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诡计多端什么意思?诡计多端典故出处介绍

诡计多端什么意思?诡计多端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6 更新时间:2024/1/24 22:50:58

263年,司马昭计划派兵伐蜀,誓要一举拿下蜀汉。其中邓艾钟会各带一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其实司马昭总共派了三支部队,还有一支部队的统领是诸葛绪。诸葛绪是邓艾的下属但他似乎不喜欢听令于邓艾和钟会,结果还得罪了邓艾。好在曹魏此次出击,捷报不断,但钟会却私下向司马昭揭露诸葛绪犯下的错误,导致诸葛绪被废除一切职务。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诡计多端”,就和他们三人有关,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发生在灭蜀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钟会、诸葛绪和邓艾。原文如下:

却说钟会离剑阁二十里下寨,诸葛绪自来伏罪。会怒曰:“吾令汝守把阴平桥头,以断姜维归路,如何失了!今又不得吾令,擅自进兵,以致此败!”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绪恐雍州有失,引兵去救,维乘机走脱;绪因赶至关下,不想又为所败。”会大怒,叱令斩之。监军卫瓘曰:“绪虽有罪,乃邓征西所督之人;不争将军杀之,恐伤和气。”会曰:“吾奉天子明诏、晋公钧命,特来伐蜀。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众皆力劝。

会乃将诸葛绪用槛车载赴洛阳,任晋公发落;随将绪所领之兵,收在部下调遣。有人报与邓艾。艾大怒曰:“吾与汝官品一般,吾久镇边疆,于国多劳,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子邓忠劝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若与他不睦,必误国家大事。望且容忍之。”艾从其言。然毕竟心中怀怒,乃引十数骑来见钟会。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司马昭令钟会、邓艾率领三路大军发动灭蜀之战。曹魏雍州刺史诸葛绪奉命阴平桥头,挡住姜维的退路。在副将宁随的建议下,姜维佯装袭击雍州,引诱诸葛绪率部回援,使得蜀汉大军摆脱了钟会的围攻,成功撤到了剑阁地区。此战过后,诸葛绪前来向钟会请罪。钟会大怒,下令将诸葛绪斩首。监军卫瓘出面阻止,诸葛绪免于一死,但被押往洛阳受审。邓艾得知钟会私自给自己的下属定罪,心中非常恼怒。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诸葛绪进行辩解时说出的“诡计多端”,意为坏主意很多。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宋人苏澈《论吕惠卿》中的“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司马昭派三路大军进攻蜀汉,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三国志》和《晋书》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但这三路大军的统帅分别是谁呢?小说中虽然提到是三路大军,却只点出了两路的统帅:钟会和邓艾。还有一路大军的统帅是谁呢?其实就是这位被小说说成是邓艾手下的诸葛绪。

按照相关史料的记载,诸葛绪所统率的中路大军,总兵力有三万人,手下最为出名的将领便是庞德的儿子庞会(此人也是后来将关羽一族灭门的罪魁祸首)。该路军的主要任务是切断姜维的退路并阻止蜀汉援军进入沓中地区增援姜维。不过,在战斗的过程中,姜维连续两次的运动战迷惑了诸葛绪,使得他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姜维主力从包围圈中逃脱。

不过,诸葛绪的误判并不是他被治罪的原因,他得罪的也不是钟会,而是邓艾。邓艾希望诸葛绪与自己一起向西进军,但却被诸葛绪拒绝,此举不但惹恼了邓艾,钟会也非常不满。不过,钟会并没有小说所描述的直接将诸葛绪治罪,而是密奏司马昭。司马昭随即下令撤销诸葛绪的一切职务,将其用囚车押解回国治罪,诸葛绪所率大军交由钟会指挥。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一将功成万骨枯上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唐代诗人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意思是说,一将的成功将要牺牲多少士卒的性命,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属于无解,厉害上每个朝代也都是这样来的。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上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也非常出名,是说请

  • 勇冠三军什么意思?勇冠三军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乱世出英雄,大家之所以会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如此着迷,就是因为在三国出现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当年袁绍割据一方,准备同曹操争夺北方的控制员,孔融跟荀彧说曹操此番必败,因为曹操账下没有能敌国颜良文丑的人。结果颜良被关羽斩杀,文丑死于徐晃之手,两人的结局似乎都不是那么起眼。但这次要介绍的成语“勇

  •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曹魏能顺利灭蜀,邓艾算是第一功臣,只是邓艾的结局非常不值。钟会选择背叛曹魏,还将邓艾给害死,期初司马昭还准备好好赏赐邓艾一番,但钟会却把邓艾推向了火坑,还利用他不听命令的举动,把邓艾塑造成了反叛一方。最后司马昭无法容忍邓艾的态度所以将他赐死,其实司马昭并不了解邓艾,邓艾是司马懿一首带出来的人,他怎么

  • 脱脱写的《包拯传》原文和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脱脱其实大家可能不太认识这个人,其实他也还是比较出名的古代人了,因为他写过很多的关于朝代的书籍了,那个很有意思的《包拯传》就是他写的,那么最近不少的网友也问了关于脱脱写的《包拯传》原文和翻译,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看看吧!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

  • 骨颤肉惊什么意思?骨颤肉惊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之心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不仅关羽如此就连他的手下周仓和王甫也是有情有义的铁汉子。关羽死后,周仓和王甫也都相继赴死,自己的主公阵亡也无脸面存活于这个世上。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骨颤肉惊”就讲述了关羽的这两位手下,其实关羽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几乎从不讲情面,哪怕

  • 垂堂之戒什么意思?垂堂之戒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夷陵之战以后,陆逊成为了东吴新一任的顶梁柱。虽然孙权晚年也做了不少糊涂事,但在打的战略当面并没有犯过什么他打失误。其实东吴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三国三大战役中,有两大战役获胜方都是东吴,如果孙权能够及早拿下蜀汉说不定还真可以跟曹魏一战。可惜东吴在选继承人的时候,出现了比较大的内乱,导致后期不足。这次要为

  • 中元节和鬼节是一个节日么?中国的鬼节习俗和西方有哪些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有很多小伙伴都会认为中元节和鬼节是一个节日,实际上这两个节日在古代还是有区别的。中国历史上过鬼节可不像万圣节那样,鬼不来找你就行了,你还扮成鬼的样子简直就是对鬼的不敬。不过历史上关于鬼的传中故事还是挺过的,这也让鬼节这一天显得特别敏感,因为大部分的百姓可能都不敢出门,实际上古代鬼节的习俗还是挺多

  • 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皇帝的冠上为什么要挂珠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现在其实有很多成语,在漫长的发展历史当中,很多人只知道它的本身含义,却已经不明白这个词的来历了。我们在说一个人表面上表现得非常得体庄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冠冕堂皇”,这个词最开始应该与皇帝的“帽子”有关系,而我们经常看

  • 古代人都是怎么过鬼节的?古人与鬼打交道有哪些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算是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过小伙伴们应该也已经发现了,为什么中国的鬼节大家都是在家里不敢出去,而西方的鬼节大家不光要出去,还要打扮成鬼的样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因为中西方同鬼打交道的方式不同了,西方这样做是想跟鬼好好相处,大家快快乐乐一起过个节。其实我们现代人

  • 古人一般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50种表达思念的不同方式总结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人不管表达什么事情都会比较含蓄,不想现代人这么直接,来得快去的也快,好像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必须短时间之内看到结果。特别是像表达思念之情时,因为思念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表达方式也会不同,而且说法也很重要和讲究。可能现代人对于思念的表达已经很少了,那就来看看古人在这发面究竟是怎么做的吧。这次就专门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