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65 更新时间:2024/1/11 0:00:08

节日是我们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明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的独特文化产物,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中有着非多的传统节日。随着人类民族文化的交流,很多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引进到了国内。那么小伙伴们,在这些众多的节日当中,有哪些是属于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你们知道几个?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下吧。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 等。

举例介绍

1.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2.春节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5.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1] 。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气象物侯的特点有关,据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等。[2]

另: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也有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其中。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执鞭随镫什么意思?执鞭随镫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周仓是关羽在千里走单骑时收下的一员大将。周仓原本是黄巾军,后来在山上当起了拦路土匪,之后碰到关羽,周仓选择跟随关羽,便把部众交给了斐元绍。周仓对关羽十分忠心,也曾多次立下战功。不过周仓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应该是各种小说、野史里杜撰出来的一位人物,不过周仓在后人心中还是留有一席地位的。这次讲解的成语&l

  • 2262年两个春节怎么过?闰正月为什么会有两个春节?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昨天,网友热议2262年竟然能连着过两个春节?不过仔细想想,这件事好像于我们无关...好吧,虽然我们等不到这一天的来临,但也可以为我们的后代高兴一下。不过为什么2262年能有两个春节呢?我们都知道春节是过的农历,明年猪年是个平年,会比往年少个10天。而根据闰月推算,未来的闰四月又会有一年多出20天,

  • 2019年卢浮宫各大艺术展览时间表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卢浮宫在2018年再度当选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物馆,而卢浮宫的客流量也打破了之前保持的记录。到了2019年,卢浮宫打算开启周末免费参观的活动,届时客流量可能又会迎来一次爆发。卢浮宫一共有六大展馆,存放了来自世界各国40多万件的顶级艺术品,来到法国哪都可以不去,但卢浮宫是必去的景点。那在2019年,卢浮

  • 2019年猪年为什么只有354天,狗年也只有354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生肖年份,是独属于中国的一种文化,每一年都有一个生肖,十二生肖早已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而一年一般来说都有365天,但是在即将结束的狗年,与即将到来的猪年,这两年却都只有354天,但是再往后的鼠年却有384天,这是怎么回事?这与古代中国使用的日期计算方式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如何计算,又为什么会

  • 按兵不动什么意思?按兵不动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何进召集各路诸侯进京,目的就是要一举铲除宦官。此后朝内很多宦官闻风而逃,更有一批大臣怕卷入其中,甚至连官都不当了,直接逃走。但是宦官张让却先下手为强,将何进给除掉,从而使得朝廷一片大乱。董卓进京后顺势稳住局面,开启了自己的掌权之路。这次要为大家

  • 龙肝凤髓什么意思?龙肝凤髓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徐庶出身寒门,为了避难来到荆州,与诸葛亮是关系密切的好友。刘备驻扎新野后,诸葛亮向刘备推荐了徐庶,刘备信任诸葛亮,自然就把徐庶给留了下来。不过徐庶的母亲后来被曹操抓获,逼徐庶回到老家,徐庶救母心切只能决定同刘备离别。不过徐庶在临走前答应刘备绝不为曹操贡献一计一策,这也让徐庶留下了一个忠孝两全的美名。

  • 《竹书纪年》早于《史记》,司马迁编的《史记》为何与《竹书纪年》差别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司马迁大家也知道他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写了《史记》,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本书叫《竹书纪年》的,话说这个也是写的关于历史的,而且《竹书纪年》要早于《史记》很多年很多年的,那么有的要问了,那么这后来的《史记》和《竹书纪年》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这背后到底有一些什么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

  • 世界三大兵法分别是什么?哪一部最有实战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要说兵法,我们中国人肯定首先会想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由孙吴在春秋时期创作,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不仅被国人熟知,在国外也很受欢迎,甚至被很多人当做《孙子兵法》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书籍,《孙子兵法》名为兵法,但里面的内容也能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除了

  • 火光冲天什么意思?火光冲天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为了招揽姜维也是下了一番苦工。当时诸葛亮带兵出祁山,直逼天水郡,赵云却中了姜维的计谋,差点命丧当场。好在救援及时赶到,赵云才能全身而退,不过此后赵云却对姜维赞赏有加,从而让诸葛亮产生了拉拢姜维的想法。不过这起事件实在演义中杜撰出来的,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火光

  • 自有公论什么意思?自有公论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刘关张三人早期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在对抗黄巾军时立下了不少战功。其实刘备、关羽和张飞也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才能相互赏识,还结拜为兄弟,如果对方没这个实力,大家相互看不上,也就不存在结义这一出了。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自有公论”,就跟刘关张三人早期发生的一件事有关,当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