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时间的秩序讲的什么内容?时间的秩序书评

时间的秩序讲的什么内容?时间的秩序书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01 更新时间:2024/1/16 5:19:11

《时间的秩序》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最新作品,经过罗韦利上一部的《七堂极简物理课》后,《时间的秩序》就更加令人期待了。不过,《七堂极简物理课》相比,《时间的秩序》并不容易读懂,因为里面有较多的专业术语,还有各种哲理思想。罗韦利这次想告诉人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时间的特质就是崩塌,一切都会跟随时间一同流逝。下面就为大家摘取了两篇书评,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时间的秩序》书评一:

你没办法直接感知没有时间的世界,毕竟,我们都是陷于时间漩涡中的生物,或者可以说,我们根本就是时间的产物,属于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客观存在与生命不过是一个个事件,在量子的自旋中涨落,起于尘埃,也归于尘埃。

抱着探索量子物理研究前沿的心态,从理解没有时间的世界出发,才最终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还是一部理解自我的哲学诗篇。

没有绝对普遍的当下,没有统一流逝的时间,甚至连物质性的存在,在万亿年的宇宙演化过程中都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事件瞬间,所以,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所能想象的最终极的客观视角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进行量子自旋的混沌宇宙,所谓的宇宙秩序不过是一团团量子概率云的相互作用交织而成,我们甚至都不能用秩序来形容这本质的物理现象。万事万物都在微观层面,基于概率性的量子涨落而不断生成又化作另一种形态,所谓的秩序只是人视角的局限所产生的一种对客观近似的描述。

而吊诡的便是,人这种作为客观性的世界的产物之一,居然会有一种孑然独立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我们的视角里会有时间的产生,客观的万物相对于我们都附上了一层主观的意涵(关于时间的错觉便起源于其中),并且,我们还有记忆,能够保留下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后的诸多片段,于是,关于世界的“秩序”形成了,万事万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序的。我们的记忆中有千百万个世界,是一幅无限的世界图景,主观的想象与对我们经历过的事物的痕迹都共同交织于其中,这时,我们可以问,到底是时间创造了我们,还是我们独特的视角创造了时间?

而人之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基于时间那独特的视角,创造出了伟大的思想与艺术奇迹,基于我们那广阔的想象、回忆的世界谱写了不朽的学诗篇与乐章,这些精神性的存在如今应更加被我们所珍视,这是时间的杰作,是全然客观的量子世界所不具备的东西。同时,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所能在万亿光年的宇宙时空中证明自身存在的唯一伟大的方式。或许,就目前来说,人类的智慧,伟大的杰作,便是思想所能触及的最广阔的、最深邃的自我,这一过程让每一位陷入沉思的个体,都在那一瞬间成就了自身的永恒,因为即便我们只能作为一瞬间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但我们在那一刻闪耀,也在那一刻证明了自身的伟大。

“所有秘密中最伟大的是什么?”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去,然而那些还活着的人就好像会不朽一样在生活”

——《摩诃婆罗多》,作者引用于最后一章“安眠的姊妹”

《时间的秩序》书评二:

个人觉得并不好读,或者说并不好读懂,物理学方面的内容暂且不论,关于时间的哲学讨论虽然以只言片语的形式穿插于行文之中,但也足见作者本身的哲学功底。

一方面,作者对于哲学史中不同哲学家对于时间观点的论述把握的非精准,而且以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与物理学理论融合在一起。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部分中作者在论证时间并不具有独立性时,区别了两种对于时间的刻画即(1)亚里士多德:“时间就是对于变化的度量”;(2)牛顿:“即使没有变化,时间也在流逝”,然后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如整合了这两类观点,真的很精彩。除此之外,第三部分中作者也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提及了诸多哲学家如笛卡尔、奥古斯丁、奥卡姆、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对于时间的观点。“人们研究内心对时间的感知胜于研究外在的时间本质,这一情形在西方哲学史上多次上演。”作者的这一概括确实有拨云见日的提点之意,但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形而上学在近代以来遭遇实证主义科学面临的危机。当“研究外在的时间本质”这一任务成为物理学或天文学的研究分支,那么形而上学也只好囿于“研究内心对于时间的感知”。

另一方面,作者显然深受分析哲学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现在主义、永恒主义、McTaggart有关时间非实在性的证明(果然作者批判了,就知道233)几乎都是分析哲学有关“thepassage of time”讨论的常用词汇。可能也说明了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研究问题本身的亲缘性以及研究论说方法的相异性。

总之,很难想象优美而迷人的文字竟然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写出来的,而且作者在行文中对于如此之多的哲学观点和文学典故能行手拈来、如数家珍,实在让人佩服。(可能我很少读这类科普读物,但是现在畅销书作者的文学水平已经这么高了吗?!)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可能还是展开的不够深入,很多地方给人一种浅尝辄止、意犹未尽之感,就好比你以为会是一顿饕餮大餐,结果是一碟雅致的小菜,虽美味但毕竟无法饱腹。Anyway,虽然我们还是要生活在这种建构起来的时间幻觉之中,但是这种对于时间之谜的探索着实让人着迷不已!ps.BC的朗读对于声控简直是一记暴击,沉醉预定

作者:堕落的爱德华(来自豆瓣)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汴京之围讲的什么内容?汴京之围短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汴京之围》完整的还原了靖康之难的历史细节,这场战事直接导致北宋灭亡,一个朝代从盛世到毁灭也就短短三年时间。《汴京之围》的作者是著写过“帝国密码三部曲”和文化游“亚洲三部曲”的郭建龙,这次郭建龙把北宋末年宋、辽、金三方之间的关系立场以史料为基础,想要尽

  • 造物者之歌讲的什么内容?造物者之歌短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造物者之歌》是2019年7月刚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作者名叫狷狂,可能还有不少小伙伴不了解这个人。《造物者之歌》被称为是现代都市版的女娲造人加上神笔马良,听起来就是一部天马行空的作品。地球上的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纪元,只需要一支笔就能造出具有生命的纸人,但只有神掌握了造物术,小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处在底层

  • 绢本设色画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绢本画和设色画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听到过,但是具体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编最近也发现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问题不大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了,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相信许多网友经常在博物馆藏品的信息牌上看见标题中的这些词汇,有些时候对

  • 簪花仕女图属于哪种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簪花仕女图很多人都说了是真的好看,而且不管是绘画技法还有最后的绘画反应的情况都十分的给力,最近反正是有超多人都在模仿的,所以可以看出这副簪花仕女图的给力之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叫簪花仕女图是属于哪种画呢?簪花仕女图是属于什么画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簪花仕女图是:&ldqu

  • 汉宫春晓图有几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汉宫春晓图有多么的厉害其实前前后后很多人都知道的,被誉为是前前后后很多古代画作中的翘首,被誉为是几十大中国的厉害画作之一,那么有的人问了,类似这样的画作真的非常的厉害吗?的的确确是厉害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叫汉宫春晓图的画作,前前后后到底有几幅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

  • 汉宫春晓图属于什么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汉宫春晓图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哈,这幅画是真的超级厉害的,嘿嘿,这幅画作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厉害画作都是正常的,所以真的太给力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幅画这么厉害,这个叫汉宫春晓图的到底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画呢?中国有什么水墨画,山水画啊这些的,那么这个汉宫春晓图到底属于什么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

  • 欧阳修的卖油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卖油翁背后的典故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写过一篇寓言故事,我们在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就是这篇《卖油翁》。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不过欧阳修通过《卖油翁》其实还表达了另一个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当然你可能需要十分了解这则故事的背景才能体会到,欧阳修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卖

  • 清代假母钱如何判定?母钱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太了解母钱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当我们要制作一种需要大批量流通的东西,比如钱币的时候,就需要制作一个样本,之后所有的都会按照这个样本继续制作,那么这个最开始的样本,在古代钱币里面就叫做“母钱”。但是现在市场上却有很多人造假,用假的母钱充当真母钱,很多人

  •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三教哪九流?揭秘三教九流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三教九流在古代是指各个不同流派,还有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因为它把人的地位做出等级划分,所以现代人看来就有了贬义的意思。三教九流出自赵彦云的《云麓漫钞》,“帝问三教九流及治朝旧事;了如目前”。很多朋友好奇,在古代三教和九流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那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解答,其实这句话

  • 黄台瓜辞全文解析,黄台瓜辞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话火了,很多网友都在找这句话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实际上这句话是武则天的儿子李贤在《黄台瓜辞》中写的一句诗,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想要称帝,于是开始陷害自己的孩子。李贤想要通过这句诗让武则天清醒过来,只是他最后还是被武则天给逼死,但起码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