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揭秘蒙古人幼子守灶是怎么回事

揭秘蒙古人幼子守灶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20 更新时间:2024/2/4 13:53:04

说到蒙古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名族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和汉族人不一样的地方的,特别是习俗方面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话说在蒙古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年龄最小的孩子需要守灶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说法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幼子守灶”原来比“嫡长子继承制”更为传统

“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受到宗法制的在影响,“嫡长子继承制”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的皇室,“嫡长子继承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幼子守灶”,主要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间流行,即使在古代看来,也是极为落后的。

那么,到底是哪一种制度比较正统呢?

好像是代表封建正统的朝廷比较正统,但是,在根本上,无法用传统一词来形容,非要比较的话,其实是“幼子守灶”制度,最为古老。

“幼子守灶”,其实应该称为“幼子继承制”。在原始社会的父系社会中,因为古老部族的人口,一直在不断地增长,当然,面对天灾人祸和疾病等原因,人口数量增长极慢。但是,毫无疑问,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之中。

一对夫妻,在生儿育女之后,随着儿女慢慢长大,只要儿女一到结婚以后,可以得到父母的一些资助,立即就会分家。随着成年的儿女都成年、分家离开,慢慢指挥留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将要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当然,这个儿子也因此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也有可能是,父母相对而言更喜欢幼子的主要原因吧,可能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这已经成为人类的本能。

慢慢的这就演变成了,“幼子守灶”制度。当然,就现在来看,这还是相当先进和科学的。

在蒙古族或者是其他游牧民族,一直尊崇着这种“幼子守灶”制度。那么,如果是在大汗的家里呢?

成吉思汗为例,成吉思汗一共有八个儿子,但是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嫡子,也就是孛儿帖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才具有继承权,或者说,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最大支持,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汗国。实际上,只有成吉思汗的老大和老二两个儿子,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汗国。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不光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还具有不俗的政治眼光。

成吉思汗出于自己杰出的政治眼光,打破传统,将蒙古帝国的汗位,传给了更具有政治才能的老三窝阔台。但是,又因为“幼子守灶”制度,将蒙古帝国直接控制的80%的蒙古铁骑,交给了幼子拖雷,并且让幼子监国。实际上,是将蒙古帝国军政分离,一分为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遵循了传统。

事实证明,拖雷确实不适合做蒙古帝国大汗,在掌握蒙古帝国80%的蒙古铁骑的情况下,窝阔台只用了一杯毒酒,就让拖雷死于非命,直接掌握了,蒙古帝国的军政大权。

当然了,蒙古帝国的“幼子守灶”制度也不是绝对,即使是“嫡长子继承制”也不能完全确定继承人,实际上,只有真正实力强大才能保证继承权。

后来的蒙哥汗夺位,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也是因为蒙古贵族对于“幼子守灶”制度的拥护。但是后来,忽必烈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强势登上了汗位,并且,打破了“幼子守灶”制度,建立了元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而“嫡长子继承制”,实际上是在西周时期,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诸子,都是分封出去,建立小国家,并逐渐发展。但是,能够继承多少“家产”,完全是由“嫡长子”,也就是“大哥”决定了。

当然,到了清朝时期,就逐渐演变成了,“密建皇储”的“立贤”的策略。清朝中后期,能够避免众多皇子争夺皇位,“密建皇储”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了,这三种制度也不存在先进性的差异,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适应社会环境罢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成语一诺千金的故事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听到或是说到的一个成语。但是有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一诺千金这个词的典故,也不知道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那么这个词到底指的是谁呢?在历史上,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指性情耿直的季布。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一诺千金这个词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词在现实生

  • 兵精粮足什么意思?兵精粮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结盟,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实际上,这是东吴的一次反叛,如果东吴不敢踏出这反抗的第一步,刘备根本就不可能阻挡曹操南下。在这之前,东吴和曹操才是真正的盟友关系,而且双方从孙策时期就开始结盟。其实孙策和曹操心里都知道对方不是真心,但曹操当时最大的对手是袁绍,所以只能和孙策示好。这次讲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屠苏酒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一些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

  • 仓皇失措什么意思?仓皇失措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张飞在长板桥吓退曹军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可能很多人觉得张飞只是一介武夫,不懂战场上的谋略,其实张飞才是真正的粗中有细,往往能够出奇制胜。长板桥一役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其实张飞的做法和诸葛亮上演空城计差不多,都是靠气势吓退了敌人。说明张飞不仅有谋,心理素质也极强。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水磨图》和《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为什么并不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水磨图》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吧,但是一般人应该还是都不知道的,但是说起《清明上河图》那就变得不一定了,这个几乎是人人都听说的过的,但是其实这《水磨图》也是非常写实的反应了北宋的现实生活的,可以说几乎是和《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那这个《水磨图》为啥就不出名了,其实很多网友也许猜

  • 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五为什么要磨豆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在民间,过了小年之后,基本上每一天都有一句谚语,二十五这天就是“磨豆腐”。我们现在吃到的豆腐,都已经是加工好了的,而至于豆腐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亲手操作了。而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很多地区都还流行着自己磨豆腐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这一天要磨豆腐,除此之外还有没

  • 猪在古代的地位,龙马精神最早是猪龙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进入猪年了,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后一位,但这并不代表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最后一位。猪一直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在古代人的心中,猪是与神灵有关的,比如祭祀的时候用到的猪头,那是供奉给天神的食物,可见猪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要说“龙马精神”最开始其实是“猪龙精神

  • 面如土色什么意思?面如土色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刘焉去世后,刘璋继任益州牧,不过刘璋生性多疑,而且性格懦弱,不知道应该和谁交友和谁为敌。本想引入刘备帮他一起对抗曹操,结果却是引狼入室,导致丢了益州。其实刘备早就对益州动了歪脑筋,和法正里应外合,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反攻刘璋。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面如土色”,就和刘璋丢益

  • 古代人过年,老百姓一般吃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现在逢年过节的小编觉得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好像只要过节什么的,好像都在吃饺子,其实感觉现在人都变懒了,很多时候也并不是这样的,什么节日吃什么还是有不少的讲究的,那么小编就想问了这个在古代我们这些小来百姓会吃什么呢?当然这饺子是跑不了的,但是每个朝代吃什么其实都是有讲究的,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

  • 厉兵秣马什么意思?厉兵秣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厉兵秣马这个成语,在我们日常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算高,今天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厉兵秣马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厉兵秣马是用来比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和秦国、郑国有关,当时秦国想要偷袭郑国,但最后却是让晋国渔翁得利。究竟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