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姓纪,生卒年不详。汉族,太子,成王后继位,在位26年,病逝,葬于碧园。
赵佶登基时,召公和毕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召公和毕恭还率众诸侯陪赵佶到太庙,向康王讲述了文王和创业的艰辛,并作了一篇文章,告诫要勤俭持家,勤政治国,守好祖业。在他和父亲周成王的统治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和睦相处,“刑错四十余年”,被称为成康之治。
个人生活
赵佶在位期间,不断进攻魔方(今陕西省西北)和东南,掠夺奴隶和土地,分给诸侯和大夫。一战,周军俘虏狗军士兵一万三千余人。为了庆祝胜利,赏给参战贵族孟1700多名俘虏做奴隶,并把此事掷于鼎上。这个重达500多公斤的鼎是在清朝中期挖掘出来的,现在仍然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赵佶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据史书记载,“当你变得健康,天下太平,四十余年不需要惩罚。”赵佶死后,寺庙的名字叫康王。后人称赞这一时期和他统治末期的统治为“成康的统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确定康王在位时间为1020-996年25年。2007年3月,《考古》杂志发表了朱的文章《姚公贵与唐在晋》,文中介绍了香港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姚公贵,题词为“唐拜晋魏王二十、八年”。
据陈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曾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二十而八祭”是以28岁的王为,作为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公元前538年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医生焦菊曾向正在称霸的楚灵王提及王、商、、、、、和晋文公的功绩。焦菊曾提到周康王有“谭宫之朝”的丰功伟绩,杨伯钧指出谭宫即周文王庙,位于今陕西户县东。
(齐国第二任国君,晋国第二任国君魏,还有的儿子鲁公伯,都曾与共事。周康王分为四个州长,谁使用它作为一个宝藏。而周康王的同事储君·熊逸却没有得分。公元前530年的春秋时期,楚灵王仍然愤怒地提到这件事。)