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深沟高垒什么意思?深沟高垒典故介绍

深沟高垒什么意思?深沟高垒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65 更新时间:2024/2/4 13:49:46

孙坚传说是“兵学鼻祖”孙武的后代,统军能力十分强大。东汉末年,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孙坚作为联军先锋,屡屡击败董卓部队。但此后袁术故意为难孙坚,不为他运送补给,导致孙坚败给华雄。此后董卓迁都,孙坚率先入住洛阳以外发现玉玺,于是便产生了私心,想要藏匿返回。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深沟高垒”,就和孙坚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回,发生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孙坚和曹操。原文如下:

(孙)坚曰:“玉玺何由在吾处?”(袁)绍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坚曰:“吾本无之,何强相逼?”绍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祸。”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众诸侯一齐劝住。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闷。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坚攻入京城洛阳,意外得到传国玉玺,便心怀鬼胎,向袁绍辞行返回江东。不料袁绍早已知晓此事,在众诸侯面前责令孙坚交出传国玉玺。孙坚矢口否认,几乎与袁绍发生火拼。在众诸侯的调解下,孙坚离开洛阳而去。袁绍大怒,差人送信给刘表,要求刘表在截杀孙坚。不久后,兵败荥阳的曹操返回大营,看到众诸侯心怀鬼胎,心中失望,独自率部前往扬州,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战也因此草草收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曹操口中的“深沟高垒”,意为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下》中的“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与真实的历史相对比,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孙坚私藏传国玉玺并与袁绍反目的情节可谓半真半假。首先,孙坚私藏玉玺之事便是个难解之谜。这一记载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书》。该书记载:“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

不过,南北朝裴松之对《吴书》中这个记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认为:“臣松之以为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于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故此,孙坚是否私藏玉玺之事尚有待考证。

至于说到袁绍因玉玺之事命刘表截杀的故事情节,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来看,袁绍与孙坚之间的冲突始于豫州之争,首先发难的则是袁绍和曹操。《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从此,袁术与孙坚结成了同盟,孙坚也得以控制豫州,而这个结果令袁绍和曹操非常不满,于是便利用曹操的心腹、会稽人周喁在豫州与孙坚正面对抗。《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录》载:“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会稽典录》则称:“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至于孙坚与刘表之间的冲突,并非如小说之言是在孙坚返回江东途中,而是孙坚奉袁术之命主动入侵荆州造成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病入膏肓什么意思?病入膏肓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在北伐时期,军中无论大小事物都要亲自过目,这也大大加剧了他的负担,最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操劳过度。不过刘关张都不在,诸葛亮身上的压力自然大了许多,加上他本来的性格就比较爱操心,而且北伐事关蜀国今后命运,所以诸葛亮不敢有一点懈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病入膏肓&rd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矢下如雨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只有孙坚是数次与董卓部队正面交锋,还获得过大胜的军队。其他群雄根本就不愿消耗自己太多兵力,为他人做嫁衣。此后联军各怀鬼胎,统一对抗董卓的目标逐渐走偏,此时哪怕孙坚在勇猛光靠他一人也无济于事,最后讨伐董卓的联盟彻底分裂,大战匆匆宣告结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矢

  • 好利忘义什么意思?好利忘义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陈宫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就广交名士。陈宫帮助曹操坐上兖州牧,因此被曹操当做心腹。不过陈宫看不惯曹操动不动就杀人的性格,决定同曹操反目。此后陈宫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且顺利拿下兖州和徐州,但此后因为吕布一意孤行导致战败,一行人被曹操缉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如入无人之境什么意思?如入无人之境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部下,曾击退文丑救出公孙瓒,还大败袁绍军队。直到赵云兄长去世后,他向公孙瓒请辞回乡,并没有再次出山的打算。据说当时刘备还对赵云依依不舍,但赵云去意已决。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谚语“如入无人之境”,背后的典故就和赵云有关。公孙瓒大战袁绍,其中赵云也是出了不少力,还

  • 洗尽铅华是什么意思?铅华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个成语“洗尽铅华”,从字面上来看,是把铅华都洗干净,洗掉,而我们都知道,这个词有一个意思,说的是女子将自己脸上的妆容都洗掉,以真实的素颜展现自己,再也不去管从前的那些是非。但为什么是要洗尽“铅华”,铅华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化妆的时候会要用到铅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什么意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北伐期间,本能在上方谷一役,用火攻彻底除掉司马懿。没想到老天竟然下了一场及时雨,让诸葛亮的计划功亏一篑。都说诸葛亮是神机妙算,懂得气象风水,为什么诸葛亮竟然没有算到如此重要的一场雨呢?只能说诸葛亮还是大意了。这次上天选择站在司马懿这边,让他虎口脱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dquo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给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懂得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明白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世人要明白知足的重要性,不然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贪心,而被反噬。其实知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人性本就贪婪,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警醒的。在古代&ldqu

  • 割发代首什么意思?割发代首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因为孝道的约束,会把自己身上的每个部位都看的很重,那怕是随意剪头发都相当于是做了不孝的事情。三国时期,曹操就曾割发代首,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就是“割发代首”,曹操违背了自己下的死令,但是他身为

  • 百发百中什么意思?百发百中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此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吴蜀联军能够以少胜多,战胜强大的曹操,最大功臣还是东吴,但赤壁之战最大的获益者却是刘备。战役结束后,刘备立即下令占据荆州,最后荆州多郡被划为刘备账下。孙权此次已经元气大伤,所以不便和刘备开战,只能一时忍之。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百发

  • 人困马乏什么意思?人困马乏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刘璋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刘焉去世后,刘璋接替父亲的位置继续掌控益州。不过刘璋性格多疑,为人懦弱,难成大事。他本想引入刘备帮他一起抗曹,结果却是引狼入室,刘备早已计划夺取益州,便同法正内外接应,成功进军成都。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人困马乏”,便和刘备还有刘璋开战有关。刘备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