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宋冀(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嵇,之子,西周第二位王,谥号为王。周成王登基的时候还年轻,周公旦协助他平定了三狱叛乱。周成王掌权后,建立了新都洛邑,并封了诸侯。他还命令周公远征东方,撰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35岁的周成王去世。周成王父子(赵佶)统治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刑错四十余年”,史称成康之治。
基本资料
周武王之子。武王死于尚可之后的四年,“世人听说武王垮台了,把它拉了起来”。他称王时年纪轻轻,周公姬旦摄政,引起了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的不满,制造了周公要篡位的谣言,与武庚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并叫龚真起疑,史称“三狱叛乱”。
周公率部东征。三年后,管叔自杀,蔡叔下狱,夺取了商、魏、泰、燕国的封地。摄政七年后,周公仍以国王的身份掌权。他担心国王贪图安逸,写了一篇《逃不掉》的文章。1021年,35岁的周成王去世,赵佶王子继承了周康王的王位。
作为一个年轻的国王,他即位,不能负责政治事务。他的叔叔周公旦(武王的弟弟),为了避免诸侯的叛乱,他自己摄政,稳定了大局。管叔和蔡叔不信任周公,他们和商朝的后裔武庚一起造反。周公奉命讨伐,平定叛乱。长大后当了国王,亲自掌管政权,封诸侯,加强宗法权力,命召公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
成王还命周公行礼乐,规划各种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的基础。周公和召公率领他们的军队征服了怀一和怀一北部的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统治范围。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赞美太平盛世的声音不绝于耳。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的统治,统称为成康的统治,是周朝的繁荣时期。
后人以“成康之治”来评价王乘父子的功绩。历史上说当时天下太平,四十多年没有惩罚。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国王的统治时间定为1042年至1021年。
皇帝的生活
因为国王年轻,天下已定,叔公周公怕诸侯反叛周,就自己摄政。《尚书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救殷,三年练选,四年建,五年成周,六年成礼乐制,七年成王。”当他成为国王时,周公和召公是朝鲜最重要的大臣,陕西以西(现在的陕西县)的总督由召公管理。陕西东部的诸侯是由周公管理的。王乘继承了武王的野心,为西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在位七年,终于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他还制定了一套周朝的法规。周成王二十岁时,周公把政权交给了王乘。
在这七年里,周公竭力辅佐他成王,管理国家大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野心勃勃,想篡位!此时,虽然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为殷侯,但他在周朝的监视下感到非常不安。他希望周朝内乱,恢复自己的商朝王位。他勾结管叔、蔡叔,联系一批商朝旧贵族,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谋反。
所以周公用了三年时间才最终平息了武庚的叛乱,杀死了领导叛乱的武庚。当管叔看到武庚的失败时,他羞于见他的兄弟和侄子,所以他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罢免了霍,对蔡叔犯了充军罪。
而且在这次远征中,大量的商贵族沦为阶下囚。因为反抗周朝,所以被称为“顽民”。周公对让这些人留在原来的地方感到不安;同时觉得昊京在西,不方便控制东部广阔的中原。我在东方建了一个新都,叫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
从此,周朝有了两个首都。西边是濠江,也叫周宗;东面是洛邑,又名成州。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国王的统治时间定为1042年至1021年。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周康王,前后约五十年,是周朝的繁荣统一时期,史称“成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