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养精蓄锐什么意思?养精蓄锐典故介绍

养精蓄锐什么意思?养精蓄锐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14 更新时间:2024/3/8 9:49:45

孙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重臣,早年在贾逵的推荐之下跟随曹操做事。曹魏建国以后,孙资一路高升,魏明帝时期对孙资更是宠幸,升迁卫将军进爵中都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司马懿曾力劝曹睿出兵进攻汉中,但孙资认为此事最好的选择是坚守阵地,提升国力,后来曹睿则是听取了孙资的建议。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养精蓄锐”,就和孙资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及九十六回,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孙资、曹睿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抚了诸处官民,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睿曰:“今日复得陇西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皆在汉中,未尽剿灭。臣乞大兵并力收川,以报陛下。”睿大喜,令懿即便兴兵。忽班内一人出奏曰:“臣有一计,足可定蜀降吴。”

却说献计者,乃尚书孙资也。曹睿问曰:“卿有何妙计?”资奏曰:“昔太祖武皇帝收张鲁时,危而后济;常对群臣曰:南郑之地,真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非用武之地。今若尽起天下之兵伐蜀,则东吴又将入寇。不如以现在之兵,分命大将据守险要,养精蓄锐。不过数年,中国日盛,吴、蜀二国必自相残害:那时图之,岂非胜算?乞陛下裁之。”睿乃问司马懿曰:“此论若何?懿奏曰:“孙尚书所言极当。”睿从之,命懿分拨诸将守把险要,留郭淮张郃守长安。大赏三军,驾回洛阳。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一出祁山”结束后,司马懿上奏魏明帝曹睿,要求带兵进犯汉中。曹睿大喜,召集群臣商议。尚书孙资却认为汉中之地易守难攻,一旦发动进攻,东吴必将趁机进犯淮南地区。孙资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占据要地坚守,努力提高国力。最终,孙资的建议得到了曹睿的采纳。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孙资口中的“养精蓄锐”,意为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也指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新的战斗。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孙资给魏明帝曹睿提出的这个建议,在历史上的确存在,不过时间并不是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之后,而是在此战爆发之初。据《三国志•刘放传》注引《孙资别传》载,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屯兵南郑,准备发动首次北伐。得知这个消息,不少朝臣认为应该主动进攻汉中,魏明帝曹睿对此也非常赞同,便询问孙资的意见。不料,孙资的一席话却改变了曹睿的最终决定。

孙资是这样表态的:“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

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

孙资认为南郑地势险要,曹操亲征期间就深有感触。如今若是主动发动进攻,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会旷日持久,不如派遣大将据守险要以震慑强敌。同时,孙资建议曹睿应该促进国力的发展。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吴蜀两国自然不会是曹魏的对手。

孙资的这个建议,后来也成了曹魏帝国的一项对外国策。即以强大的机动兵力镇守长安、上邽等人战略要地。一旦战事爆发,驻守边境地区的军队守城待援,机动兵力立即前往。这就造成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在开战之初往往是进展顺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与曹魏强大的机动兵力对抗。这时,北伐大军粮草运输困难的缺陷便暴露出来。因此,诸葛亮也只能寄希望于尽快与敌军决战,速战速决。这个缺陷也很快被曹魏将领所熟知,司马懿便是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令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撤军。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东冲西突什么意思?东冲西突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赵云率领一众义从加入公孙瓒,在此期间结识了刘备。等赵云兄长离世后,赵云打算就此还乡,刘备还因此依依不舍。这一离别就是七年,此后赵云在邺城又同刘备见面,随后开始跟随刘备。赵云算是刘备集团元老级别的人物,此后将近三十年间赵云也是立下无数大小功劳。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东冲西突&r

  • 成语门可罗雀是什么意思?有着怎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门可罗雀这个成语,这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比较少见的成语了,这个成语最初是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与世态炎凉的意思非常的接近。门可罗雀指的是门外可以撑网捕鸟雀,形容官者的权势滔天,前来拜访的宾客很多,门庭若市;而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门可罗雀的故事汲黯是

  • 落荒而走什么意思?落荒而走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195年,吕布率兵准备攻打曹操,当时曹操部下大部分都外出割麦子去了,整个营中只有不到一千人。结果曹操下令,在营中摆起了宴席,让士兵们放松放松,吕布看到此景怀疑是有伏兵,所以就没有贸然进攻。等到第二天,曹操大军归来率先做好埋伏,一举攻破吕布部队,导致吕布只能立即撤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uo

  • 中国餐桌酒文化的陋习是如何形成的?酒桌陋习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酒的品种繁多,自宋代发明蒸馏技术后,人们开始把白酒当做主要酒类。酒影响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酒桌上的影响更是长达千年,可以说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仅此一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陋习,例如劝酒、酗酒等,而且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是很多人的烦恼。那这些

  • 各霸一方什么意思?各霸一方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汉中之战长达两年之久,最后刘备击败曹操取得了这场战事的胜利。此时刘备手中握有荆州、益州和汉中,实力一度升至顶峰。之后刘备晋升汉中王,离称帝也就一步之遥,三国鼎立的局势也越发明朗,刘备终于是在西南称霸。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各霸一方”,就和刘备拿下汉中有关,毕竟当时这也是刘备

  • 无名小卒什么意思?无名小卒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刘表去世后,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怂恿下选择主动投降,将荆州交给曹操。刘备得知后,准备率军离开樊城。期间诸葛亮还建议刘备拿下刘琮,这样就能占据荆州,但刘备不忍,还是决定先行离开。当时城中百姓都想让刘备带他们一起走,因为担心曹操会屠城,此后刘备决定携民渡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无名小卒

  • 王姓为什么这么多?揭秘王姓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目前全国人数最多的一个姓氏就是王姓,那王姓究竟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的呢?王是由三横一竖构成,代表了天、地、人三者,而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就是“王”,所以也表示天地人都归王管的意思。王姓主要来源于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一般被认为是王姓的始祖。目前全国东部地区王姓的总人数占

  • 上海方言小赤佬是什么意思?小赤佬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小赤佬是上海方言,大家可能在一些影视剧当中有过耳闻。因为小赤佬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很多朋友也是再问,这三个字在方言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提前说明,小赤佬并不是什么好话,而是一个贬义词,多数情况下类似于小兔崽子的意思。其实小赤佬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据说发生在明朝时期,不过关于小赤佬的来历大致有四种说法,下面

  • 红山文化玉猪龙值多少钱?玉猪龙最新拍卖价格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玉猪龙又称玉兽玦,是对发现在红山等地一种玉器的称呼。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这种玉器会叫“玉猪龙”这个名字,主要还是因为这种玉器的外形比较特殊,既像龙也像猪,甚至还有人觉得像熊,所以就给起来这样一个名字。玉猪龙历史悠久,一般被认为是宗教礼器,表达了各种动物最早期的样子。就在本月,红

  • 矜能负才什么意思?矜能负才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军事家,此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最后能够顺利灭蜀邓艾功不可没。邓艾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手中,未尝过一次败绩,灭蜀之战邓艾偷渡阴平,成为了史上入川作战最杰出的一次案例。可惜最后邓艾遭到钟会等人的污蔑,司马昭疑心重,曹魏内部原本就因为司马氏搞得人心惶惶,司马昭便信以为真下令将邓艾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