩墓和墓。三国时期曹操的行列,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贼。
汉梁王墓中的每一座墓都被大量上千公斤的石头封住,所以普通盗墓者即使找到了墓葬的确切位置,也很难进入墓葬。为了获得墓中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
但即便如此,要进入古墓也并不容易。战士们只好用锤子凿,一点一点地清理。陈琳在他的战役中描述了曹操亲自指挥士兵抢劫和挖掘梁孝王陵墓的场景。
文章说:“(曹)曹操,帅帅当官,亲自挖掘,破棺裸身,掳掠财宝。它让神圣的王朝流下眼泪,让人民感到悲伤。”《水经注》说:“曹操引兵入村,送梁孝王墓葬,破棺椁,集金宝数万斤。”
很难想象曹操的手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据史书记载,曹操用盗墓得来的财宝养了他的军队三年。西汉时期盛行重葬之风。任何一个家境殷实的人,都应该带些财宝去另一个世界,何况是三百里富庶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说陈琳是在袁绍失败后加入曹操集团的。曹操曾在这篇文章中对陈琳曝光祖先行为表示不满,但对盗墓的批评似乎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所谓的“法丘中郎将”和“莫金队长”的设定可能是真的。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不争的事实。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对韩良·王晓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在三国时期被盗的墓葬中,出土了2万多件珍贵文物,如金缕玉衣和大型玉石珠宝,其中许多是无价之宝。
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宝藏对于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盗墓贼多,曹操意识到厚葬容易引来盗墓贼。
由此,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倡“薄葬”的统治者。公元218年,他颁布了最后一道命令,提出死后要把自己埋在不毛之地,以地面原有高度为地基,陵墓不得封土种树。玉器、珠宝、青铜器等也不宜随葬。
要知道,当时的曹操虽然没有自称皇帝,但他的权力和地位并不亚于皇帝。为什么他不仅提倡“薄葬”,还身体力行?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一生崇尚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员都很严格。他儿子的妻子曹植,因为穿着丝绸衣服,被他按照家规绞死。宫中的帘屏,用坏了要补好,不能换新的。
第二,为了防止盗墓。大概是因为他早年做过盗墓,也目睹过很多盗墓后尸骨纵横、东西凌乱的场景,他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
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他的儿子曹丕曾经分析过诸侯王陵被盗的原因:“自乱以来,汉朝所有的墓葬都被挖掘出来,连玉盒和尸骨都被焚烧,这是一种烧的惩罚。不痛苦吗?祸因树厚埋封。”
郭皇后也说:“自乱以来,所有坟墓都挖开了,都是厚葬。”他在倡导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也采取了“疑葬”的措施。
传说他下葬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都打开了,72口棺材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门里被抬了出来。从此,曹操墓的千古之谜被悬了起来。这72座疑似坟墓哪座是真的?千百年来,盗墓贼不计其数,却没有人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面对“曹操墓不知去向”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背信弃义和猜忌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曹操一生节俭,率先“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那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他身居高位,不得不秘密处理善后事宜。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又让盗墓贼无所适从,也是明智之举。
1000多年过去了,真正的曹操墓还没有找到,可能永远是个谜。后来有些盗墓贼用摸金队长的风水方法盗墓,都叫“摸金队长”。
摸金的队长要善于找墓。挖墓时,他要在墓中点燃蜡烛,放在东南角,然后开始摸金。如果公鸡叫了,蜡烛灭了,必须把财物放回原处,恭恭敬敬地磕头三次,空手退。
公鸡一叫,灯就灭了。只能进一次墓,不能再进了。如果遇到同行,相互扶持,但第一个选择明(鬼)器的人优先。
当然,这是“鬼吹灯”故事里的描述,但实际上,天下霸唱曾经澄清过,他编造了鸡鸣灯不沾黄金就熄灭的规定,历史上没有这个规定。但是很多盗墓的故事还是被引用,可见《鬼吹灯》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