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血气方刚什么意思?血气方刚典故介绍

血气方刚什么意思?血气方刚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02 更新时间:2024/1/5 15:19:43

关羽得知自己和黄忠同为蜀汉五虎将后还有些不乐意,认为黄忠不配和自己同列。其实蜀国不仅是关羽和黄忠闹过矛盾,魏延和黄忠也曾发生过一段小插曲。刘备进攻益州,黄忠曾主动请缨要求出战,魏延却认为黄忠年事已高,不适合打头阵,就因为这事两人还差点动起手来。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血气方刚”,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究竟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发生在益州争夺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黄忠、魏延和庞统。原文如下:

玄德聚众将问曰:“谁敢建头功,去取二将寨栅?”老将黄忠应声出曰:“老夫愿往。”玄德曰:“老将军率本部人马,前至雒城,如取得泠苞、邓贤营寨,必当重赏。”黄忠大喜,即领本部兵马,谢了要行。忽帐下一人出曰:“老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小将不才愿往。”玄德视之,乃是魏延。黄忠曰:“我已领下将令,你如何敢搀越?”魏延曰:“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因此愿相替,本是好意。”

黄忠大怒曰:“汝说吾老,敢与我比试武艺么?”魏延曰:“就主公之前,当面比试。赢得的便去,何如?”黄忠遂趋步下阶,便叫小校将刀来!玄德急止之曰:“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庞统曰:“汝二人不必相争。即今泠苞、邓贤下了两个营寨。今汝二人自领本部军马,各打一寨。如先夺得者,便为头功。”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发动益州争夺战,向雒城进军,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四将前去增援,泠苞、邓贤领二万军离城六十里,扎下两个大寨。黄忠主动请战,魏延却认为黄忠年事已高,难以抵挡泠苞和邓贤这两位名将。魏延请求由自己代替黄忠出战。黄忠闻言大怒,提出要与魏延比武,魏延也一口答应。最终,刘备出面相劝,并采纳谋士庞统的建议,让黄忠、魏延二人同时出战。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魏延口中的“血气方刚”,意为精力旺盛。形容年轻人激进的进步热情。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论语》中的“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小说中提到的黄忠、魏延争功的故事情节,在史料中并无依据,而当时刘备与刘璋之间的交战地点也不是在雒城。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两军的交战地点是在涪城而非雒城。

从上面的这段史料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小说中出现的刘璋部将泠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员将领的真名叫做冷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很可能是版本不同所造成的。谈到黄忠与魏延的关系,历史与小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按照小说的描述,黄忠与魏延曾同在长沙,魏延还救过黄忠的命。但历史的真相却并非如此。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这说明魏延很早就加入了刘备阵营,并非是在荆州期间才投身刘备集团的。因此,小说中所谓的魏延救黄忠一说也就不可能出现,仅仅是小说作者的虚构而已。

说完了历史的原貌,再来谈谈小说情节。该情节提到,黄忠提到当众比武,魏延满口应允,这说明魏延并不惧怕黄忠,认为自己足以战胜黄忠。不过,魏延真的能击败黄忠吗?我们不妨先来对比一下两人在小说中的单挑战绩。

魏延在小说中曾经有过九次的单挑记录,对手分别是文聘庞德马岱、泠苞、祝融夫人、兀突骨、曹遵、王双和司马懿。在这些对手当中,仅有庞德是小说中的一流武将。两人交锋的结果是魏延输给了庞德。黄忠则有十三次的单挑记录,其中不乏关羽、张郃、夏侯渊这样的名将。在这十三次单挑中,黄忠仅仅是在最后一战中被马忠射中,其余战绩非胜即平,尤其是他面对关羽尚能在百余回合之内力保不败。单单从这一战绩来看,魏延就不是黄忠的对手。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三关酒是哪个民族的?揭秘瑶族酒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酒对于寒冷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可以驱寒的东西,而在一些失恋的人,有伤心事的人来看,确是消愁解忧的良药。不论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酒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瑶族的酒文化。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广西红水河两岸。广西

  • 水陆并进什么意思?水陆并进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敌人变成了司马懿,实际上正史中诸葛亮北伐之战并没有遇见过司马懿,两人根本就没有交手的机会。其实司马懿在带兵方面的才能根本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如果两人真有交手恐怕历史将会被改写。但在演义里司马懿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水陆并进”,就

  • 修建秦皇陵的人都被杀了,为何司马迁能够详细描述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最伟大,最庞大的皇陵,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秦始皇陵了。秦皇陵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整个工程耗时长达30多年,动用了73万的劳动力进行修建,很多人都跟着一起陪葬了。据说当年修建秦始皇陵的人全部都被处死了,那么为何司马迁可以详细的描述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呢?秦始皇陵,中国古代最大的&ldqu

  • 古代巡夜人喊得“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经常看古装片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在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喊这么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而这句话代表着咱们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就是古代的更夫。更夫主要就是专门在夜间进行巡逻的人,同时也是兼任报时的人。古代不像我们现在,有手机、手表、挂钟等等可以看时

  • 划拳中所说的“五魁首,六六顺”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着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五魁首啊!六六顺啊!”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在酒桌上喝酒划拳时或是在街边喝酒划拳时所说的话,对于我们年轻一带的年轻人来说很难明白说这些话的意思,也看不出划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规则,完全跟我们小时候所玩的石头剪刀布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老一辈人的划拳时越玩越激情。那么今天小

  • 钟鸣漏尽什么意思?钟鸣漏尽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田豫是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早年田豫跟随刘备,后来因照顾母亲选择回乡。此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被击败后才正式加入曹操。田豫生活清贫,经常把朝廷奖赏的财物发给部下,而且收到赠礼也都登记入府,从不拿回自己家中,所以便有了“田豫俭素”这一说法。不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是“钟

  • 《易经》为什么要用到六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随着周天的演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情世故的复杂化,原本的三爻卦易已经是不够用的了。在我们先祖伏羲的先天卦的基础上,随着宇宙的发展,后来研究出来了六爻卦。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只用六爻而不是五爻或是七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为什么要用到六爻?南怀瑾老师是这样讲的:&

  • 恨气填胸什么意思?恨气填胸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曹真是魏国名将,曹操的养子,曾担任魏军最高统帅。在演义中,曹真实力被弱化了很多,多次击败诸葛亮北伐的功劳也被算在了司马懿身上。而且曹真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给活活气死,感觉诸葛亮气人的功力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在正史中,曹真绝对没有如此不堪。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恨气填胸&rdquo

  • 古人说的“男不摸头,女不摸腰”其中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历史渊源流传,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有着非常高尚的道德准则以及利益和优秀的传统美德。所以说我国被现在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 春秋有哪些成语典故?春秋10个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春秋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为此后中华文化思想奠定了基础。春秋是东周的前半部分,一般被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一共经历了294年。实际上春秋所迸发出的各种思想流派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研究不完,其中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也被后人不断完善改进。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