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拍马屁的由来?阿谀奉承为什么叫拍马屁

拍马屁的由来?阿谀奉承为什么叫拍马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78 更新时间:2024/1/9 11:32:16

关于“拍马屁”的由来,书中讲到,来历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

个人看法这并不正确,如果追根溯源,应该是出自《庄子》,其实日中说的“吹牛”“拍马屁”严格来讲都是出自《庄子》。

《庄子》第四篇《人间世》中: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蚉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这句话就是关于拍马屁最早的说法。

呵呵,现在年轻人多数是看言文比看外文还难,如果按字面来翻译,可能很平淡。加入个人的想象,译如下:

有一个养马的,很爱马,马要拉粑粑了,就是筐接着;要嘘嘘了就用海边捡来的贝壳盛起来。有空就给马洗刷刷,给马吃最好的,喝最好的,时不时还找个MM给它泡泡。那马吃得好,日子过得好,长得骠肥体壮。主人过来了就用头蹭主人两下,以示亲密(其实有可能是马头上发痒)。

有一次,马屁股上有虻、蚊在叮咬,主人就用拍子拍了,赶走了,马站立未动;接着主人发现马腿上也有虻、蚊在叮咬,继续用拍子去拍,马腿不习惯人拍打,受惊了,起脚就踢了主人,这下不得了,马主人胸前是筋断骨折,口吐鲜血,内伤严重啊……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译,里面还隐含有更深哲理。

拍马屁、马屁精历来都是被人骂的,被人看不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到处可见。说实话,我对于这类人也很反感,这类人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自私需求而以,当你得势时,这些马屁精都来了,而当你失势时,来落井下石的也是这些人;为什么呢?他们得找另外一个人拍了,因为你这里已拍不到好处了。出卖你就是最好的办法。

人生在世,有时太过方方正正,会感觉到世事相当艰难的,有时根本就办不好事,所以中国古人就提出一个外圆内方,做人应该对外圆,不要有棱角,对内要方,要有自已的原则,即自已的底线。

如果一味的只知道拍马屁,虽然你自已感觉好象很风光,那么你的上司,你的领导,只会把你当一条狗,你的同事更会把你当成狗或者形容成朱元璋下面的东厂太监(就是包打听各个官员行为,上司密报的那种)。

如果做人自已有一个原则,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领导都会敬畏你几分,谁都不敢睢不起你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酒的由来 宋朝人为何把酒叫做祸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自从酒这东西发明以后,不知道成为了多少人的精神寄托和心灵的临时避难所?历史上关于酒的记载俯拾皆是,今观宋人笔记,非独帝王将相嗜好此杯中物,文人雅士、市井中人对此也有诸多感慨,此中酒德、酒趣、酒事,让今之贪杯者亦不无借鉴。宋人陶谷所著《清异录》中就列有酒浆门,专门叙述唐五代期间有关饮酒之人的种种趣事。

  •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区别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

  • 如来佛祖的发型为何是古怪的菠萝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释迦牟尼的发型按经书上的说法,释迦牟尼出家之前是有头发的,出家时,跟现代僧人一样剃得精光。在释迦牟尼之前,印度僧团并不剃发。据说剃发被世俗视为莫大耻辱,只有罪犯和奴隶才会光头。释迦牟尼剃掉头发,一是坚定出家的信心再不还俗;二是显示跟传统僧团有区别,不剃发的是外道,剃发的才是正道;三是为了修行方便,没

  • 尊称足下的由来 足下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清人梁章钜的《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

  • 古代为何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囘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

  • 司马师一共有几个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了京城洛阳,随即,司马懿诛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所有党羽,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懿

  • 司马昭一共有多少子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其大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而司马昭却一连生了九个儿子,两个女儿,相比他大哥司马师,司马昭后代比较多。因为大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大哥司马师,作为养子,以延续司马师一脉,不让大哥绝后。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司马师位高权重,更不能没有后

  • 司马防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担任过洛阳令和京兆尹,多次举荐曹操出来做官,如果没有他推荐曹操,也许,曹操还要埋没一段时间。司马防一生有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其中,最出色的当数次子司马懿,司马懿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司马懿之外,最出色的是谁呢?最出色的应该

  •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三大才子,合称为“江左三大家”(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三人都曾在矛盾中降清,并且同在乾隆朝进入《贰臣传》,诗才、仕途和名声可谓是同进同退。本文不讲他们在政治上的选择对错,就讲些花边新闻,自古才子和佳人的结合都是民间百姓或文人

  • 古代的“三班衙役”到底指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皂班,由穿黑衣服的皂隶组成,供知县使役。衙内值堂,衙外跟随主官出巡,廓清道路,仪卫看守,出庭行杖,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